• 信息索引号:

    113307817337904921/2025-82363

  • 文件名称:

  • 信息名称:

    兰溪市科技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 发布机构:

    市科学技术局

  • 成文日期:

    2025-03-28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登记号:

兰溪市科技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点击关闭详细目录信息

发布时间: 2025-03-28  15:31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2024年,兰溪市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围绕打造“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目标,紧密结合高质量发展、创新深化、“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任务目标,锚定“港”“廊”“链”主战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创平台筑基强底,持续提升科技研发投入,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构建优质科创生态环境,全面推进科技指标强优补弱工作,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壮大创新主体,科技力量出现新增长。一是落实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完成备案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2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6家。二是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加强。成功立项金华市科技计划项目36个(其中重大重点项目22个),2024年成功立项省“尖兵”“领雁”项目2个。三是科创项目提能增效。1-12月高新产业投资48.41亿元,增速1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1.91%。1-12月科创强基项目投资额2.28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52.2%,高于全省平均6.1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25。四是开展“两清零一提升”行动。2024年已开展研发专项培训22场,参与企业1755家次。1-12月,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36.21亿元,同比增长14%,占营收比重3.43 %。

(二)聚焦搭建创新平台,科技实力取得新突破。一是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镁材料研究院成功创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获批省博士后工作站。对接浙师大工学院、行知学院共建联合实验室及研究生培养基地,对接杭钢集团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工作。累计引育领军人才、硕博士等50余名,立项金华市科技计划项目5个。二是加快科创载体建设。积极融入浙中科创走廊建设,半年度廊道考核位金华第2。指导协助高新区、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园分别开展省、市级孵化器创建工作,草拟兰溪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主体考核政策,蓝鹏智汇产业园成功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三是助力企业研发机构设置。康恩贝成功创建全省重点实验室,并获得2025年浙江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200万元奖励。盘毂动力创成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锂威能源创成省级研究院,联盛汽车、锦德光电、巨化氟、雪波蓝、驭能新材料等5家企业成功创建省级研究开发中心等。

(三)聚焦强化协同合作,科技赋能彰显新成效。一是深化产学研协同。组建“1+3+N”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开展西安交通大学“百名博士到浙里”兰溪行活动、“博士服务团”助企活动13期、“专家团队服务企业”沙龙活动14期,发布成果300余项,协助企业解决难题20余个。新建校企共建实验室1家、实习实践基地5家。二是完善技术转移生态。新引进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科技大学2家院校技术转移中心(目前共有5家)。推动浙江伍一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实体化运营兰溪科技大市场,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动。三是引育高层次人才队伍。新引进省级海外工程师2名,累计引进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30人。实施“专硕联培”计划,凤登环保联合浙江工业大学成功培育3名硕士研究生。行知学院与致德新能源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人,与镁材料研究院联合培养3人。举办创新工程师培训班3期,累计参与培训150余人次,培育创新工程师一级128人、二级21人,4家企业在2024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浙江赛区决赛中获奖。

(四)聚焦落实生态优化,科创环境展现新水平。一是优化完善科技政策。紧紧围绕“8+4”政策包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修订完善《高校院所兰溪技术转移中心管理办法》,充分调动院校企业合作积极性,加大对科技人才和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助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借力“科创助理”系统推进数字化改革,实现企业、高校和政府间科技信息互通零障碍。开展4期“周三议发展”助企暖企活动,帮助8家企业协调解决厂房扩建、绿化缺失、交通不便等多个问题。依托“揭榜挂帅”平台构建全流程服务机制,目前累计发布难题130余项,已达成合作14项。三是深入开展科技赋农工作。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20个,省团队2个、省个人2人、金华市11人、兰溪市5人,共计35人开展指导服务。推动科技特派员工作向服务业、工业全域拓展,依托高校院所人才资源建立科技特派员储备库。

二、存在问题

一是创新主体培育难度加大。一方面创新主体培育应挖尽挖后,因总量偏少,同时孵化器、小微园等创业园区的培育孵化能力不强,可培育企业数整体呈现下滑趋势,逐渐进入瓶颈期。另一方面靠前谋划、提早培育的流程还不完善,虽已建立培育库,但具体的培育措施未形成。二是高新产业项目投资乏力。1-12月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8.41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98.79%,提升压力较大。一方面缺乏新入库大项目,本年度无投资额10亿以上大项目入库,入库项目投资额较少,如12月份入库3个项目,总投资额只有2.64亿元。另一方面民间投资乏力,在库的105个民间投资项目完成22.16亿元,项目数占85.37%,但投资额仅占56.58%。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高质量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切实发挥好市委科技强市建设领导小组“谋”“统”“督”作用,加强各部门协同配合,推动科技创新指数进等升位,完善争创“科技创新鼎”行动方案,形成共抓共进的“大科技”氛围。围绕高质量考核、创新深化战略和“315”科技创新体系针对弱项指标强化目标管理,争取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达到3.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20%,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占比达74%。做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驱动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质效提升。

(二)高标准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质效。围绕“1+4+X”主导产业各搭建标志性特色平台,实现人才、技术、需求、成果等资源的精准配对。谋划建设现代纺织研发中心,联合服装成衣、辅料等优质纺织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在无水(少水)印染等核心技术层面攻坚突破。推动镁材料研究院研发立项不少于10个。谋划新型显示及信创科创金融服务中心,组建金融扶持包,引入院校形成“政府+高校院所+企业”的科研攻关模式。新能源产业支持锂威能源牵头,联合欣旺达电子、欣动能源、致德新材料等相关企业组建金华市技术创新中心。

(三)高水平落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20家、50家,动态完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培育库,谋划建立省科技中小企业培育库。规划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目标和路径,力争锂威新能源创建科技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培育企业研发机构,实现“1+4+X”产业体系中龙头企业省级研发机构全覆盖。强化主导产业科技攻关能力,争取金华市科技计划项目不少于30项(包括社发公益项目),省“尖兵”“领雁”1项。加大科技新政宣传力度和科技业务培训活动,每年开展培训不少于15场次。

(四)高效率打通成果转移转化链条。鼓励和引导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和研究院的高校、科研院所按照科技成果“先用后转”的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每年分产业举办科技成果发布会不少于1场。发挥“1+3+N”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作用,开展“博士服务团”“专家团队服务企业沙龙”等活动不少于12期,推进科技特派员项目不少于15个。加快组建产业基金,支持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技型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并积极参与浙中科创走廊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组建工作。

(五)高要求夯实科技人才队伍基石。做好工作责任下沉,促进年轻干部在联企助企、科技项目建设、高质量指标推进等工作中提升专业能力。构建班子成员1对1带中层干部、带青年干部的培养机制,完善干部队伍结构。综合运用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增强干部抓落实、创实绩的动力,将高质量发展指标结果运用于干部评价考核过程。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着力加强科技宣传、正向激励等活动和措施,选树一批科技型企业、优秀科学家、企业家典型进行表彰,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