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817820240425/2025-81658

  • 主题分类:

  • 体裁分类:

  • 文件名称:

  • 信息名称:

    关于2023年度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 发布机构:

    市国资办

  • 发文字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信息有效性:

关于2023年度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点击关闭详细目录信息

发布时间: 2025-02-17 16:51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现将2023年度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国有企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3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市政府紧紧围绕“1458” 发展战略体系,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强国有资产运作,坚持市场化发展,着力促改革、强监管、严党建,全市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一、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2023年,我市一级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1503.68亿元,所有者权益546.59亿元。全年营业总收入46.81亿元,同比增长19.20%;利润总额-2.54亿元,同比减亏15.05%;净利润-3.27亿元,同比减亏11.62%。累计上缴税费3.14亿元。

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情况

1.深化顶层设计。深入实施国资国企深化改革,制定出台《兰溪市市属国有企业整合提升工作方案》,压实主体责任和时间节点,指导市属国企明确主营业务和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国企深化改革工作再突破、再提质。

2.优化经济布局。构建以市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为一级总公司,市城投集团、市交投集团、市兰创集团为子公司的“1+3”管理模式,形成以基础设施建设、公用民生事业、金融、文旅、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产业格局。完善集团部室框架,聚焦主责主业,梳理明晰业务板块,城投集团布局“1+10”发展模式,交投集团搭建 “5+X”业务体系,兰创集团整合提升六大板块业务。同时,积极打造亮点产业,新增招商服务、美食、农业发展、人才4大业务板块。

3.加强人才建设。推进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出台《关于兰溪市属国有企业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指导意见》等制度文件,引入当下国企急需的基金管理、房地产管理、片区开发、古城开发、人力资源等方面职业经理人5名。拓宽人才引进渠道,2023年完成市属国企人才招聘31人,一般专业技术人员招聘到位23人,主要为古城开发运营人才、地质采矿、港口管理、财务管理、工程管理、法务等专业,进一步完善人才队伍结构。同时,坚持政治、业务两手抓两手硬,组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举办党史知识竞赛、国资国企中高层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快报和人事等条线业务大培训等系列活动,增强国资国企干部自主学、系统学、深入学的能力。

4.加快项目建设。功能性项目建设上,我市国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城市建设,加快推进金建高铁、351国道新建段、330国道改建等重点项目建设,助力打造成功兰溪市域半小时交通圈;通过港航开发、铁公水多式联运枢纽等项目建设,打通兰溪通江达海的最后一公里;加速推进古城片区有机更新,完成张山雷医院东侧等道路新改建、兰荫中学配套设施建设、城区天际线道路夜景提升工程等,市民满意度达90%以上;全面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推进一老一小综合体项目建设,织密一老一幼服务安全网。市场化项目推进上,实行强链补链延链工程,开拓全过程咨询服务、建材新型构建等10余项市场化项目业务,进一步加强加油站、光伏、储能、冷链食物配送、污水处理、充电桩、码头、航道等市场化项目业务。

(二)国有资产监管情况

1.加强融资保障。成立市属国企融资工作专班,制定《兰溪市市属国有企业融资管理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融资管理制度、资金存放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融资操作程序,降低融资成本。截至2023年底,我市三大国企集团融资到位率102.59%;全年新增融资综合成本相较2022年下降0.39个百分点。推进多元化融资渠道,截至2023年底,政策性银行贷款相较去年增加29.07亿元。

2.依法履行监管把握职责定位,加大监管检查力度,开展国企银行账户清理工作,完成18个闲置账户的销户处理;开展投融资领域专项审查行动,科学防范投融资风险;针对工程管理、混合所有制企业、资金存放管理及国企领域突出问题治理等领域开展专项检查7次,发现问题118个,形成各项检查报告及调研报告20余份,提升了国资监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健全监管体系制订出台《兰溪市国有企业股权投资管理实施办法》、《兰溪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授权放权清单》(2023年版)、《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属国企投资项目概算、预算、结算审价监督管理的通知》等多项制度,进一步健全监管体制。同步调整优化监管方式和手段,提升数字化监管水平,于2023年底初步搭建全市国资系统在线运行监管系统。

(三)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情况

积极开展国企班子成员揭榜领办党建项目活动,推动国资国企扎实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以党建引领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严格执行国企党委理论中心组巡听旁听及联系服务企业制度,督促市属国企严格落实党委会第一议题、三重一大事项党委前置研究等制度,国企各级党组织实现党建入章全覆盖。纵深推进清廉国企建设,印发《兰溪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23年清廉国企建设工作的通知》,加大工作推进,不断提升清廉国企影响力和浸润度。截至年末,打造形成一馆一园一站3处特色廉洁阵地,成功培育金华市清廉国企建设成绩突出单位1家、标准型3家,兰溪市示范型清廉国企12家、标准型14家。

三、存在困难与问题

1国企资产利用效率亟需进一步提高。截至2023年底,我市国企资产总额突破1500亿元,但总营业收入仅约47亿元,收入总量不大。我市国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开拓力度不够,缺乏效益好、带动强、辐射广国资领投的高质量项目。国企资产总体利用效率较低,国企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依然存在。

2.融资难度加大。一是近年国企承担功能性项目较多,项目资金平衡难度较大,贷款难度变大。二是由于现金流不足、盈利水平低、国企信用评级普遍AA的影响,银行对企业放贷有额度限制,同时受到地方财政财力的制约,融资能力弱。三是2022年开始受证券交易所和银行间协会发债审批收紧及红橙黄绿区域限制,新增发债用于还本付息难度增大。

3.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提升一是目前市属国企整合组建整体已经完成,但下属二三级公司的实质性业务融合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战略规划方面,各市属国企还未形成全局性、战略性、可落地的中长期发展谋划方案。三是国企文化建设不强,未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价值体系,忽略了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员工凝聚力不高、创新氛围不足等。

4.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锤炼我市国企管理层在管理思维上与国企市场化转型发展要求契合度还不够,行政化管人用人痕迹较为凸显,主人翁意识和经营管理的专业能力还有所欠缺,在担当意识、干事积极性、对外投资、抓项目攻坚能力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增强。而且,从历次审计发现问题来看,国企人员对制度的学习和执行仍有差距。人员队伍方面也表现出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和工程建设、矿山开发等专业人才,每年国企也会不可抗力的流失掉一部分人才,不利于企业良性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1.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一是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切实加强党对国资国企工作的全面领导,按照要求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推动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巡听旁听制度。进一步梳理党组织建设工作,举办党务培训班,推动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同时,结合年度综合考核党的建设实施办法,分项逐个突破,积极推动党建责任制和生产经营责任制有效联动。二是纵深推进清廉国企建设。统筹各国企党建工作,加强国企党建、党员管理教育工作,指导国企做好思想政治建设、意识形态、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谋划完成年度清廉国企建设工作。三是打造国有企业文化新业态。打造契合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发展主线的企业文化,督促市属国有企业深耕企业业务板块谋划,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办公环境,结合多元文化阵地建设,打造风清气正的国企生态环境。

2.多措并举提升经济效益。一是优化成本支出结构,强化管控,降低开支水平,降本增效。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强化成本精益化管理,加强投资安排和管控,深化项目可研评审和预算编制,确保将有限的资金用到最急需的地方。二是优化内部资源配置,突出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做强主业,延链强链补链,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多方面挖潜增效,提高经济效益。开展经营管理提升诊断分析,认真查找影响经营效益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实施方案;加大对长期亏损的竞争性企业的清理力度,盘活低效无效的企业资产;加强培优固链,对一些前期投入较大但因各种原因未有产出的项目(如矿山开采),加快投产速度。三是稳步推进合规体系建设,开展合规试点建设先行先试行动,发挥示范突破带动作用,提升国有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广大员工合规意识和行为自觉,营造依规办事、按章操作的合规氛围,有效防控合规风险。

3.多管齐下做好资金保障。谋实谋细国企融资计划,各市属国企在2024年全年融资计划的基础上,按月编制筹资、还本付息、支付工程款等资金计划,紧盯时间进度,确保计划有效落实。同时,紧密衔接金融机构,多层次研究各金融机构融资产品和融资政策,瞄准政策投向,握准新的融资点。另外,推动一家国企完成申报2A+信用评级工作。

4.高度重视建设人才队伍。一是深化人才工作严管放活。建立符合我市实际、服务全市大局发展的竞争性人才引进机制。以职业经理人招引为契机,培育一支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操作人才等三高人才队伍。同时,强化存量资源整合,严控功能类企业的人员管理,对竞争类企业人员招聘及用工进行放权管理,全面加强用工合规管控,建立健全收入能增能减机制。二是用活国企人才池和人才培育机制。建立人才绩效评价等跟踪机制,压实市属国企分级培训主体责任,探索梯队培养机制,加大选配使用专业化优秀年轻干部力度。三是建立健全薪酬管理制度。锚准以业绩为导向、以成败论英雄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优化全员KPI管控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健全精准灵活、规范高效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