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817337904921/2024-110927
科技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市科学技术局
2024-08-23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24-08-23 09:19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2024年上半年,市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立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推动科创主体培育、高能级平台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优质科创生态环境,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创新主体实现增量提质。一是落实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开展2024年度第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家初评会议,指导78家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评审,目前共摸排指导有意向首次申报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2家。推荐申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培育7家。二是加快挖掘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预计完成22.1亿元,增速10.02%。推动巨江电源技改、镁合金中试基地、顺华锂业电池、丙烯酸电子胶、义兰电商园、马达溪污水等7个项目备案入库。已入库纳统29个项目,比去年同期增加20个。三是开展“两清零一提升”行动。1-5月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12.91亿元,同比增长23.3%,占营收比重达3.20%,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79.64%。加快研发归集业务指导,目前已开展相关培训会11场,共计992人次。
(二)科创平台实现能级提升。一是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镁材料研究院被认定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获批省博士后工作站。对接浙师大工学院、行知学院共建联合实验室及研究生培养基地,对接杭钢集团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工作。累计引育领军人才、硕博士等50余名,推荐申报金华市科技计划项目6个。二是加快科创载体建设。指导协助蓝鹏智汇产业园、开发区鸿图产业园分别进行省、市级孵化器创建工作。起草孵化器奖补实施细则,进一步做好孵化园入园项目把关和种子资金发放。三是助力企业研发机构设置。指导雪波蓝、中科玖源、驭能等8家企业申报省级研发机构。摸排梳理23家企业研究院共享设备仪器及服务情况。
(三)成果转化实现加速推进。一是抓好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推荐47项金华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其中工业项目21项,公益类项目26项。对已到期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进行验收,目前已验收中医院2个项目。协助凤登环保完成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验收。二是完善技术转移生态。新引进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科技大学2家院校技术转移中心。推动浙江伍一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实体化运营兰溪科技大市场,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动。上半年共完成技术交易合同登记21亿元。三是深化产学研融合。组建“1+3+N”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开展“博士服务团”助企活动12期,“专家团队服务企业”沙龙活动5期,协助企业解决难题20余个。组织院校企对接等活动200余人次,发布成果200余项,建立实习实践等基地5家。
(四)创新生态实现增值优化。一是优化政策体系。完善《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实施细则》,修订《兰溪市高校院所技术转移中心管理办法》《揭榜挂帅科技合作项目补助实施细则》,调动院校企业合作积极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加强高层级人才引育。制定《兰溪市引进外国人才薪资补助实施细则》,已引进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26人。浙师大行知学院新聘3名企业事业单位专家任学院兼职教授。三是探索“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专硕联培”计划,凤登环保联合浙江工业大学成功培育3名硕士研究生,镁材料研究院与浙师大达成每年6名专硕培养意向。推进创新工程师培育,已开展一级、二级工程师培训班各1期,涉及90余人次。
二、存在问题
(一)科技基础薄弱,综合性指标提升难度大。对照“科技创新鼎”授予条件,涉及创新指数指标27项、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11项、创新深化和“315”科技创新体系工程考核指标11项,相关指标量多面广。从科技创新指数看,尽管近两年来进步幅度保持全省前列,但2022年度仍有7项指标排名全省后30,科技创新指数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同时高质量发展指标、创新深化和“315”工程等总体排名靠后。科技基础整体较为薄弱,面对2026年争创科技创新鼎的目标,攻坚难度较大。
(二)研发量质不高,R&D经费归集短板明显。一方面“量”不够。主要是R&D经费来源结构单一,目前主要来源为规上工业企业(2022年占97.2%),规下工业企业(2022年占1.87%)、高校院所(2022年占0.59%)、科研机构(暂为0)以及三甲医院(暂为0)等其他部分相对缺失。如医科所、张山雷中医药研究院,研发项目基本由医院承担,而根据财政资金拨付规定需直达项目承担单位,不可通过医科所、研究院转拨实现;拟挖掘的杨梅研究中心仅2名技术人员,研发活动基本委托外部进行,认定为有效R&D经费难度大;镁材料研究院上半年研发费用归集约在500万元左右,与全年2000万元的研发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质”不高。目前我市纺织、水泥等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是上级统计部门核减的重点,影响R&D经费转化率,同时多数企业存在科技人才缺乏、研发设备不足、科研立项不够等问题,导致研发数据归集质量不高。
(三)投资增速较慢,高投指标提升乏力。1-6月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预计完成22.1亿元,增速10.02%,预测金华排名第8。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新项目入库较慢,计划1-5月入库较大项目13个(年度计划投资8亿元),仅完成入统6个。另一方面民间投资乏力,1-5月在库的民间投资项目共71个,项目数占77.2%,但投资额完成8.36亿元,仅占53%。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科技局将锚定短板、发挥优势,持续聚焦科创主体、创新平台、人才队伍、成果转化等内容,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推进科技工作。具体计划如下:
(一)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组织企业参加金华市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会,7月中旬开展第二批预申报,于8月底完成申报工作,并持续开展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年底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超30家、80家。
(二)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盯紧赛勒新能源、博雷顿、帕瓦新能源等投资进度较慢的重点高新项目,及时掌握进度。抓好科技强基项目建设和投资进度,压实形象进度数据支撑依据。谋划挖掘新项目,推动已备案未入统高新投资项目,特别是未按时序入库的项目尽快入库。压实镇街责任,对指标推进情况每月跟踪晾晒。争取年底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达49亿元,占固投比21%。
(三)推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跟踪金华市级项目评审工作,持续指导企业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同时组织验收2021年金华市科技计划项目。到年底争取省“尖兵领雁”项目1个以上,金华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35个以上。
(四)推进科研平台建设。推动康恩贝创建全省重点实验室、盘毂动力创建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指导锂威能源创建省企业研究院和金华市技术创新中心。整合企业研发机构资源,实现省级企业研究院仪器设备开放共享100台套以上。镁材料研究院力争申报省级研发项目1个,招引产业化硕博人才6人以上,实现横向合作项目5个以上,建设并投用中试基地,谋划跟踪2025年科技强基项目(镁合金产业园)。
(五)加大研发费用归集力度。重点培育研发费用100万元以上企业,力争占比达70%。对詹氏骨伤研究所评估入统科研院所条件,力争纳统。分行业有针对性地开展研发经费归集培训,并联合税务、统计通过典型案例剖析等方式对归集规范性进行系统辅导,下半年开展科技政策宣传及研发费用归集培训会不少于10场。
(六)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1+3+N”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作用,持续开展“博士服务团”“专家团队服务企业”等服务活动。组织开展第三期创新工程师培训活动,累计培养创新工程师150人次以上。
(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召开科技成果鉴定会,邀请院士专家对凤登环保重大成果(工业有机废弃物高温气化熔融资源化成套技术研发)进行鉴定。推荐康鹏半导体、致德新能源、凤登环保、人民医院、浙师大行知学院等5家单位申报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八)深入实施科技强农。推动高校院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参与科技特派员工作,对接遴选省个人科技特派员项目,争取年底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20个以上,派遣团队和个人50人以上,开展组团服务10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