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24 08:53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实验小学坚持“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之亮点教育”,不断优化综合评价改革。近日,学校以“古韵悠悠传千古 非遗璀璨映今朝”为主题,以“项目式学评”为主要形式,对一二三年级组织了一次综合性的非纸笔测试。
在主题引领之下,测评组老师将学生学情与非遗文化相结合,集思广益设计非纸笔测评方案,确定项目化活动目标和内容,设置一个个可操作的项目。同学们以小组为合作单位,进行项目化学习汇报。看,他们翘首以待,准备一展风采。
一年级组
模块一:节粮惜粮 传承非遗
五谷粮食画属于古老的中华绝技,“粮砌画”作为其中一种,具有易上手易操作的特点。
一年级语文组以“粮砌画”为主题,让孩子们在制作“粮砌画”的过程中记录下所用材料和制作过程,最后运用所学连接词,将记录下的内容梳理整合成独属于自己的“粮砌画”制作介绍。
模块二:一粟一谷一传承
一年级数学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们制作“粮砌画”之前先确定所需图形,再将各图形整合成自己想要的图案。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知数学中“图形、数量”等数学要素,并整合数学信息创编数学趣味问答……孩子们争先抢答不亦乐乎。
模块三:非遗粮砌 五谷相随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兰溪非遗粮食砌的文化历史、提升学生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一年级美术老师以“粮砌”为主题,让学生区分五谷杂粮,学习粮食砌制作技艺。
孩子们纷纷设计出生动有趣的图案,并利用特制黏剂,用一双巧手将五谷杂粮变幻为一份份颇具童趣风采的“粮砌”作品。
二年级组
模块一:“语”见非遗 妙手生花
二年级语文组与美术组进行跨学科融合,以制作非遗香囊为切入点,精心设计学习单。
同学们在制作香囊前记录下所用材料,制作后借助所学关联词,归纳总结出制作过程,最终在香囊制作完成后化身小小讲解师阐述香囊的制作过程,孩子们绘声绘色的表达尽显参与非遗文化的乐趣所在。
模块二:非遗新数力 串珠焕古韵
二年级数学组以非遗串珠为切入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确定购买珠子的颜色、数量以及形状,再按照数学中的“排列组合”要素,将珠子串成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可应用于装饰香囊的手串。
模块三:非遗香囊 健康相伴
为了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香囊佩戴文化历史,感知我校中草药文化,二年级美术组以“香囊”为主题,让学生在制作前先搜集资料,了解不同中药的功效。而后将各种中草药组合,利用美术课上所学的香囊制作技艺,对香囊的外形进行设计、美化,并用针线缝制而成,同学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无形中得到实践与提升。
三年级组
三年级组在非纸笔测试中,紧扣跨学科主题将各学科要素进行融合,如语文学科“口语交际,遇到问题会有礼貌地向他人沟通”、数学学科“收集整理数据”、美术学科“设计与剪裁”、科学学科“影子形成原理”等相关学科素养解决问题,完成测评。
模块一:“语”见非遗 我能“言”
三年级语文组以小组合作为形式,前期分工搜集、整理油纸伞和剪纸文化的历史、特色等内容,中期合作完成剪纸作品,后期呈现则采用孩子们乐于参与的“少年非遗说”的形式向测评老师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模块二: “数”说剪纸 我来“算”
三年级数学组向学生抛出一个主任务: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展一展等操作,将手中的彩纸变作轴对称剪纸图案,灵动的剪纸图案灵动于校园的每个角落……
模块三:传统非遗
三年级英语组将孩子们分为各个小组为,大家分工合作,有用课本英语知识介绍自己和小组成员的小组长,有描述剪纸作品的组员,还有介绍油纸伞特征和数量的讲解员。
模块四:剪纸光影 我会“玩”
科学是一门趣味性十足的学科,三年级科学组将科学测评融于光影之中,让学生将制成的剪纸作品放置在光源(手电筒)和投影布之间,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形状和变化。
基于细致的观察记录,孩子们自主归纳出影子的形成原理,感受其变化的奇妙之处。
本次项目式学评,既是评价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感悟“非遗文化”的过程,集综合性、趣味性、探究性为一体,努力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多样的评价中,感受学习知识的快乐,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非纸笔测评”作为素养导向下的全新评价方式,我校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测评理念,不断创新,不断开拓,为每个学生的成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