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8173379010XA/2024-86725
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市司法局
2024-02-05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24-02-05 16:37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2023年,兰溪市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严格对标各项工作要求,密切联系单位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年初目标,确定重点工作任务,统筹调配全局力量,有序有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抓好示范创建任务,开创全面依法治市新局面。一是党建引领抓实队伍建设。坚持主题教育与党建工作同步推进,围绕“一支部一品牌”“一支部一项目”,打造“法润三江”+“莲心”“三公”“廉溪”“正心”等党建母子品牌矩阵,实施“党组书记+班子+支部+党员”领办党建项目,领办项目完成比达到100%。持续深化“三服务”活动,着力抓好年轻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完善调解员、律师等队伍建设。二是统筹协调推动法治兰溪建设。对标示范创建任务,结合乡镇(街道)法治化综合改革要求,修订《2023年法治兰溪(法治政府)考核细则》,全面建立党对乡镇(街道)法治建设领导机制及乡镇(街道)法治建设工作机制,有效统筹法治建设考核、法治建设满意度提升等工作,满意度排名由连续两年排名全省80名之后提升至全省第65名;创办《法治兰溪》简报,全年编发11期、刊出法治工作动态信息23篇。《完善后评估制度推进重大行政决策“双闭环”管理》获评全省重大行政决策源头治理专项行动揭榜挂帅项目典型案例。三是以案治本拓宽化解主渠道。推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若干意见》,制发《兰溪市行政争议化解暂行办法(试行)》,建立行政复议专报制度,优化涉企复议绿色通道。2023年新收行政复议案件192件,共办结行政复议案件206件,复议后诉讼率为2.16%,复议后败诉率为0。全市行政案件败诉率较去年下降5个百分点,一审行政案件败诉率首次降至5%以内,有效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做深做实。
(二)瞄准安商惠企目标,推进最佳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一是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牵头市法治营商环境组,挂牌成立专班,出台《兰溪市法治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方案》和局八项硬核举措,绘制“党建引领1+5+1”作战图,建立“党员领衔制”,由7家成员单位20名党员业务骨干领衔22项工作举措,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落细落实。相关做法获省、市级领导批示,被《浙江信息》《法治浙江》《法治金华》等简报刊发。二是推进重点产业合规体系建设。聚焦纺织产业发展突出问题,推进重点产业合规体系建设,摸排高发行政监管风险、刑事犯罪风险、民商事纠纷风险,编制完成《兰溪市纺织行业合规指引》;出台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共梳理16家部门210项高频处罚事项。三是积极培育法治示范项目。开展公职律师统筹履职改革,成立兰溪市公职律师中心,完善1152工作机制,公职律师接受统筹履职,参与各类法律事务超600件;打造14897(要司法助企)公共法律服务品牌,以企业家法治服务中心为依托,主办兰溪第三个“企业家日”,组建营商环境法律服务先锋团,法治体检企业300家共计1000余次、梳理风险800余个、调处企业矛盾纠纷100余次,为企业解决问题120余个。
(三)巩固除险保安战果,提升应对化解复杂风险的能力。一是周密实施亚运期间维稳安保。制定亚运会、亚残运会维稳安保方案,成立安保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三轮“大排查、大走访”,对辖区内所有在册矫正对象共计走访1329人次,走访安置帮教对象1756人次,圆满承办一项全省亚运安保应急处突演练任务。二是扎实开展诉前调解改革攻坚。织密诉前调解“三级”网络,成立诉前衔接调委会,聘请42名专兼职调解员,建立“双省”联盟、双驻双巡、律师调解三项机制,最大限度地将纠纷化解在诉前。全市诉前纠纷成功调解2386件,诉前纠纷成功率从33.96%上升至44.55%,诉调比从1.08上涨至2.02,位居全省前列。三是积极打造“枫桥式”司法所新阵地。实施司法所“硬件形象工程”+“业务规范工程”,以分级创建“省枫”为抓手,以“党建引领、业务过硬、设施优良、管理规范、群众满意”为目标,积极打造基层法治新阵地,马涧、黄店两个司法所成功创建省级“枫桥式”司法所。
(四)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满足基层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一是全力推进一项民生实事。公证处办理最多跑一次公证2425件,最多跑一次率达89.5%。222个基准公证事项中,196个公证事项实现全省通办,全省通办的公证事项占比88.3%,位列金华市公证行业第一。二是合力打造一个公民法治素养提升点。培育“永昌商会”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构建“点员结合”的法治素养观察网络。“兰溪普法”微信公众号5次入围全省政法系统微信影响力排行榜。三是推出“芥子·援”法援惠民生品牌。2023年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045件,开展各类法援专项活动28场次,有效落实浙江省民生实事法律援助市域通办各项工作措施,法律援助市域内100%通办目标完成。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是持续推进公职律师履职改革。在公职律师中心基础上,与市委组织部等部门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公职律师履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合力攻坚市委市政府重点法治工作,积极参与涉企服务增值化改革中法治服务区建设,从社会律师、部门骨干中聘请企业实务指导员,结合公职律师个人特长开展助企指导和服务工作;探索开展公职律师参与法律援助案件,通过实行“1+1”结对模式,提升公职律师参与诉讼、矛盾纠纷化解案件的实战能力。
二是不断优化县乡两级合法性审查工作体系。针对合法性审查力量不足、审查程序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根据省县乡合法性审查质效提升改革工作谋划试点。完成合法性审查中心人员招录工作,完善中心工作制度及流程,将合法性审查中心打要成为链接县乡两级合法性审查力量的主要阵地;按照合法性审查质效提升改革工作要求,重新梳理县级合法性审查工作流程,组织开展全市合法性审查业务培训,提升审查能力和实战水平;持续开展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提升工作,配齐配强乡镇(街道)法审员,打造专业基层审查队伍。
三是建立健全“三全”调解保障体系。针对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等情形,影响项目落地的问题,尤其是土地征收、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纠纷“痛点”,通过“网格”+“调格”结对捆绑,进一步深化矛盾纠纷排查,指导相关行政部门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通过调解协会加强调解队伍建设,整合全市调解能手、律师专家团、普法骨干等人才资源,全面调动市乡村三级调解力量,组建调解服务队,主动融入中心,探索实践“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调解服务。
四是积极打造“12345”法治文创工程普法模式。深入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探索传统文化与法治建设融合发展之路,打造“12345”法治文创工程:“1”是结合民主法治村建设,打造一条“兰韵法治文化体验带”;“2”是创建2个青少年法治文创研学游基地;“3”是开展法治文创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的“三送”普法活动,“4”是培育四支有辨识度的法治文创公民法治素养观察团;“5”是融合打造五条特色普法公交车专线,形成一张法治文化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