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81734527258H/2024-112660

  • 主题分类:

    其他

  • 体裁分类:

    其他

  • 文件名称:

    兰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兰溪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的通知

  • 信息名称:

  •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 发文字号:

    兰政发〔2024〕74号

  • 成文日期:

    2024-11-24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登记号:

    GLXD00-2024-0002

  • 信息有效性:

    有效

兰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兰溪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的通知
点击关闭详细目录信息

发布时间: 2024-11-26  08:43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属有关单位:

兰溪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本方案20241225起施行,《兰溪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兰政发〔202062号)同时废止。

 

 

                      兰溪市人民政府  

                       20241124  

(此件公开发布)


 

兰溪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


 

 

二〇二四年十一月


  

1 总则

1.1定位与目的

1.2范围和时限

1.2.1工作范围

1.2.2工作时限

1.3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3.1指导思想

1.3.2基本原则

1.4主要依据

1.5术语和定义

2 生态保护红线及生态管控分区

2.1生态保护红线

2.2一般生态空间

3 环境质量底线目标

3.1大气环境质量底线目标

3.2水环境质量底线目标

3.3土壤环境风险防控底线目标

4 资源利用上线目标

4.1能源资源上线目标

4.2水资源利用上线目标

4.3土地资源利用上线目标

5 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划定

5.1优先保护单元

5.2重点管控单元

5.3一般管控单元

6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6.1 总体准入清单

6.2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分类准入清单

6.2.1优先保护单元

6.2.2重点管控单元

6.2.3 一般管控单元

附件  工业项目分类表

附图1  兰溪市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分类图

附表1  兰溪市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 总则

1.1 定位与目的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划定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在一张图上落实三线的管控要求,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通过明底线”“划边框,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保障生态功能,为战略环评与规划环评落地以及项目环评管理提供依据和支撑,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提供抓手。

1.2 范围和时限

1.2.1 工作范围

兰溪市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国土空间,面积为1312.52平方千米。

1.2.2 工作时限

目标年为2025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

1.3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3.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五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兰溪生态、区位和文化优势,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为基础,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将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在一张图上落实生态保护、环境质量目标管理、资源利用管控要求,按照生态环境管控单元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通过编制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为战略和规划环评落地、项目环评审批提供硬约束,为其他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空间管控依据,促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为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3.2 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协调区域生态、生产和生活关系,优化区域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格局,增强区域国土空间开发的环境合理性,促进区域绿色发展。

坚守底线,保持稳定。以生态功能不降低、环境质量不下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突破为底线,以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目标和生态安全为前提,保持区域生态空间格局基本稳定。

立足实际,与时俱进。落实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最新要求,强化区域流域统筹,实现分区分类生态环境管控,提升管控效能,与时俱进。

依法依规,科学规范。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动态更新。上位法律法规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并联动更新;因重大发展战略、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等发生变化而需对管控单元、管控要求进行优化的,组织科学论证后更新。

1.4 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10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3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14金华市水环境保护条例

15关于印发《2023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动态更新工作方案》的通知(环办环评函〔202381号)

16关于做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工作的指导意见(浙环函〔2022272号)

17关于开展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动态更新工作的通知(浙环便函〔2023137号)

18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19《兰溪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20《兰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1《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兰溪规划纲要(2020—2035年)》

22《兰溪市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实施方案》

23《兰溪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24《兰溪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

25《兰溪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

26《兰溪市水域保护规划》

27《兰溪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

28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规划等

1.5 术语和定义

生态空间: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岸线、海洋、荒地、荒漠、戈壁、冰川、高山冻原、无居民海岛等区域,是保障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完整性,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主要区域。

生态保护红线: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按照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基本要求,实施严格管控。

环境质量底线:指按照水、大气、土壤环境质量不断优化的原则,结合环境质量现状和相关规划、功能区划要求,考虑环境质量改善潜力,确定的分区域分阶段环境质量目标及相应的环境管控、污染物排放控制等要求。

资源利用上线:指按照自然资源资产只能增值、不能贬值的原则,以保障生态安全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的,利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结合自然资源开发管控,提出的分区域分阶段的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强度、效率等上线管控要求。

生态环境管控单元:指集成生态保护红线及生态空间、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管控区域,衔接行政边界,划定的环境综合管理单元。

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指基于生态环境管控单元,统筹考虑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管控要求,提出的空间布局、污染物排放、环境风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环境准入要求。

2 生态保护红线及生态管控分区

2.1 生态保护红线

根据兰溪市国土空间规划划定成果,更新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范围、占比和管控要求,兰溪市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25.92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59%

2.2 一般生态空间

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估及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的基础上,将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极重要、重要和极敏感、敏感区域进行叠加,并和各类保护地、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的生态控制区等进行校验,形成生态空间叠加图。再去除建制乡镇的建设规划范围以及部分集中连片的农田、园地等区域,为生态空间,生态空间中除生态保护红线以外的部分为一般生态空间。

动态更新后,兰溪市共划定生态空间376.54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28.69%。生态空间中,除生态保护红线外的一般生态空间250.62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19.09%

3 环境质量底线目标

3.1 大气环境质量底线目标

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为基本出发点,依据国务院《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并参考《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浙江省空气质量改善十四五规划》《关于开展减少污染天气攻坚行动的通知》《浙江省臭氧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方案》《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金华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兰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兰溪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等要求,确定兰溪市空气质量攻坚目标:

2025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PM2.5浓度年均值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3.2 水环境质量底线目标

依据《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浙江省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浙江省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方案(2021—2025年)》《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金华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兰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兰溪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等要求,基于水环境主导功能、上下游传输关系、水源涵养需求、需要重点改善的优先控制单元等内容,考虑水环境质量改善潜力,确定水环境质量底线:

2025年,地表水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比例稳定在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保持100%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达标率达到95%以上。

1  兰溪市断面水质目标表

序号

河流/

湖库

断面名称

断面级别

目标水质

环境质量底线

现状

2022年)

2025

2030

2035

1

金华江

费垅

国控

2

兰江

将军岩

国控

3

女埠

市控

4

衢江

横山

国控

5

洋港

市控

3.3 土壤环境风险防控底线目标

按照土壤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原则,依据《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浙江省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等5部门关于印发土壤健康行动实施意见的通知》(浙农专发〔20229号)、《金华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兰溪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等要求,确定土壤环境质量底线和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

2025年,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得到安全利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完成上级下达目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97%以上;地下水质量V类水比例、双源周边地下水监测评价点位水质完成上级下达目标。到2035年,土壤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环境风险得到严格控制,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

4 资源利用上线目标

4.1 能源资源上线目标

根据《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金华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金华市绿色发展十四五规划》等要求,确定能源利用上线:到2025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7%,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

4.2 水资源利用上线目标

根据《浙江省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浙江省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关于印发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的通知(浙水资〔202223号)》《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金华市水资源保护节约与综合利用规划》《金华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兰溪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兰溪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等要求,明确兰溪市水资源利用上线目标:到2025年,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54%57%以上,用水总量控制在2.62亿m3以内。

4.3 土地资源利用上线目标

根据《兰溪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到2035年,兰溪市耕地保护目标不低于273.79平方千米,永久基本农田不低于246.30平方千米

5 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划定

根据生态、大气、水等环境要素的分区结果,按照优先保护、重点管控、一般管控的优先顺序,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城镇开发边界,以要素边界为主,衔接乡镇行政边界,建立功能明确、边界清晰的生态环境管控单元。

兰溪市共划定生态环境管控单元40个,其中优先保护单元12个,面积为376.55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28.69%;重点管控单元27个,面积为202.91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15.46%;一般管控单元1个,面积为733.06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55.85%

5.1 优先保护单元

兰溪市优先保护单元总共有12个,总面积为376.55平方千米,主要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重要湿地、饮用水源保护区、各级公益林等重要保护地,以及生态功能较重要的地区。

5.2 重点管控单元

兰溪市重点管控单元总共有27个,主要为工业发展集中区域和城镇生活集中区域。其中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共有15个,面积为161.12平方千米;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共有12个,面积为41.79平方千米

5.3 一般管控单元

兰溪市一般管控单元总共有1个,面积为733.06平方千米

6 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6.1 总体准入清单

环境质量不达标区域和流域,新建项目需符合环境质量改善要求。严格执行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要求。

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强化河流、湖库水域保护及管理。最大限度保留区内原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好河湖湿地生境,禁止未经法定许可占用水域和建设影响河道自然形态和水生态(环境)功能的项目;除防御洪水、航道整治等需求外,不应新建非生态型护岸。长江流域重要湖泊上游的水利水电、航运枢纽等工程应当将生态用水调度纳入日常运行调度规程,建立常规生态调度机制,保证河湖生态流量。水电工程建设应保证合理的下泄生态流量,并实施生态流量在线监控。

落实省市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地区削减目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严格按照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设置环境准入门槛,严格限制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重要水体上游建设水污染较大、水环境风险较高的项目;严格限制在重要湖库流域建设氮磷污染物排放较高的项目。加快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提标改造,深化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强对纳管企业总氮、总磷、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管控。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强水产养殖分区分类管理,控制水产养殖污染。

严格控制新增燃煤项目建设,严格控制燃煤机组新增装机规模,新改扩建用煤项目,依法实行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不得将使用石油焦、焦炭、兰炭等高污染燃料作为煤炭减量替代措施。禁止新建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不再建设国家禁止的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其他设施。落实夏秋季臭氧污染削峰和秋冬季颗粒物污染控制,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引导和管理。按照国家要求落实水泥、平板玻璃行业产能置换,禁止新增焦化、电解铝产能。加大现有化工园区整治力度。禁止建设生产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项目。未纳入《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的新建炼化项目一律不得建设。加快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兼并重组,引导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合理布局。严格落实《关于执行国家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通告》要求,全面实施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特别排放限值。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优先控制城市建成区内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物排放,严格管理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严格控制新建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涉气项目,强化源头管控,逐步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新建两高项目应按照《关于加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区域削减措施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依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制定配套区域污染物削减方案,采取有效的污染物区域削减措施,腾出足够的环境容量。所在区域、流域控制单元环境质量未达到国家或者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建设项目应提出有效的区域削减方案,主要污染物实行区域倍量削减,确保项目投产后区域环境质量有改善。

严格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严格按照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分类管控。在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不得新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已经建成的,应当限期关闭拆除。对安全利用类农用地地块应当结合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等情况,制定并实施安全利用方案;对严格管控类农用地地块应当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安全利用类农用地和严格管控类农用地区域周边原有的工业企业,应严格控制环境风险,逐步削减具有土壤污染风险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农用地资源紧缺或耕地保有量不足的区域,应做好企业关闭搬迁计划和农用地土壤修复规划。

污染地块的开发利用实行联动监管。污染地块经治理与修复,达到修复目标且可以安全利用的地块可进入供地程序。未达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确定的风险管控、修复目标的建设用地地块,禁止开工建设任何与风险管控、修复无关的项目。对暂不开发利用的污染地块,实施以防止污染扩散为目的的风险管控。

严格执行相关行业企业布局选址要求,禁止在居民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疗养院等周边新建、改建、扩建土壤污染防治重点行业项目以及其他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新(改、扩)建项目用地应当符合国家或地方有关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支持电镀、制革、电池等涉重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发展。涉重产业园区应严格准入管控,严控污染增量,实施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总量替代,新建项目清洁生产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风险防控体系和长效监管机制。建立土壤和大气、水、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落实源头防控要求。对土壤污染防治重点行业企业、开发区(园区)、关停退出工业企业原址用地、固体废物填埋场、主要食用农产品主产区、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饮用水水源地、水源涵养区等区域的土壤、地下水环境质量实施重点监管。

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工业集聚区生态化改造,推进农业节水,提高用水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加强能源清洁利用,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要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进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工业源、移动源、农业源、城镇生活源等途径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推进水环境治理、水处理、水资源利用与温室气体的协同控制。

建立新污染物风险评估体系,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实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统筹推进新污染物治理。

限制发展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缓解粗放型增长方式与环境、资源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合力加强金华江衢江兰江水生态建设,协同保障区域水安全格局。重点关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遏制区域内湖库型饮用水源富营养化趋势。

6.2 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分类准入清单

6.2.1 优先保护单元

涉及的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相关规定进行管控,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内,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仅允许部分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涉及的各类保护地,严格按照相应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进行管控。

其他优先保护区域按照以下要求进行管控:

空间布局引导:按照限制开发区域进行管理。禁止新建、扩建三类工业项目,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改建要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涉及一类重金属、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的现有三类工业项目原则上结合地方政府整治要求搬迁关闭,鼓励其他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搬迁关闭。禁止新建涉及一类重金属、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的二类工业项目。禁止在工业功能区(包括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等)外新建其他二类工业项目。二类工业项目的新建、扩建、改建不得增加控制单元污染物排放总量。原有各种对生态环境有较大负面影响的生产、开发建设活动应逐步退出。

禁止未经法定许可在河流两岸、干线公路两侧规划控制范围内进行采石、取土、采砂等活动。严格限制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确需开采的矿产资源及必须就地开展矿产加工的新改扩建项目,严格控制区域开发规模。严格限制水利水电开发项目,禁止新建除以防洪蓄水为主要功能的水库、生态型水电站外的小水电。

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控制湖库型饮用水源集雨区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规模。

污染物排放管控:严禁水功能在类及以上河流设置排污口,管控单元内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得增加。

环境风险防控:加强区域内环境风险防控,不得损害生物多样性维持与生境保护、水源涵养与饮用水源保护、营养物质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在进行各类建设开发活动前,应加强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评估,任何开发建设活动不得破坏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不得阻隔野生动物的迁徙通道。开展农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点区域外来物种入侵管控。

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隔离和防护设施建设,提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急管理水平。完善环境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加强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资源开发效率要求:提升国家森林公园、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强化固碳增汇措施,科学推进区域碳汇能力稳步提升。

6.2.2 重点管控单元

1)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空间布局引导:根据产业集聚区块的功能定位,建立分区差别化的产业准入条件。严格控制重要水系源头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三类工业项目准入。优化完善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规划布局三类工业项目,鼓励对三类工业项目进行淘汰和提升改造。合理规划布局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功能区块,与工业区块、工业企业之间设置防护绿地、生活绿地等隔离带。

污染物排放管控: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新建二类、三类工业项目污染物排放水平要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新建、改建、扩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实行区域联防联控,从严控制新增涉气的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强化两高行业排污许可证管理,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加快落实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提升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管网排查及提升改造,深化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所有企业实现雨污分流。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行业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

环境风险防控:定期评估沿江河湖库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环境和健康风险。强化工业集聚区企业环境风险防范设施设备建设和正常运行监管,加强重点环境风险管控企业应急预案制定,建立常态化的企业隐患排查整治监管机制,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资源开发效率要求:推进工业集聚区生态化改造,强化企业清洁生产改造,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要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2)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空间布局引导:禁止新建、扩建三类工业项目,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改建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鼓励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搬迁关闭。禁止新建涉及一类重金属、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等环境健康风险较大的二类工业项目。除工业功能区(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外,原则上禁止新建其他二类工业项目。现有二类工业项目改建、扩建,不得增加管控单元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推进城镇绿廊建设,协同建设区域生态网络和绿道体系,建立城镇生态空间与区域生态空间的有机联系。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高质量发展零碳低耗绿色建筑。

污染物排放管控: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水收集管网范围内,禁止新建除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外的入河排污口,现有的入河排污口应限期拆除,但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必须单独设置排污口的除外。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提标改造,加快完善城乡污水管网,加强对现有雨污合流管网的分流改造,深化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强噪声和臭气异味防治,强化餐饮油烟治理,严格施工扬尘监管,依法严禁秸秆、垃圾等露天焚烧。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环境风险防控:合理布局工业、商业、居住、科教等功能区块,严格控制噪声、恶臭、油烟等污染排放较大的建设项目布局。

资源开发效率要求: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节水产品推广普及,限制高耗水服务业用水。到2025年,推进生活节水降损,实施城市供水管网优化改造,全市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

6.2.3 一般管控单元

空间布局引导:原则上禁止新建三类工业项目,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扩建、改建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并严格控制环境风险。禁止新建涉及一类重金属、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的二类工业项目,改建、扩建涉及一类重金属、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的二类工业项目不得增加管控单元污染物排放总量;禁止在工业功能区(包括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等)外新建其他二类工业项目,一二产业融合的加工类项目、利用当地资源的加工项目、工程项目配套的临时性项目等确实难以集聚的二类工业项目除外;工业功能区(包括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等)外现有其他二类工业项目改建、扩建,不得增加管控单元污染物排放总量。建立集镇居住商业区、耕地保护区与工业功能区等集聚区块之间的防护带。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根据区域用地和消纳水平,合理确定养殖规模。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格限制非农项目占用耕地。

污染物排放管控: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施加量,合理水产养殖布局,控制水产养殖污染,逐步削减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推动农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依法严禁秸秆露天焚烧。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技术模式对农田退水进行科学治理,有序推进农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建设。

环境风险防控: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与建设,防止水土流失。禁止向农用地排放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污水、污泥,以及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清淤底泥、尾矿、矿渣等。加强农田土壤、灌溉水的监测及评价,对周边或区域环境风险源进行评估。

资源开发效率要求: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农业节水,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加强能源清洁利用。

本方案自20241225日起施行,《兰溪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兰政发〔202062号)同时废止。


附件  工业项目分类表

根据《浙江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编制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工业项目分类目录。

输油、输气管线项目,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储油储气项目,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等基础设施类工业项目,以及矿产资源开发项目不纳入本工业项目分类表。

级提供参考目录,对由于技术水平的提升使污染物排放和环境风险发生较大变化的工业项目或一些未纳入工业项目分类目录的项目,由设区市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根据实际污染物排放状况和环境风险水平,按照工业项目分类的基本原则,确定纳入工业项目分类目录中的某一类。根据经济技术进步和实施情况,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工业项目分类表进行动态更新。

1  工业项目分类表

项目类别

主要工业项目

 

 

 

 

 

一类工业

项目

(基本无污染和环境风险的项目)

 

 

 

 

 

 

 

 

 

 

 

 

 

 

一类工业

项目

(基本无污染和环境风险的项目)

1、谷物磨制131、饲料加工132(不含发酵工艺的);

2、植物油加工133(单纯分装、调和的);

3、制糖业134(单纯分装的);

4、淀粉及淀粉制品制造1391(单纯分装的);

5、豆制品制造1392(手工制作或单纯分装的);

6、蛋品加工1393

7、其他未列明农副食品加工1399(单纯分装的);

8、糖果、巧克力及蜜饯制造142(单纯分装的);

9、方便食品制造143(手工制作或单纯分装的);

10、罐头食品制造145(单纯分装的);

11、乳制品制造144(单纯混合、分装的);

12、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146(单纯混合、分装的);

13、其他食品制造149(单纯混合、分装的);

14、酒的制造151(单纯勾兑的);

15、饮料制造152(无发酵工艺、原汁生产的);

16、纺织业17(除属于二类、三类工业项目外的);

17、纺织服装、服饰业18(除喷墨印花和数码印花外,无其他染色、印花工艺的;无水洗工艺的);

18、羽毛(绒)加工及制品制造194(无水洗工艺的羽毛(绒)加工;羽毛(绒)制品制造);

19、制鞋业195(无橡胶硫化工艺、塑料注塑工艺的;不使用有机溶剂的);

20、木材加工201、木质制品制造203(无电镀工艺、涂装工艺的;无木片烘干、水煮、染色等工艺的);

21、竹、藤、棕、草等制品制造204(无电镀工艺、胶合工艺和涂装工艺的;无化学处理工艺的);

22、家具制造业21(仅切割、组装的);

23、纸制品制造223(无涂布、浸渍、印刷、粘胶工艺的;无化学处理工艺的);

24、印刷231(激光印刷);

25、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243(无电镀、涂装工艺和机加工的);

26、日用化学产品制造268(仅单纯混合或分装的);

27、结构性金属制品制造331、金属工具制造332、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制造333、金属丝绳及其制品制造334,建筑、安全用金属制品制造335,搪瓷制品制造337、金属制日用品制造338、铸造及其他金属制品制造339(仅分割、焊接、组装的);

28、通用设备制造业34(仅分割、焊接、组装的);

29、专用设备制造业35(仅分割、焊接、组装的);

30、汽车制造业36(仅组装的);

31、铁路运输设备制造371、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372(仅组装的);

32、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373(仅组装的);

33、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374(仅组装的);

34、摩托车制造375(仅组装的);

35、自行车和残疾人座车制造376、助动车制造377、非公路休闲车及零配件制造378、潜水救捞及其他未列明运输设备制造379(仅分割、焊接、组装的);

3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38(仅分割、焊接、组装的);

37、计算机制造391(仅分割、焊接、组装的);

38、智能消费设备制造396(仅分割、焊接、组装的);

39、电子器件制造397(仅分割、焊接、组装的);

40、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398(仅分割、焊接、组装的);

41、通信设备制造392、广播电视设备制造393、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394、非专业视听设备制造395、其他电子设备制造399(仅分割、焊接、组装的);

42、仪器仪表制造业40(仅分割、焊接、组装的);

43、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43(不产生废水或挥发性有机物的)。

 

 

 

 

 

 

 

 

 

 

 

二类工业

项目

(环境风险不高、污染物排放量不大的项目)

 

 

 

 

 

 

 

 

 

 

 

 

 

 

 

 

 

 

 

 

 

 

 

 

二类工业

项目

(环境风险不高、污染物排放量不大的项目)

 

 

 

 

 

 

 

 

 

 

 

 

 

 

 

 

 

 

 

 

二类工业

项目

(环境风险不高、污染物排放量不大的项目)

 

 

 

 

44、谷物磨制131、饲料加工132(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45、植物油加工133(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46、制糖业134(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47、屠宰及肉类加工135

48、水产品加工136

49、淀粉及淀粉制品制造1391(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50、豆制品制造1392(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51、其他未列明农副食品加工1399(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52、糖果、巧克力及蜜饯制造142(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53、方便食品制造143(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54、罐头食品制造145(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55、乳制品制造144(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56、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146(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57、其他食品制造149(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58、酒的制造151(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59、饮料制造152(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60、卷烟制造162

61、纺织业17(有喷墨印花或数码印花工艺的;后整理工序涉及有机溶剂的(不含有使用溶剂型原辅料的涂层工艺的);有喷水织造工艺的;有水刺无纺布织造工艺的;有洗毛、脱胶、缫丝工艺的);

62、纺织服装、服饰业18(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63、皮革鞣制加工191、皮革制品制造192、毛皮鞣制及制品加工193(除属于三类工业项目外的);

64、羽毛(绒)加工及制品制造194(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65、制鞋业195(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66、木材加工201、木质制品制造203(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67、人造板制造202

68、竹、藤、棕、草等制品制造204(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69、家具制造业21(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70、纸浆制造221、造纸222(含废纸造纸)(除属于三类工业项目外的);

71、纸制品制造223(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72、印刷231(除属于一类、三类工业项目外的);

73、文教办公用品制造241、乐器制造242、体育用品制造244、玩具制造245、游艺器材及娱乐用品制造246

74、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243(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75、精炼石油产品制造251、煤炭加工 252(单纯物理分离、物理提纯、混合、分装的;煤制品制造;其他煤炭加工);

76、生物质燃料加工254(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加工);

77、基本化学原料制造261,农药制造263,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264,合成材料制造265,专用化学品制造266,炸药、火工及焰火产品制造267(单纯物理分离、物理提纯、混合、分装的);

78、肥料制造262(除属于三类工业项目外的);

79、日用化学产品制造268(除属于一类、三类项目外的);

80、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271、兽用药品制造275(单纯药品复配);

81、化学药品制剂制造272

82、生物药品制品制造276

83、中药饮片加工273、中成药生产274

84、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277、药用辅料及包装材料制造278

85、纤维素纤维原料及纤维制造281、合成纤维制造282(单纯纺丝制造;单纯丙纶纤维制造);

86、生物基材料制造283(单纯纺丝制造);

87、橡胶制品业291(除属于三类工业项目外的);

88、塑料制品业292(除属于三类工业项目外的);

89、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301(水泥磨粉站;石灰和石膏制造);

90、石膏、水泥制品及类似制品制造302

91、砖瓦、石材等建筑材料制造303

92、玻璃制造304、玻璃制品制造305(除属于三类工业项目外的);

93、玻璃纤维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制造306

94、陶瓷制品制造307

95、耐火材料制品制造308、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309(除属于三类工业项目外的);

96、钢压延加工313

97、常用有色金属冶炼321、贵金属冶炼322、稀有稀土金属冶炼323、有色金属合金制造324(利用单质金属混配重熔生产合金的);

98、有色金属压延加工325

99、结构性金属制品制造331,金属工具制造332,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制造333,金属丝绳及其制品制造334,建筑、安全用金属制品制造335,搪瓷制品制造337,金属制日用品制造338(除属于一类、三类工业项目外的);

100、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336(除属于三类工业项目外的);

101、黑色金属铸造3391

102、有色金属铸造3392

103、通用设备制造业34(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104、专用设备制造业35(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105、汽车制造业36(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106、铁路运输设备制造371、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372(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107、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373(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108、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374(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109、摩托车制造375(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110、自行车和残疾人座车制造376、助动车制造377、非公路休闲车及零配件制造378、潜水救捞及其他未列明运输设备制造379(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11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38(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112、计算机制造391(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113、智能消费设备制造396(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114、电子器件制造397(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115、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398(除属于一类、三类工业项目外的);

116、通信设备制造392、广播电视设备制造393、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394、非专业视听设备制造395、其他电子设备制造399(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117、仪器仪表制造业40(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118、日用杂品制造411、其他未列明制造业419(除属于三类工业项目外);

119、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42

120、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43(除属于一类、三类工业项目外的);

121、燃气生产和供应业45(不含供应工程)。

 

 

 

 

三类工业

项目

(环境风险较高、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项目)

 

 

 

 

 

 

 

 

 

 

三类工业

项目

(环境风险较高、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项目)

122、纺织业17(染整工艺有前处理、染色、印花(喷墨印花和数码印花的除外)工序的;有使用溶剂型原辅料的涂层工艺的);

123、皮革鞣制加工191、皮革制品制造192、毛皮鞣制及制品加工193(有鞣制、染色工艺的);

124、纸浆制造221、造纸222(含废纸造纸)(不含手工纸制造;不含有涂布、浸渍、印刷、粘胶工艺的加工纸制造);

125、印刷231(年用溶剂油墨10吨及以上的);

126精炼石油产品制造251、煤炭加工252(除属于二类工业项目外的);

127、生物质燃料加工254(生物质液体燃料生产);

128、基本化学原料制造261,农药制造263,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264,合成材料制造265,专用化学品制造266,炸药、火工及焰火产品制造267(除单纯物理分离、物理提纯、混合、分装外的);

129、肥料制造262(化学方法生产氮肥、磷肥、复混肥的);

130、日用化学产品制造268(以油脂为原料的肥皂或皂粒制造(采用连续皂化工艺、油脂水解工艺的除外);香料制造(物理方法提取的除外));

131、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271、兽用药品制造275(除单纯药品复配外的);

132、纤维素纤维原料及纤维制造281、合成纤维制造282(除单纯纺丝制造和单纯丙纶纤维制造外的);

133、生物基材料制造283(除单纯纺丝制造外的);

134、橡胶制品业291(轮胎制造;再生橡胶制造(常压连续脱硫工艺除外));

135、塑料制品业292(有电镀工艺的、以再生塑料为原料生产的);

136、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301(水泥磨粉站除外;石灰和石膏制造除外);

137、玻璃制造304、玻璃制品制造305(平板玻璃制造);

138、耐火材料制品制造308、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309(石棉制品;含焙烧的石墨、碳素制品);

139、炼铁311

140、炼钢312

141、铁合金冶炼314

142、常用有色金属冶炼321、贵金属冶炼322、稀有稀土金属冶炼323、有色金属合金制造324(除利用单质金属混配重熔生产合金外的);

143、结构性金属制品制造331,金属工具制造332,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制造333,金属丝绳及其制品制造334,建筑、安全用金属制品制造335,搪瓷制品制造337,金属制日用品制造338(有电镀工艺的);

144、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336(有电镀工艺的;有钝化工艺的热镀锌);

145、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398(半导体材料制造;电子化工材料制造);

146、日用杂品制造411、其他未列明制造业419(有电镀工艺的);

147、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43(有电镀工艺的)等重污染行业项目。


附图1  兰溪市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分类图

 


附表1 兰溪市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单元管控空间属性

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单元编码

单元名称

行政区划

单元分类

管控要求

空间布局约束

污染物排放管控

环境风险防控

资源开发效率要求

ZH33078110001

金华市兰溪市城头水库水源涵养优先保护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优先保护单元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金华市水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执行;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按照《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执行。

/

强化库区道路环境风险防范,健全应急池、防护栏等应急设施建设。

农村水电的规划、开发、建设、运行、管理、技术改造和报废执行《浙江省农村水电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ZH33078110002

金华市兰溪市钱塘垅水库水源涵养优先保护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优先保护单元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金华市水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执行;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按照《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执行。

/

强化库区道路环境风险防范,健全应急池、防护栏等应急设施建设。

农村水电的规划、开发、建设、运行、管理、技术改造和报废执行《浙江省农村水电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ZH33078110003

金华市兰溪市衢江兰江水源涵养优先保护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优先保护单元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金华市水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执行;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按照《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执行。

/

强化库区道路环境风险防范,健全应急池、防护栏等应急设施建设。

农村水电的规划、开发、建设、运行、管理、技术改造和报废执行《浙江省农村水电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ZH33078110004

金华市兰溪市芝堰水库水源涵养优先保护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优先保护单元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金华市水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执行;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按照《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执行。

/

强化库区道路环境风险防范,健全应急池、防护栏等应急设施建设。

农村水电的规划、开发、建设、运行、管理、技术改造和报废执行《浙江省农村水电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ZH33078110005

金华市兰溪市包坞-双牌-鲤鱼山水库水源涵养优先保护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优先保护单元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金华市水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执行;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按照《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执行。

/

强化库区道路环境风险防范,健全应急池、防护栏等应急设施建设。

农村水电的规划、开发、建设、运行、管理、技术改造和报废执行《浙江省农村水电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ZH33078110006

金华市兰溪市城市森林公园优先保护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优先保护单元

按照《浙江省公益林和森林公园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执行;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按照《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执行。

/

/

提升森林等重要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强化固碳增汇措施,科学推进区域碳汇能力稳步提升。

ZH33078110007

金华市兰溪市黄店北部水土保持优先保护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优先保护单元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金华市水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执行;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按照《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执行。

/

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依托水土保持动态遥感监测平台,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大数据、无人机等技术及时获取超范围扰动情况并落实整改。

/

ZH33078110008

金华市兰溪市白露山芝堰风景名胜资源优先保护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优先保护单元

按照《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执行;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按照《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执行。

/

/

提升森林等重要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强化固碳增汇措施,科学推进区域碳汇能力稳步提升。

ZH33078110009

金华市兰溪市六洞山森林公园优先保护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优先保护单元

按照《浙江省公益林和森林公园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执行;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按照《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执行。

/

/

提升森林等重要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强化固碳增汇措施,科学推进区域碳汇能力稳步提升。

ZH33078110010

金华市兰溪市公益林优先保护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优先保护单元

按照《浙江省公益林和森林公园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执行;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按照《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执行。

/

/

提升森林等重要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强化固碳增汇措施,科学推进区域碳汇能力稳步提升。

ZH33078110011

金华市兰溪市兰江省级湿地公园优先保护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优先保护单元

按照《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执行。

/

/

提升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强化固碳增汇措施,科学推进区域碳汇能力稳步提升。

ZH33078110012

金华市兰溪市诸葛镇洪垅水库优先保护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优先保护单元

按照《浙江省饮用水源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金华市水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执行。

/

强化库区道路环境风险防范,健全应急池、防护栏等应急设施建设。

农村水电的规划、开发、建设、运行、管理、技术改造和报废执行《浙江省农村水电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ZH33078120001

金华市兰溪市马涧镇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根据产业集聚区块的功能定位,建立分区差别化的产业准入条件。严格控制重要水系源头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三类工业项目准入。优化完善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规划布局三类工业项目,鼓励对三类工业项目进行淘汰和提升改造。合理规划布局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功能区块,与工业区块、工业企业之间设置防护绿地、生活绿地等隔离带。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新建二类、三类工业项目污染物排放水平要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新建、改建、扩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强化两高行业排污许可证管理,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监督管理,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加快落实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提升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管网排查及提升改造,深化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所有企业实现雨污分流。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行业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

定期评估沿江河湖库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环境和健康风险。强化工业集聚区企业环境风险防范设施设备建设和正常运行监管,加强重点环境风险管控企业应急预案制定,建立常态化的企业隐患排查整治监管机制,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力度。

推进工业集聚区生态化改造,强化企业清洁生产改造,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要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ZH33078120002

金华市兰溪市云山街道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根据产业集聚区块的功能定位,建立分区差别化的产业准入条件。严格控制重要水系源头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三类工业项目准入。优化完善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规划布局三类工业项目,鼓励对三类工业项目进行淘汰和提升改造。合理规划布局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功能区块,与工业区块、工业企业之间设置防护绿地、生活绿地等隔离带。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新建二类、三类工业项目污染物排放水平要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新建、改建、扩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强化两高行业排污许可证管理,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监督管理,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加快落实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提升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管网排查及提升改造,深化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所有企业实现雨污分流。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行业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

定期评估沿江河湖库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环境和健康风险。强化工业集聚区企业环境风险防范设施设备建设和正常运行监管,加强重点环境风险管控企业应急预案制定,建立常态化的企业隐患排查整治监管机制,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力度。

推进工业集聚区生态化改造,强化企业清洁生产改造,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要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ZH33078120003

金华市兰溪市女埠街道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根据产业集聚区块的功能定位,建立分区差别化的产业准入条件。严格控制重要水系源头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三类工业项目准入。优化完善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规划布局三类工业项目,鼓励对三类工业项目进行淘汰和提升改造。合理规划布局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功能区块,与工业区块、工业企业之间设置防护绿地、生活绿地等隔离带。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新建二类、三类工业项目污染物排放水平要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新建、改建、扩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强化两高行业排污许可证管理,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监督管理,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加快落实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提升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管网排查及提升改造,深化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所有企业实现雨污分流。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行业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

定期评估沿江河湖库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环境和健康风险。强化工业集聚区企业环境风险防范设施设备建设和正常运行监管,加强重点环境风险管控企业应急预案制定,建立常态化的企业隐患排查整治监管机制,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力度。

推进工业集聚区生态化改造,强化企业清洁生产改造,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要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ZH33078120004

金华市兰溪市梅江镇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根据产业集聚区块的功能定位,建立分区差别化的产业准入条件。严格控制重要水系源头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三类工业项目准入。优化完善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规划布局三类工业项目,鼓励对三类工业项目进行淘汰和提升改造。合理规划布局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功能区块,与工业区块、工业企业之间设置防护绿地、生活绿地等隔离带。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新建二类、三类工业项目污染物排放水平要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新建、改建、扩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强化两高行业排污许可证管理,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监督管理,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加快落实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提升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管网排查及提升改造,深化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所有企业实现雨污分流。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行业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

定期评估沿江河湖库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环境和健康风险。强化工业集聚区企业环境风险防范设施设备建设和正常运行监管,加强重点环境风险管控企业应急预案制定,建立常态化的企业隐患排查整治监管机制,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力度。

推进工业集聚区生态化改造,强化企业清洁生产改造,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要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ZH33078120005

金华市兰溪市灵洞乡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根据产业集聚区块的功能定位,建立分区差别化的产业准入条件。严格控制重要水系源头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三类工业项目准入。优化完善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规划布局三类工业项目,鼓励对三类工业项目进行淘汰和提升改造。合理规划布局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功能区块,与工业区块、工业企业之间设置防护绿地、生活绿地等隔离带。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新建二类、三类工业项目污染物排放水平要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新建、改建、扩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强化两高行业排污许可证管理,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监督管理,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加快落实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提升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管网排查及提升改造,深化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所有企业实现雨污分流。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行业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

定期评估沿江河湖库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环境和健康风险。强化工业集聚区企业环境风险防范设施设备建设和正常运行监管,加强重点环境风险管控企业应急预案制定,建立常态化的企业隐患排查整治监管机制,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力度。

推进工业集聚区生态化改造,强化企业清洁生产改造,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要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ZH33078120006

金华市兰溪市赤溪街道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根据产业集聚区块的功能定位,建立分区差别化的产业准入条件。严格控制重要水系源头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三类工业项目准入。优化完善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规划布局三类工业项目,鼓励对三类工业项目进行淘汰和提升改造。合理规划布局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功能区块,与工业区块、工业企业之间设置防护绿地、生活绿地等隔离带。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新建二类、三类工业项目污染物排放水平要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新建、改建、扩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强化两高行业排污许可证管理,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监督管理,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加快落实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提升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管网排查及提升改造,深化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所有企业实现雨污分流。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行业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

定期评估沿江河湖库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环境和健康风险。强化工业集聚区企业环境风险防范设施设备建设和正常运行监管,加强重点环境风险管控企业应急预案制定,建立常态化的企业隐患排查整治监管机制,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力度。

推进工业集聚区生态化改造,强化企业清洁生产改造,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要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ZH33078120007

金华市兰溪市上华街道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根据产业集聚区块的功能定位,建立分区差别化的产业准入条件。严格控制重要水系源头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三类工业项目准入。优化完善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规划布局三类工业项目,鼓励对三类工业项目进行淘汰和提升改造。合理规划布局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功能区块,与工业区块、工业企业之间设置防护绿地、生活绿地等隔离带。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新建二类、三类工业项目污染物排放水平要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新建、改建、扩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强化两高行业排污许可证管理,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监督管理,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加快落实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提升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管网排查及提升改造,深化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所有企业实现雨污分流。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行业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

定期评估沿江河湖库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环境和健康风险。强化工业集聚区企业环境风险防范设施设备建设和正常运行监管,加强重点环境风险管控企业应急预案制定,建立常态化的企业隐患排查整治监管机制,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力度。

推进工业集聚区生态化改造,强化企业清洁生产改造,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要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ZH33078120008

金华市兰溪市香溪镇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根据产业集聚区块的功能定位,建立分区差别化的产业准入条件。严格控制重要水系源头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三类工业项目准入。优化完善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规划布局三类工业项目,鼓励对三类工业项目进行淘汰和提升改造。合理规划布局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功能区块,与工业区块、工业企业之间设置防护绿地、生活绿地等隔离带。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新建二类、三类工业项目污染物排放水平要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新建、改建、扩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强化两高行业排污许可证管理,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监督管理,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加快落实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提升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管网排查及提升改造,深化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所有企业实现雨污分流。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行业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

定期评估沿江河湖库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环境和健康风险。强化工业集聚区企业环境风险防范设施设备建设和正常运行监管,加强重点环境风险管控企业应急预案制定,建立常态化的企业隐患排查整治监管机制,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力度。

推进工业集聚区生态化改造,强化企业清洁生产改造,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要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ZH33078120009

金华市兰溪市马涧-梅江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根据产业集聚区块的功能定位,建立分区差别化的产业准入条件。严格控制重要水系源头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三类工业项目准入。优化完善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规划布局三类工业项目,鼓励对三类工业项目进行淘汰和提升改造。合理规划布局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功能区块,与工业区块、工业企业之间设置防护绿地、生活绿地等隔离带。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新建二类、三类工业项目污染物排放水平要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新建、改建、扩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强化两高行业排污许可证管理,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监督管理,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加快落实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提升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管网排查及提升改造,深化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所有企业实现雨污分流。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行业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

定期评估沿江河湖库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环境和健康风险。强化工业集聚区企业环境风险防范设施设备建设和正常运行监管,加强重点环境风险管控企业应急预案制定,建立常态化的企业隐患排查整治监管机制,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力度。

推进工业集聚区生态化改造,强化企业清洁生产改造,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要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ZH33078120010

金华市兰溪市横溪镇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根据产业集聚区块的功能定位,建立分区差别化的产业准入条件。严格控制重要水系源头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三类工业项目准入。优化完善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规划布局三类工业项目,鼓励对三类工业项目进行淘汰和提升改造。合理规划布局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功能区块,与工业区块、工业企业之间设置防护绿地、生活绿地等隔离带。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新建二类、三类工业项目污染物排放水平要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新建、改建、扩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强化两高行业排污许可证管理,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监督管理,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加快落实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提升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管网排查及提升改造,深化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所有企业实现雨污分流。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行业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

定期评估沿江河湖库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环境和健康风险。强化工业集聚区企业环境风险防范设施设备建设和正常运行监管,加强重点环境风险管控企业应急预案制定,建立常态化的企业隐患排查整治监管机制,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力度。

推进工业集聚区生态化改造,强化企业清洁生产改造,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要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ZH33078120011

金华市兰溪市游埠镇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根据产业集聚区块的功能定位,建立分区差别化的产业准入条件。严格控制重要水系源头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三类工业项目准入。优化完善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规划布局三类工业项目,鼓励对三类工业项目进行淘汰和提升改造。合理规划布局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功能区块,与工业区块、工业企业之间设置防护绿地、生活绿地等隔离带。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新建二类、三类工业项目污染物排放水平要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新建、改建、扩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强化两高行业排污许可证管理,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监督管理,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加快落实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提升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管网排查及提升改造,深化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所有企业实现雨污分流。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行业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

定期评估沿江河湖库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环境和健康风险。强化工业集聚区企业环境风险防范设施设备建设和正常运行监管,加强重点环境风险管控企业应急预案制定,建立常态化的企业隐患排查整治监管机制,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力度。

推进工业集聚区生态化改造,强化企业清洁生产改造,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要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ZH33078120012

金华市兰溪市诸葛镇南部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根据产业集聚区块的功能定位,建立分区差别化的产业准入条件。严格控制重要水系源头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三类工业项目准入。优化完善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规划布局三类工业项目,鼓励对三类工业项目进行淘汰和提升改造。合理规划布局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功能区块,与工业区块、工业企业之间设置防护绿地、生活绿地等隔离带。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新建二类、三类工业项目污染物排放水平要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新建、改建、扩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强化两高行业排污许可证管理,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监督管理,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加快落实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提升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管网排查及提升改造,深化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所有企业实现雨污分流。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行业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

定期评估沿江河湖库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环境和健康风险。强化工业集聚区企业环境风险防范设施设备建设和正常运行监管,加强重点环境风险管控企业应急预案制定,建立常态化的企业隐患排查整治监管机制,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力度。

推进工业集聚区生态化改造,强化企业清洁生产改造,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要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ZH33078120013

金华市兰溪市诸葛镇北部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根据产业集聚区块的功能定位,建立分区差别化的产业准入条件。严格控制重要水系源头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三类工业项目准入。优化完善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规划布局三类工业项目,鼓励对三类工业项目进行淘汰和提升改造。合理规划布局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功能区块,与工业区块、工业企业之间设置防护绿地、生活绿地等隔离带。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新建二类、三类工业项目污染物排放水平要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新建、改建、扩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强化两高行业排污许可证管理,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监督管理,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加快落实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提升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管网排查及提升改造,深化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所有企业实现雨污分流。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行业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

定期评估沿江河湖库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环境和健康风险。强化工业集聚区企业环境风险防范设施设备建设和正常运行监管,加强重点环境风险管控企业应急预案制定,建立常态化的企业隐患排查整治监管机制,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力度。

推进工业集聚区生态化改造,强化企业清洁生产改造,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要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ZH33078120014

金华市兰溪市永昌街道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根据产业集聚区块的功能定位,建立分区差别化的产业准入条件。严格控制重要水系源头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三类工业项目准入。优化完善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规划布局三类工业项目,鼓励对三类工业项目进行淘汰和提升改造。合理规划布局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功能区块,与工业区块、工业企业之间设置防护绿地、生活绿地等隔离带。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新建二类、三类工业项目污染物排放水平要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新建、改建、扩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强化两高行业排污许可证管理,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监督管理,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加快落实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提升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管网排查及提升改造,深化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所有企业实现雨污分流。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行业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

定期评估沿江河湖库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环境和健康风险。强化工业集聚区企业环境风险防范设施设备建设和正常运行监管,加强重点环境风险管控企业应急预案制定,建立常态化的企业隐患排查整治监管机制,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力度。

推进工业集聚区生态化改造,强化企业清洁生产改造,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要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ZH33078120015

金华市兰溪市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根据产业集聚区块的功能定位,建立分区差别化的产业准入条件。严格控制重要水系源头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三类工业项目准入。优化完善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规划布局三类工业项目,鼓励对三类工业项目进行淘汰和提升改造。合理规划布局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功能区块,与工业区块、工业企业之间设置防护绿地、生活绿地等隔离带。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新建二类、三类工业项目污染物排放水平要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新建、改建、扩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强化两高行业排污许可证管理,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监督管理,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加快落实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提升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管网排查及提升改造,深化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所有企业实现雨污分流。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行业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

定期评估沿江河湖库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环境和健康风险。强化工业集聚区企业环境风险防范设施设备建设和正常运行监管,加强重点环境风险管控企业应急预案制定,建立常态化的企业隐患排查整治监管机制,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力度。

推进工业集聚区生态化改造,强化企业清洁生产改造,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要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ZH33078120016

金华市兰溪市香溪镇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禁止新建、扩建三类工业项目,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改建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鼓励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搬迁关闭。禁止新建涉及一类重金属、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等环境健康风险较大的二类工业项目。除工业功能区(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外,原则上禁止新建其他二类工业项目。现有二类工业项目改建、扩建,不得增加管控单元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推进城镇绿廊建设,协同建设区域生态网络和绿道体系,建立城镇生态空间与区域生态空间的有机联系。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高质量发展零碳低耗绿色建筑。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水收集管网范围内,入河入湖排污口需依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设置。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提标改造,加快完善城乡污水管网,加强对现有雨污合流管网的分流改造,深化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强噪声和臭气异味防治,强化餐饮油烟治理,严格施工扬尘监管,依法严禁秸秆、垃圾等露天焚烧。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合理布局工业、商业、居住、科教等功能区块,严格控制噪声、恶臭、油烟等污染排放较大的建设项目布局。

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节水产品推广普及,限制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推进生活节水降损,实施城市供水管网优化改造;到2025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

ZH33078120017

金华市兰溪市云山街道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禁止新建、扩建三类工业项目,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改建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鼓励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搬迁关闭。禁止新建涉及一类重金属、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等环境健康风险较大的二类工业项目。除工业功能区(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外,原则上禁止新建其他二类工业项目。现有二类工业项目改建、扩建,不得增加管控单元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推进城镇绿廊建设,协同建设区域生态网络和绿道体系,建立城镇生态空间与区域生态空间的有机联系。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高质量发展零碳低耗绿色建筑。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水收集管网范围内,入河入湖排污口需依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设置。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提标改造,加快完善城乡污水管网,加强对现有雨污合流管网的分流改造,深化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强噪声和臭气异味防治,强化餐饮油烟治理,严格施工扬尘监管,依法严禁秸秆、垃圾等露天焚烧。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合理布局工业、商业、居住、科教等功能区块,严格控制噪声、恶臭、油烟等污染排放较大的建设项目布局。

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节水产品推广普及,限制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推进生活节水降损,实施城市供水管网优化改造;到2025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

ZH33078120018

金华市兰溪市赤溪街道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禁止新建、扩建三类工业项目,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改建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鼓励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搬迁关闭。禁止新建涉及一类重金属、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等环境健康风险较大的二类工业项目。除工业功能区(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外,原则上禁止新建其他二类工业项目。现有二类工业项目改建、扩建,不得增加管控单元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推进城镇绿廊建设,协同建设区域生态网络和绿道体系,建立城镇生态空间与区域生态空间的有机联系。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高质量发展零碳低耗绿色建筑。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水收集管网范围内,入河入湖排污口需依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设置。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提标改造,加快完善城乡污水管网,加强对现有雨污合流管网的分流改造,深化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强噪声和臭气异味防治,强化餐饮油烟治理,严格施工扬尘监管,依法严禁秸秆、垃圾等露天焚烧。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合理布局工业、商业、居住、科教等功能区块,严格控制噪声、恶臭、油烟等污染排放较大的建设项目布局。

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节水产品推广普及,限制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推进生活节水降损,实施城市供水管网优化改造;到2025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

ZH33078120019

金华市兰溪市兰江街道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禁止新建、扩建三类工业项目,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改建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鼓励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搬迁关闭。禁止新建涉及一类重金属、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等环境健康风险较大的二类工业项目。除工业功能区(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外,原则上禁止新建其他二类工业项目。现有二类工业项目改建、扩建,不得增加管控单元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推进城镇绿廊建设,协同建设区域生态网络和绿道体系,建立城镇生态空间与区域生态空间的有机联系。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高质量发展零碳低耗绿色建筑。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水收集管网范围内,入河入湖排污口需依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设置。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提标改造,加快完善城乡污水管网,加强对现有雨污合流管网的分流改造,深化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强噪声和臭气异味防治,强化餐饮油烟治理,严格施工扬尘监管,依法严禁秸秆、垃圾等露天焚烧。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合理布局工业、商业、居住、科教等功能区块,严格控制噪声、恶臭、油烟等污染排放较大的建设项目布局。

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节水产品推广普及,限制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推进生活节水降损,实施城市供水管网优化改造;到2025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

ZH33078120020

金华市兰溪市上华街道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禁止新建、扩建三类工业项目,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改建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鼓励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搬迁关闭。禁止新建涉及一类重金属、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等环境健康风险较大的二类工业项目。除工业功能区(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外,原则上禁止新建其他二类工业项目。现有二类工业项目改建、扩建,不得增加管控单元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推进城镇绿廊建设,协同建设区域生态网络和绿道体系,建立城镇生态空间与区域生态空间的有机联系。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高质量发展零碳低耗绿色建筑。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水收集管网范围内,入河入湖排污口需依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设置。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提标改造,加快完善城乡污水管网,加强对现有雨污合流管网的分流改造,深化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强噪声和臭气异味防治,强化餐饮油烟治理,严格施工扬尘监管,依法严禁秸秆、垃圾等露天焚烧。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合理布局工业、商业、居住、科教等功能区块,严格控制噪声、恶臭、油烟等污染排放较大的建设项目布局。

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节水产品推广普及,限制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推进生活节水降损,实施城市供水管网优化改造;到2025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

ZH33078120021

金华市兰溪市诸葛镇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禁止新建、扩建三类工业项目,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改建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鼓励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搬迁关闭。禁止新建涉及一类重金属、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等环境健康风险较大的二类工业项目。除工业功能区(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外,原则上禁止新建其他二类工业项目。现有二类工业项目改建、扩建,不得增加管控单元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推进城镇绿廊建设,协同建设区域生态网络和绿道体系,建立城镇生态空间与区域生态空间的有机联系。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高质量发展零碳低耗绿色建筑。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水收集管网范围内,入河入湖排污口需依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设置。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提标改造,加快完善城乡污水管网,加强对现有雨污合流管网的分流改造,深化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强噪声和臭气异味防治,强化餐饮油烟治理,严格施工扬尘监管,依法严禁秸秆、垃圾等露天焚烧。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合理布局工业、商业、居住、科教等功能区块,严格控制噪声、恶臭、油烟等污染排放较大的建设项目布局。

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节水产品推广普及,限制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推进生活节水降损,实施城市供水管网优化改造;到2025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

ZH33078120022

金华市兰溪市赤溪街道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禁止新建、扩建三类工业项目,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改建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鼓励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搬迁关闭。禁止新建涉及一类重金属、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等环境健康风险较大的二类工业项目。除工业功能区(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外,原则上禁止新建其他二类工业项目。现有二类工业项目改建、扩建,不得增加管控单元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推进城镇绿廊建设,协同建设区域生态网络和绿道体系,建立城镇生态空间与区域生态空间的有机联系。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高质量发展零碳低耗绿色建筑。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水收集管网范围内,入河入湖排污口需依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设置。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提标改造,加快完善城乡污水管网,加强对现有雨污合流管网的分流改造,深化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强噪声和臭气异味防治,强化餐饮油烟治理,严格施工扬尘监管,依法严禁秸秆、垃圾等露天焚烧。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合理布局工业、商业、居住、科教等功能区块,严格控制噪声、恶臭、油烟等污染排放较大的建设项目布局。

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节水产品推广普及,限制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推进生活节水降损,实施城市供水管网优化改造;到2025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

ZH33078120023

金华市兰溪市柏社乡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禁止新建、扩建三类工业项目,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改建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鼓励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搬迁关闭。禁止新建涉及一类重金属、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等环境健康风险较大的二类工业项目。除工业功能区(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外,原则上禁止新建其他二类工业项目。现有二类工业项目改建、扩建,不得增加管控单元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推进城镇绿廊建设,协同建设区域生态网络和绿道体系,建立城镇生态空间与区域生态空间的有机联系。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高质量发展零碳低耗绿色建筑。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水收集管网范围内,入河入湖排污口需依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设置。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提标改造,加快完善城乡污水管网,加强对现有雨污合流管网的分流改造,深化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强噪声和臭气异味防治,强化餐饮油烟治理,严格施工扬尘监管,依法严禁秸秆、垃圾等露天焚烧。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合理布局工业、商业、居住、科教等功能区块,严格控制噪声、恶臭、油烟等污染排放较大的建设项目布局。

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节水产品推广普及,限制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推进生活节水降损,实施城市供水管网优化改造;到2025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

ZH33078120024

金华市兰溪市黄店镇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禁止新建、扩建三类工业项目,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改建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鼓励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搬迁关闭。禁止新建涉及一类重金属、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等环境健康风险较大的二类工业项目。除工业功能区(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外,原则上禁止新建其他二类工业项目。现有二类工业项目改建、扩建,不得增加管控单元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推进城镇绿廊建设,协同建设区域生态网络和绿道体系,建立城镇生态空间与区域生态空间的有机联系。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高质量发展零碳低耗绿色建筑。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水收集管网范围内,入河入湖排污口需依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设置。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提标改造,加快完善城乡污水管网,加强对现有雨污合流管网的分流改造,深化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强噪声和臭气异味防治,强化餐饮油烟治理,严格施工扬尘监管,依法严禁秸秆、垃圾等露天焚烧。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合理布局工业、商业、居住、科教等功能区块,严格控制噪声、恶臭、油烟等污染排放较大的建设项目布局。

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节水产品推广普及,限制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推进生活节水降损,实施城市供水管网优化改造;到2025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

ZH33078120025

金华市兰溪市马涧镇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禁止新建、扩建三类工业项目,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改建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鼓励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搬迁关闭。禁止新建涉及一类重金属、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等环境健康风险较大的二类工业项目。除工业功能区(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外,原则上禁止新建其他二类工业项目。现有二类工业项目改建、扩建,不得增加管控单元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推进城镇绿廊建设,协同建设区域生态网络和绿道体系,建立城镇生态空间与区域生态空间的有机联系。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高质量发展零碳低耗绿色建筑。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水收集管网范围内,入河入湖排污口需依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设置。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提标改造,加快完善城乡污水管网,加强对现有雨污合流管网的分流改造,深化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强噪声和臭气异味防治,强化餐饮油烟治理,严格施工扬尘监管,依法严禁秸秆、垃圾等露天焚烧。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合理布局工业、商业、居住、科教等功能区块,严格控制噪声、恶臭、油烟等污染排放较大的建设项目布局。

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节水产品推广普及,限制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推进生活节水降损,实施城市供水管网优化改造;到2025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

ZH33078120026

金华市兰溪市水亭畲族乡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禁止新建、扩建三类工业项目,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改建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鼓励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搬迁关闭。禁止新建涉及一类重金属、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等环境健康风险较大的二类工业项目。除工业功能区(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外,原则上禁止新建其他二类工业项目。现有二类工业项目改建、扩建,不得增加管控单元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推进城镇绿廊建设,协同建设区域生态网络和绿道体系,建立城镇生态空间与区域生态空间的有机联系。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高质量发展零碳低耗绿色建筑。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水收集管网范围内,入河入湖排污口需依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设置。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提标改造,加快完善城乡污水管网,加强对现有雨污合流管网的分流改造,深化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强噪声和臭气异味防治,强化餐饮油烟治理,严格施工扬尘监管,依法严禁秸秆、垃圾等露天焚烧。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合理布局工业、商业、居住、科教等功能区块,严格控制噪声、恶臭、油烟等污染排放较大的建设项目布局。

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节水产品推广普及,限制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推进生活节水降损,实施城市供水管网优化改造;到2025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

ZH33078120027

金华市兰溪市梅江镇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禁止新建、扩建三类工业项目,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改建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鼓励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搬迁关闭。禁止新建涉及一类重金属、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等环境健康风险较大的二类工业项目。除工业功能区(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外,原则上禁止新建其他二类工业项目。现有二类工业项目改建、扩建,不得增加管控单元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推进城镇绿廊建设,协同建设区域生态网络和绿道体系,建立城镇生态空间与区域生态空间的有机联系。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高质量发展零碳低耗绿色建筑。

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水收集管网范围内,入河入湖排污口需依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设置。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提标改造,加快完善城乡污水管网,加强对现有雨污合流管网的分流改造,深化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强噪声和臭气异味防治,强化餐饮油烟治理,严格施工扬尘监管,依法严禁秸秆、垃圾等露天焚烧。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合理布局工业、商业、居住、科教等功能区块,严格控制噪声、恶臭、油烟等污染排放较大的建设项目布局。

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节水产品推广普及,限制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推进生活节水降损,实施城市供水管网优化改造;到2025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

ZH33078130001

金华市兰溪市一般管控单元

浙江省

金华市

兰溪市

一般管控单元

原则上禁止新建三类工业项目,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扩建、改建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并严格控制环境风险。禁止新建涉及一类重金属、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的二类工业项目,改建、扩建涉及一类重金属、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的二类工业项目不得增加管控单元污染物排放总量;禁止在工业功能区(包括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等)外新建其他二类工业项目,一二产业融合的加工类项目、利用当地资源的加工项目、工程项目配套的临时性项目等确实难以集聚的二类工业项目除外;工业功能区(包括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等)外现有其他二类工业项目改建、扩建,不得增加管控单元污染物排放总量。建立集镇居住商业区、耕地保护区与工业功能区等集聚区块之间的防护带。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根据区域用地和消纳水平,合理确定养殖规模。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格限制非农项目占用耕地。

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施加量,合理水产养殖布局,控制水产养殖污染,逐步削减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推动农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依法严禁秸秆露天焚烧。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技术模式对农田退水进行科学治理,有序推进农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建设。

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与建设,防止水土流失。禁止向农用地排放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污水、污泥,以及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清淤底泥、尾矿、矿渣等。加强农田土壤、灌溉水的监测及评价,对周边或区域环境风险源进行评估。

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农业节水,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加强能源清洁利用。

兰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兰溪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的通知.doc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