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11 14:48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百度教育”守初心,全面发展启新程。我们满怀希望与憧憬,迎来了2024学年。以办人民满意的高品质教育为宗旨,我们将继续秉持初心使命,以坚定的信念,务实的作风,创新的举措,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统筹安排好本学年工作,特制定2024学年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轻负担,高质量,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小主人”为办学宗旨,优化学校管理,强化学校特色,聚焦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坚持科研兴校,注重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强化党建引领,深化“红船”党建品牌
2.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加快信息化建设,赋能“综合评价体系”
4.加强学科建设,提升课程特色品质
5.培养名优骨干,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强化党建引领,锻造高质量发展
1.深化理论学习,夯实思想根基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过“六个注重”分层学习机制,即注重支部委员学习、行政班子学习、党小组长例会学习、全体党员学习、党带团领导学习及全体教师思想引领,确保每位教职工都能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2.深化党建品牌,激发组织活力
以“党建+”模式为引领,创新党建工作思路,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建品牌。通过“党建+师德建设”、“党建+青春力量”、“党建+协同育人”、“党建+亮点德育”四大品牌活动,全面提升师德师风,增强服务意识,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确保每位师生都能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力量。
3.发挥先锋作用,引领示范带动
持续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指导员”等活动,深入推进“党员教师传帮带”工程,鼓励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四重”守初心(重读入党志愿书、重温入党誓词、重忆入党经历、重温入党初心)和“两亮两带头”(亮党徽、亮身份,带头争创教书育人示范岗,带头参加攻坚突击队)举措,进一步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和责任担当,激发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二)聚焦轻负高质,打造“学在实验”教育品牌
1.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
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持续优化“慧正”课程体系,不断丰富课程内涵,构建“目标导向、自上而下”的课程体系整体架构。继续深化推进大单元教学理念引领下的“三五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学科拓展课程建设,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大单元”教学新样态和“互助式”学习模式。
2.强化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严格执行教学常规管理和校级领导“巡课”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实验小学教学“六认真”》,坚持做好“七件小事”。严格落实“五项管理”和“三清制度”(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建立学生信息管理档案,对特殊学生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通过常规视导、一日蹲班、教学节研讨等活动,强化教学过程的监控与反馈,促进教育教学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
3.深化教育科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以科研为引领,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通过大课题研究、小专题申报、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搭建多元化学习平台,邀请专家到校指导,开展主题式讲座和体验式活动,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创新德育路径,培养时代新人
1.坚持立德树人,共创养德环境
以“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为主线,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通过加强班级管理、个人规范教育等途径,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和文明行为。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如开学典礼、运动会、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长,感受成功。
2.优化评价机制,激发内在动力
信息技术赋能评价改革,本学年,我校将继续完善“综合评价体系”,推进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应用。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创新德育路径,拓宽教育渠道
以仪式育德为特色,继续深入探索“红船同心学院”模式,着力搭建起基于低中高年段学生心理特点的活动序列和研学序列。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认同。同时,联合家庭、社区等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家校共育、社会实践等活动,拓宽学生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渠道。
(四)强化队伍建设,打造慧美团队
1.明确发展目标,激发个体潜能引导每位教师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通过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等方式,激发教师的内在潜能和创造力。同时,加强对新入职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师徒结对、专家引领等途径促进其快速成长和发展壮大。
2.面向全体教师,统筹阶梯发展对于教师的发展,我们本着“面向全体,全员发展;统筹安排,阶梯发展;重点关注,特色发展”的原则,坚持教与研并行、知与行并举、读与写并重的基本要求,面向不同层级的老师,开展不同的培养计划。
职初教师成长“启航计划”——“成长十课”:知校史、悟名师、懂礼仪、学专长、能备课、会观课、善管理、懂研究、巧沟通、调心理。
骨干教师成长“远航计划”——“四大工程”:经典研修、对话专家、科研助力、写作青蓝。
名优教师成长“领航计划”——“三大项目”:课题攻坚、教研论坛、教学实践。
3.加强团队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通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方式加强团队协作和交流互动,形成教研共同体和工作合力。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支持,在合作中共同成长和发展壮大。同时注重团队文化的培育和建设,形成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教师团队。
4.注重师德建设,提升职业素养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力度,通过主题学习、案例研讨等方式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价值取向;通过评选“最美教师”、“感动人物”等活动激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通过建立健全师德考核机制等方式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和工作作风;确保每位教师都能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守护者。
(五)优化后勤服务,提升保障能力
1.强化物资保障,确保教学需求
在开学前做好办公用品、教学用具等物资设备的采购和供应工作;确保各项教学设施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加强对各类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2.加强安全管理,守护师生健康
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加强校园设施设备的日常巡查和隐患排查工作;确保校园安全零事故目标的实现;同时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确保每位师生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和学习生活。
3.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满意后勤
通过优化后勤服务流程、完善服务标准等方式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对后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确保每位师生都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保障和支持;同时加强对后勤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力度;确保后勤工作的规范化和精细化发展。
(六)推动科技创新,赋能教育未来
1.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教学效能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和智能教学平台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学效能和质量水平;同时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力度;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学校向智慧化方向发展迈进。
2.鼓励科研创新,促进成果转化
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和资源投入力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创新活动;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源泉;同时加强对科研成果的展示和交流力度;提升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为学校发展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3.开展科普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通过开展科普讲座、科技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之情;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其未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加强与科技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力度;引进优质科普教育资源和服务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更高水平的科普教育体验和服务支持。
(七)加强家校合作,共筑教育梦想
1.完善家校沟通机制,增进相互理解
建立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和平台渠道;加强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了解和参与程度;及时传递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和成果展示情况;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反馈情况;增进家校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支持程度;共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发展进步。
2.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提升家长素养
通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咨询辅导等活动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力度;提升其家庭教育素养和能力水平;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需求和个体差异特点;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进步目标的实现。
3.搭建家校共育平台,促进协同发展
通过搭建家校共育平台的方式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协同合作力度;共同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和志愿服务项目;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化进程;同时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力度;共同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条件;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和保障力量支持。
(八)重视健康教育,营造幸福生活
1.静态摸排
每学期初,以静态摸排入手,结合“慧正”半月谈、联社入户、心语小屋咨询等活动,对于心理方面特殊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
2.提醒预判
切实加强预警研判,紧盯心理安全重点对象,在专业心理咨询师指导下,家校联合,制定一对一的干预措施。
3.氛围营造
通过五大嘉年华(书香嘉年华、体弈嘉年华、艺术嘉年华、创想嘉年华、思辨嘉年华)、六节日(朋友节、桂花节、家信节、西米露节……)活动的开展和人生规划、理想信念等课程的学习,营造生动活泼上进的校园大环境。
轻负担,高质量!我们积极进取,务实拼搏,努力使实验小学成为兰溪教育闪亮的教育名片。马到成功能及远,博学厚德终成高,我们坚定不移地行走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素质教育之路上,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