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科技要闻
以开放创新之力 打通创新能级跃升的“任督二脉”

发布时间:2024-01-29 14:15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科技创新不是独角戏,而是一场“大合唱”,浙江深谙此道。

这一年,浙江以更开阔的视野融通全球创新资源——落地实施重磅级科技项目,举办首届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大会。

以更主动的姿态融入长三角科创共同体——联合攻关机制持续完善,协同创新成果加速涌现。

以更常态的对接为山区县导入创新活水——开展大院名校服务山区26县活动,组织山区26县“浙企中科行”。

以更务实的举措书写科技帮扶新故事——“输血”“造血”并举开展组团式援疆,为当地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之翼”……随着科创蓝图的迭代升级,浙江的开放格局进一步拓展,创新生态持续优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脉搏正加速跃动。

       链接全球资源 形成“创新引力”

提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往往离不开高大上、大手笔、国际化这些形容词。2023年,由我国科学家牵头发起的深时数字地球(DDE)国际大科学计划正式获批立项,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1000余人次在浙江分期开展集中攻关,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获科技部高度肯定。

作为由我国发起的首个大科学计划,DDE在浙江的落地执行实施意义重大。“这是对我省创新生态和创新能力的认可,将进一步提升浙江的创新能级。以此为契机,浙江将进一步构建新型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打造国际化科研环境,营造开放创新生态,全力支持该计划的顺利实施。”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一直以来,浙江以开放的胸怀、宽阔的视野、务实的举措,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地链接着全球创新资源。

 搭建平台创机遇——2023年4月,首届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大会在浙江金华举办,吸引了来自14个主要创新型国家的众多高端科技人才,开展技术合作洽谈。浙江持续为全球科创力量创造合作机遇,之江大地正成为全球创新创业者的“机遇之城”。

双边合作谱新篇——2023年以来,积极搭建链接全球智慧的科创“会客厅”,印尼、挪威、比利时等国家在“浙里”开展科技合作洽谈;组团赴芬兰、挪威、中国香港等国家(地区)推介“浙里”科技创新,联合新加坡、比利时西弗兰德省等国家(地区)共同发布项目指南,以开放创新的“变量”带来发展动能的“增量”。

国合载体趋完善——联合印发《鼓励设立和发展外资研发中心指导意见》,健全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示范引领到应用转化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的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平台体系,通过功能互补、内外联动,加快提升浙江国际高端创新资源集聚能力。

       省际协同创新 勾勒“科创同心圆”

同舟破浪万里航。长三角科创一体化,热气升腾,深入肌理。

浙江创新力量携手沪苏皖优势力量开展协同攻关,在2023年10月出炉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协同创新十佳典型实践案例中,之江实验室、浙江大学与上海理工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深度联合,揭示了“极端复合物理场诱导复杂物质体系结构演化新机制”,为新材料开发开辟新路径;中电海康牵头整合发挥上海市嘉定区、江苏省无锡市、浙江省杭州市、安徽省合肥市等创新平台资源,合作共建了长三角“感存算一体化”超级中试中心。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长三角三省一市携手共进、各扬其长,协同创新进程持续加速,浙江更是主动融入,以合作交流突破更高的“创新天花板”。

出炉发展“施工图”——以“创新路上当先锋”的自觉,浙江联合沪苏皖科技部门印发《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共同实施2023年度长三角科创共同体联合攻关重点任务揭榜以及重大创新项目计划。

布局共建“一盘棋”——立足现有资源阔步先行,浙江牵头召开科创共同体建设2023年首次工作专班会议,谋划提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联盟建设、长三角沿海创新带建设等年度重点工作,“合力成拳”加速跨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在“1+1+1+1>4”的“拓圈”和“共建”中,浙江越来越坚定“抱团”发展的决心与信心,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沪苏皖共同勾勒“科创同心圆”。

       牵手大院名校 谱写“共富画卷”

2023年9月,来自浙江省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10余名专家赴温州永嘉开展技术服务,为当地企业科技攻关“把脉问诊”。

这是2023年浙江科技部门开展的“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服务山区26县”系列活动之一,以“政府牵线搭台+创新资源下沉”的模式搭建合作交流渠道,引导大院名校创新资源优先落户山区26县,助力其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爬坡过坎”。

除了引导创新活水下沉,浙江更是主动挖掘创新源泉。2023年已组织三轮山区26县“浙企中科行”专场活动,与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开展科技合作对接。一场场活动、一次次对接,汇聚着一股股蓬勃能量。

而今,翻开山区26县发展地图,创新基因已然深植其中:在仙居县,君业药业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攻关,实现甾体激素类药物核心原料千吨级产业化项目建成投产;在常山县,浙江哲丰新材料有限公司联合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和工程师学院衢州分院突破了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特种纸绿色化低碳生产;在景宁县,亚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学共同研发的车床机械主轴新产品,每年可为公司增收100万元以上……随着大院名校的持续助力,可以预见,一个个“小县大创新”的生动故事将在山区26县不断上演。

       帮扶无问西东 擦亮“协作”名片

时值九月,秋意渐浓。作为浙江首批援疆科技特派团成员之一、来自宁波市农科院的丁伟红再次踏上前往新疆阿克苏地区的征程。“我们团队从2012年起就在新疆库车推广甜瓜新品种,这次借着首批浙江援疆科技特派团进驻阿克苏的‘东风’,将继续以新技术拓宽当地民众的‘致富路’。”丁伟红说。

像丁伟红一样满怀期待“出征”边疆沃土的科技特派团成员共有27名。紧扣“科技帮扶”这个关键词,浙江创新对口帮扶模式,在新品种选育、土壤改良、水产养殖等领域精选一批专家组成首批援疆科技特派团,于2023年9月入驻阿克苏地区和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

“科技特派员是浙江的一张‘金名片’,这次‘组团式’援疆将浙江特派员先进经验进行推广示范,充分发挥多学科、跨部门的优势,与我们本地的人才、平台、企业等资源精准匹配,更好满足产业创新发展需求。”新疆阿克苏地区科技局负责人表示,通过真金白银投入、真情实感帮扶、真抓实干助力,信息、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正加速向当地涌动。

帮扶情深,不以山海为远。除了“聚人成团”的援疆试点工作,2023年,浙江还承办青海海西州、吉林、宁夏等对口地区的科技管理人才培训班,举办浙江-吉林跨区域科技创新合作推进会等活动,完善交流互鉴常态机制,吸引四川、辽宁、河北、西藏那曲、贵州等地科技部门来访交流……双向互动、深度协作,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陆,看似波澜不惊的外表下,跨越和变革正在发生,帮扶和协作接续前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