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1 17:51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前段时间,我国自主研发的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投入试运行。
这是中国首台,也是世界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什么是波浪能发电装置?
这个“巨型充电宝”有何战略意义?
突 破
众所周知,节能减排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
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就是当前典型的代表。
其实,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海洋能。
海洋占据地球表面面积的71%,蕴含丰富的能量,比如潮汐能、波浪能、海洋温差能和海水盐差能等。
刚刚试运行的“南鲲号”,就是利用“波浪能”来进行发电。
波浪能,从字面含义不难理解,就是利用海洋波浪来发电。
波浪能发电装置有很多种,原理基本一致,即先通过波浪能捕捉装置将波浪能吸收,再通过传动机构将波浪能转换成稳定输出的机械能,最后利用发电装置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专家粗略计算后,1平方公里海面能产生20万千瓦的能量,由此计算全球波浪能储量约为25亿千瓦。
我国近海海域波浪能的储量大概是1.5亿千瓦,其中能够被直接开发利用的储量达到了2300-3500万千瓦。
海洋中无风三尺浪,有风浪滔天,波浪能基本上属于“取之不竭”的。
早在1940年代,日本就开始研究波浪能发电。
中国于1980年代开始研究,目前是全球主要的“波浪能”研究开发的国家之一。
2000年,广州能源研究所在广东汕尾研发建设了首座100千瓦岸式振荡水柱电站,实现了并网发电。
目前看,波浪能发电已从理论变为现实,但要投用并产生实际效果,还需要攻克两个难点。
这也是“南鲲号”的突破之处。
“南鲲号”平面面积超过3500平方米,重超4000吨,满负荷运转,一天发电24000度,可以满足3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第二个突破点,是可靠。
设备身处海洋,既要抵御台风之狂飙,又要预防海水之腐蚀。
“南鲲号”可以自动向内部注水,增加装置重量使其下沉,这样就可以抵御16级的超强台风。
针对海洋环境存在的高温、高湿、高盐雾挑战,“南鲲号”也做了特殊设计。
效率高,可靠性强,“南鲲号”的实用性大大增强。
算 账
技术问题解决了,波浪能发电还面临成本问题。
现阶段,波浪能的发电成本比常规的火力发电高出不少。
这艘名为“澎湖号”的大船,长60米、宽28米、高16米,是我国首个半潜式波浪能养殖旅游平台。
这个平台,不仅能够实现自动化养鱼,还具备20人的居住空间,搭载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热水器、空调、冰柜等生活设备。
实现这些功能的关键,就是完善的电力系统。
“澎湖号”搭载可再生能源装机120千瓦,其中波浪能装机60千瓦,太阳能装机60千瓦,能源自给自足,才支撑起发电、养殖、旅游、通讯等功能。
有了电,海洋产业体系才能高效运转起来。
南 海
但要知道,永暑岛毕竟孤悬于中国南海,距离海南岛也要1000多公里。
这就导致整个岛屿的电力供应和生活补给难度很大。
就电力供应而言,尽管永暑岛也建设了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设施,但供电能力只能维持日常水平,时常出现紧张局面。
现在,有了“南鲲号”发电装置,仅一台的发电量,就足以满足至少3500个家庭的日常用电需求。
电力充足,海水淡化、岛上种植、海洋渔业等产业就有了保障,永暑岛自给自足的生态体系,也可以逐步建立起来。
永暑岛这根中国南海的“定海神针”,将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