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81742940229E/2023-106282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07-13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23-07-13 10:22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兰溪纺织行业,在经过10多年的一个高速发展之后,目前陷入了困境。特别是今年下半年的疫情反复,更是加速加深了这个困境。这一困境具体表现为:
第一,产业传统优势逐步消失,成本居高不下。土地,电费,气费,人工等生产要素成本逐年提高。受制于亩均税收要求,纺织厂都需要加高层数,改造成本增加。电费连续三年稳步上升,价格已经是西部的2倍以上。而且下一步如果扩建,将很难新增用能指标。蒸汽费用达到300元每吨。产业工人严重不足,工资如果折算成其他地方的两班制,已达到10000元每月。
第二,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纺织行业在硬件配置上,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丰田,津田驹,毕佳乐,史陶比尔等公司的最新款机型,都已经大批量运用在兰溪纺织企业中。但是在产品结构上,目前兰溪还是以全棉和棉弹力系列为主,产品老化,缺乏创新。低端产品严重过剩,同质化竞争严重,互相挖客户情况,屡见不鲜。利润微薄。行业应收账款巨大,亩均税收低,税务风险大,工厂负担重。
第三,产业链所处位置尴尬,处于加工的“夹心层”。兰溪纺织主要以织布加工为主,没有大规模的纺纱工厂,也没有完整发达的后整理(染整)企业。放眼全国纺织基地,但凡行业内具有创新优势的,都要配套完整和发达的后整理。比如绍兴的棉布化纤的后整理,萧山对TR,长丝品种的后整理,广东对针织和牛仔的后整理,福建对运动型经编面料的后整理,四川对TC工装面料的后整理等等,都非常发达。兰溪虽然有三家印染厂,但是主要还是以全棉和棉弹为主,对于新纤维,新面料,新整理工艺,还是相对滞后。所以兰溪的染厂,也会陷入跟坯布厂一样的同质化竞争。
兰溪纺织行业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产品转型势在必行,行业也需要进行调整,为此建议:
第一,鼓励企业外迁。对于做常规品种的大型工厂,成本控制至关要。建议这类工厂可以外迁到新疆,四川,东南亚,非洲等地。政府在企业外迁上,要多支持,多鼓励,最好也能出台一些优惠政策。目前江苏盛泽,浙江嘉兴部分工厂都已经外迁到四川等地。从长远看,这也是一个必然趋势。部分企业外迁后,也会为下一步发展腾出更多空间。
第二,加快产品转型。加快改变以棉为主的现状,纤维要多元化,可以开发棉,麻,莫代尔,天丝,涤纶,锦纶等新原料。特别是涤纶,会有很多的功能性纤维,比较适合产品创新。产品创新了,虽然在量上可能有所下降,但是附加值高,利润高,也会创造更多的税收。这也是纺织高质量发展的体现。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可以牵头组织一些外出考察活动,牵线搭桥,帮助企业打开新的市场。
第三,完善产业配套。目前兰溪几家印染厂,主要是为了配套目前兰溪产品结构的,后整理技术含量不高,也存在同质化竞争的情况。要引进科技含量较高的印染企业,产品印染上,跳出棉的小圈子,要能印染天丝,锦纶,TR, 四面弹,化纤等产品,对兰溪纺织行业的整体提升,起到一个引领和支撑的作用。最终,带领纺织行业走出困境,走上一条发展新路,为打造兰溪典型工业城市,贡献纺织业的样板。
黄少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破解兰溪纺织行业发展困境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我市纺织产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您在提案中对我市纺织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很到位,提出的几点建议颇具建设性和可行性,我局将认真研究并在纺织业转型升级的工作中予以借鉴。 纺织产业是兰溪传统优势和支柱产业,但是近年来,纺织产业遭遇贸易战、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发展环境有所恶化,成本居高不下、产品同质化、产业链不健全等问题日渐突出,市场竞争力弱化,严重制约了我市纺织产业的发展。为此,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兰溪市智能织造升级工程指挥部”,加强统筹协调,全力打造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市;出台了《兰溪市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创建财政专项激励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印发了《兰溪市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兰溪市工业园区二次开发实施方案》等,多措并举,推进纺织产业转型升级。
我局将结合您的建议,强化服务,不遗余力推动我市纺织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1.加快兼并重组。根据《浙江省高耗能行业项目缓批限批实施办法》(浙发改能源〔2018〕534号)文件要求,纺织业等八类行业项目实行缓批限批,因此纺织企业可以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为新上纺织项目腾出用能空间,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为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是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对兼并重组非关联企业,实际支付金额达到5亿元、3亿元、1亿元、0.5亿元以上的企业,分别给予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奖励。当然,单耗高于0.52以上的纺织项目单位产品(产值)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省发改评审通过后,由项目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出具用能减量或等量替代方案,经省发改委审核同意后,企业通过用能权交易购买用能指标,取得节能批复。
2.深化数字赋能。大力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对认定国家级、省级“未来工厂” 的企业分别奖励500万元、300万元;对认定省级、金华市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的企业分别奖励50万元、10万元。对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百企提升”工程的企业,验收合格后,按软件、硬件及上云投入的50%给予补助,单个企业最高补助不超过500万元。近三年纺织行业产业数字化财政支持奖补资金达3762万元。
3.鼓励企业研发。支持企业技改,加大研发投入,推广应用先进设备,研发高附加值创新产品。培育招引时尚服饰家纺面料织造项目,拓展针织面料,增加色织布、提花布产量比重,扩大多纤维交织、混纺产品等,通过提高产品档次,增加产品种类,走差异化、高端化发展之路,增强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
4.完善产业配套。从全国来看,知名纺织基地中有创新优势的,都配套完整和发达的后整理,如绍兴的后整理,萧山对TR和长丝品种的后整理,广东对针织和牛仔的后整理,福建对运动型经编面料的后整理,四川对TC工装面料的后整理等等,都非常发达。兰溪现有的几家印染企业,主要以全棉和棉弹为主,对新纤维、新面料、新整理工艺等延伸发展相对滞后,后整理技术含量不高。下步我市将以印染产业园为依托,优先发展无水印染、纳米印染、数码印染等先进技术,做强兰创海神印染平台,打造特色鲜明的时尚印染产业园,提升行业配套能力。目前兰创海神棉纺织产业大脑建设,已完成应用集成平台、行业数据仓、云服务建设、政府侧应用等功能建设,生产经营信息库归集数据总量达350万条,完成印染产业园5万平方标准厂房新建和污水处理能力扩容。同时加强招引科技含量较高的印染企业,跳出棉的小圈子,拓展印染天丝、TR、四面弹、化纤等产品,增强后整理企业端。
5.助力市场开拓。高质量建设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牛仔面料),更好发挥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指导纺织企业以“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规避供应链风险。完善外贸预警体系,发挥兰溪市国际商会、纺织行业协会作用,动态掌握行业趋势,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息,不定期开展政策培训,积极应对经贸摩擦。加大纺织营销团队能力培训,进一步提升纺织企业市场拓展能力。
6.关于企业“外迁”的建议。我们认为应该谨慎看待纺织企业“走出去”。不可否认,新疆,四川,东南亚,非洲等地的生产成本比兰溪要低。但是企业生产不仅要考虑成本,还要考虑当地的法律、生活习惯、营商环境,及熟练的工人、配套的产业链等因素,所以企业外迁要慎重,量力而行,稳步推进。尤其从我市的实际出发,纺织产业为我市创造了三分之一的产值并带动近四万人员就业。产业外迁,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相对稳定的产能总量的流失,一定程度造成产值税收以及就业的下降。可鼓励企业在市外、海外配套产业链的薄弱环节,比如印染环节,完善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或者搭建销售平台,成立销售公司,提高产业外向度,靠前对接外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