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
  • 信息索引号:

    113307810026070170/2023-106206

  • 服务对象:

  • 文件名称:

  • 信息名称:

  • 发布机构:

    市水务局

  • 成文日期:

    2023-07-11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登记号:

  • 备注: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经济建设类第270号提案的答复
点击关闭详细目录信息

发布时间: 2023-07-11  14:46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建议内容

水是第一生命线,特别是饮用的水,更是生命的源泉。兰溪的“五水共治”效果明显,老百姓都看在眼里,非常感谢。但是,如何保障老百姓的饮用水源安全、节省净化成本、节约水资源,还得进一步努力,让“五水共治”再优化。

生活用水包括城镇生活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城镇生活用水由居民用水和公共用水(含服务业、餐饮业、货运邮电业及建筑业等用水)组成,农村生活用水除居民生活用水外还包括牲畜用水在内。目前,兰溪的居民用水和公共用水应该还是一支管道出来的。特别是在城镇,生活用水(达到饮用标准的)大部分用在洗澡、洗衣、拖地、浇花、洗车等等,对于用水紧缺的兰溪来说,是很大的浪费。有不少节约用水的居民会做这样一件事情:用洗菜淘米的水拿来冲厕所……

随着淡水资源越来越紧缺,家庭里绝大部分的淡水消耗,还是用在洗涤用水上,洗涤用水不用像饮用水那么高标准。平时水龙头一开,放出自来水就拿来烧水,按下马桶按钮就出来自来水冲厕所,两个不同用途的事情,用同一个标准的水源有些浪费了。

情况分析:

有人做过调查:一个家庭每个月饮用水量占整个用水量5%左右。一个居民每天的所有用水中,只有1/10是用于饮用,剩下的绝大部分是生活用水,比如拖地、洗衣等等。饮用水要用最优质的水源,这毋庸置疑,但若一般的生活用水也用优质饮用水水源,似乎太浪费了。如果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开,做到“专水专用”,这种做法不仅能节约水资源,而且还能两不误。

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自来水分为两条管道,一条是饮用水,用来作饭、洗菜烧开水。一种是生活用水,用来洗衣服和冲厕所。浙江作为共同富裕示范省,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开“专水专用”是否先实施?兰溪是否可以尝试走在“五水共治”的前列?

提案建议:

  1. 建议将居民的饮用水和一般生活用水分开,可以节省净化成本,采水水源范围更大。最好的Ⅰ类水源仅供饮用水(新铺设的封闭管道输送,直达到户,杜绝路途中的污染。用较细的高压管道入厨)。而Ⅱ、Ⅲ类水源可以供给居民做其他生活用水(兰江水净化处理后,利用现在的入户管道。如果为了节省成本,可以通过开放式的江河从上游流到下游)。

  2. 工业用水(如厂矿企业的冷却用水可以直接用兰江水)专管接往企业。

  3. 这可能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但是绝对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政府部门要统筹安排,分步实施。譬如:可以在某小区或者集镇试点后推广。




答复意见

雷永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实施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开“专水专用”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城乡供水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分质供水分三个等级:一是工业用水,标准较低;二是生活用水,标准较高;三是饮用水,各种卫生指标严格控制。目前,就我市现阶段而言,实施生活用水和饮用水分质供水难度较大,存在诸多问题:投入成本巨大,对于市政建设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投资;分质供水需采取新建管道方式,并对市政管网、建筑供水设施等进行大量改造,施工难度大,且施工期间将对城市交通和百姓生活带来较大不便。

结合我市城乡供水实际,我市于2018年建成以兰江水为原水的工业水厂并投产使用,日供水规模3万吨,置换优质水供市民生活用水,率先在金华地区开启工业与生活的分质供水模式。

我市立足长远,统筹水资源配置,加大优质水源保障力度,坚持“内拓外引”主线,挖掘市域水资源供水潜力,积极对接境外引水方案,形成“开源节流、多源互济、互联互通、分质供给”的高水平水资源配置格局,多举措不断强化水资源保障能力。

一是加大分质供水规模。充分发挥过境水量大的优势,加快推进登胜水厂扩建,日供水规模从3万吨提升至8万吨。目前已完成原水管道施工图及取水泵房设计方案,厂区及供水管网设计方案正在开展,计划于2024年6月投入使用。

二是拓展北部源头活水。谋划龙门水库新建工程,扩建双峰岭水库,补充北部区域供水水源,新建北部水厂(规模3-5万方/日),同步建设供水管网,与钱塘垅水厂管网连通联调。

三是完善金华引水与市区供水管网的连通体系,对接“浙中水网”规划和乌溪江引水方案,争取从金华引水3000万方/年。

四是加强优质水资源管理,减少部分非居民用水。停止园林绿化、市政环卫、建筑工地等取用自来水及水源水,加强节水宣传及管理力度。


兰溪市水务局

2023年4月2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