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9 08:37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2021年11月份发布的《商务部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充分发挥商务、供销优势共同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指导意见》(商财函〔2021〕547号)中提出,商务主管部门充分发挥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的特色和优势,以流通提升、开放合作、就业拓展为重要切入点,做好商务帮扶衔接乡村振兴工作,并将供销合作社作为完善农村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重要载体,在规划、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强协作和支持,统筹资源推动农村商务发展。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网络优势,加强与商务主管部门的协同配合,积极参与农村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农村消费提质升级,共同建设美丽宜居社会主义新农村。
政策的出台、“双创”精神的激励、市场的一再升温等因素都为供销社这一轮电商大潮添火助力。但供销社在助力农村电商发展的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缺乏人才和资金。供销社的经营多涉及传统行业,比如日用品、农产品、农资和再生资源。虽然经历了多年的改革发展,但供销社的自身经营积累资金极其有限,加之仍有不少历史遗留问题急需解决,比如职工社保缴纳、社员股金清退等,所以在面对汹涌而来的电商大潮时,基层供销社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资金投入。另外一个制约因素就是人才缺乏,供销社系统的干部职工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视野偏窄、思维固化,在或主动、或被动地学习电商、实践电商时面临较大的思想困难。在农村地区,本来真正懂业务的电商人才就缺乏,供销社的情况就更加不容乐观。
基层资源尚未充分利用。作为一个拥有六十多年历史的合作经济组织,供销社在农村地区拥有其他电商企业所无法比拟的丰富资源,尤其是在乡镇这一级,基层社的土地和房屋都是开展电商业务时可以倚重的实体资源。即使是在某些改制比较彻底的地区,供销社的声誉和准政府部门的定位仍是电商巨头和广大农民比较看重的无形资源。但是现实中,受限于思维定势和缺乏资金改造资产,这部分基层资源普遍没有尽其所能,没有担当起电子商务进农村的重要节点和服务末端功能。
建议:
1.开放办社,积极与民营企业合作,引入人才和资金。
由于体制和市场原因,供销社的短板不可能一日补齐。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鼓舞下,社会上涌现出了众多电商企业和运营人才。供销社应该基于自身优势,秉承开放办社的精神,积极跟民营企业合作,引入他们的资金和人才,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积极承接电商巨头的县域代理职能,借船出海。
古语说:郡县治,天下安。县级运营中心是成就农村电商的基础平台。各大电商巨头在进军农村市场时,不缺资金,不缺技术,也不缺产品,唯独缺的就是基层的网络体系。长期深耕农村流通领域的供销社就具有其他企业都无法比拟的组织优势。所以,县市级供销社需要顺应市场趋势,主动与电商大鳄合作,充当起他们的县域平台和代理者角色,并通过借船出海发展壮大自身实力,最终达到造船出海的目标。比如,许多供销社承办了农村淘宝县级运营中心、淘宝和京东地方特产馆、云农场和农商一号县级工作站等。
3.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电商业务。
电商市场瞬息万变,其本身并没有一定之规,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供销社应该抛弃对模式的盲目崇拜,结合自身资源和所处地区的资源禀赋,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电商业务。比如,许多知名的生活服务类电商,例如58同城、美团网等,他们的触角尚未完全深入五六线县城和农村。县市级供销社完全可以找准切入点,利用丰富的线下资源,迅速填充市场空白,满足农民日益迫切的综合服务电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