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敬之满怀激情高歌《回延安》

发布日期: 2023- 05- 2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每当读起贺敬之这首情真意切的《回延安》时,我总是心潮澎湃,眼含热泪,被诗人眷念延安的赤子之心所感动。

1956年3月初,贺敬之受团中央和《中国青年报》之邀,前往延安采访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几小时后,飞机在西安机场降落,然后换乘汽车前往延安。

汽车在黄土高原飞驰,路边掠过一棵棵刚刚吐出翠绿新芽的树苗,十几年前的一幕幕又浮现在贺敬之的眼前:1938年,贺敬之从山东峄县贺窑村(今属于台儿庄区)辗转湖北、四川追寻南迁的母校。1940年,16岁的贺敬之与同学徒步数千里,从四川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17岁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进入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开始文学创作,并取得显著成绩。1946年,他渡过黄河,前往张家口……一阵高昂的锣鼓唢呐声将沉思中的贺敬之拉到现实中来,热情的乡亲们敲着锣鼓,扭着秧歌来欢迎他们了。贺敬之在《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以下简称《重回延安》)一文中写道:“闪过去一座山、又一座山……终于,眼前的道路豁然开朗起来。一片毗连的房屋和层层相接的窑洞出现了。一条解冻的小河歌唱着向前流去——这就是和延河汇流的杜甫川!在那金色的夕阳的辉耀中,蓝天上高耸着那十几级的古老的宝塔——这就是宝塔山!呵,母亲延安!分别了十多年的你的儿子,又扑向你的怀抱中来了。”

贺敬之在延安十几天的日子里,重游了杨家岭、枣园、王家坪、桥儿沟,好像回到了老家,回到了母亲身边,心情非常激动。“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都感到特别亲切。乡亲们用米酒、油馍和炒菜等延安的土特产热情地招待他,他和乡亲们抚今追昔,欢聚畅谈。他在《重回延安》中写道:“我被紧地围在坑上,我的手被左右的许多手拉着……不会醉人的米酒使我刚端起来像醉了的一样。永远怀念的桥儿沟,永远怀念的延安的亲人们,让我们倾谈久别后的一切吧。”

3月9日,造林大会主办方向贺敬之约稿,请他写篇作品在晚会上演出。延安3月的夜晚还很冷,他彻夜难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延安时期的战友和父老乡亲们的音容笑貌时刻萦绕在他的记忆里,胸中的激情时时碰撞着他的灵魂,他要高声歌唱,将洋溢在心中的浓烈情感抒发出来。他一边哼唱着一边写,一边激动得流着泪,一首66行感情充沛、脍炙人口的精美短诗《回延安》喷发而出。由于他炽热的心情忘记了寒冷,竟在不知不觉中感冒嗓子失声了,不能上台朗诵。在晚会上,表演者用悠扬婉转的“信天游”演唱了这首诗,令全场观众欢声雷动,群情激昂。

《回延安》全诗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表达了诗人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时的兴奋喜悦之情。“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在延安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贺敬之后来曾回忆说:“从自然生命来讲,是延安的小米饭、鲁艺的小米饭养育了我,‘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是我的真实写照;从政治生命来讲,我是在延安入的党,延安给了我政治生命。延安鲁艺决定了我的一生。”“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思念。第三部分描绘了与亲人见面团聚的场面,表达了相互间深厚的革命情谊,有气喘吁吁的老爷爷,有团支书,有从当年的放羊娃成长为现在的社主任,有争着来拉手的娃娃们……第四部分描绘延安新貌,赞美10年来党领导下的延安的发生的巨大变化,即使有“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第五部分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美好未来。“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热情豪迈,再次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念之情。

《延河》当年第6期刊发了《回延安》。一时该诗传播大江南北,好评如潮。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