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兰溪市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3-02-07 16:39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2023年1月18日

在兰溪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兰溪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2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及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议要求,积极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大局,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兰溪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稳字当头,以积极的财政政策稳经济运行

一是担当作为守住“三保”底线。本年度我市历经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显著加大,在此基础上,我们从4月开始谋划全年保“三保”工作,提前采取支出管控并制订相关应急预案,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争取省级调度款37.2亿元,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预算收支安排的基本原则,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未发生系统风险。二是科学有序增收节支。促进收入可持续增长,牢固树立税源意识,密切关注形势变化,加强收入监测与分析,把握好组织收入的力度和节奏;加强支出管理,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控“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培训费,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统筹好年度间财政收入的均衡和稳定。三是统筹协调向上争取。密切关注上级政策导向,分批召开部门单位座谈会,合力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全年共到位政府债券、直达资金及其他各类专项补助等54.8亿元。

(二)坚持稳中有进,在稳运行中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助力打造创新策源地。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企业科技研发和应用,引导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全年财政科技支出6317万元,增长16.2%,强化对源头创新的支持。二是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按照“第一时间+顶格优惠”的原则,认真落实大力度减税降费政策,及早惠及广大市场主体。落实新增减税降费政策20亿元,帮助各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三是及时兑现涉企奖励政策。今年我市精准出台各类涉企奖励政策,激发市场活力,我们根据本年度全市出台各项本土化政策,第一时间兑现奖补资金5.4亿元,支持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招商引资、外贸发展等项目。强化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完善预留采购份额、价格评审优惠等措施,引导鼓励预算单位面向中小企业采购,截至年底,中小企业采购额达到1.6亿元,占比98% 。四是发挥专项债券杠杆作用。本年度我们积极向上争取专项债项目10个14.8亿元,为我市专项债券工作开展以来最佳争取成绩,涵盖全域土地整治、医疗设施建设、城市停车场等民生项目,切实发挥出了稳增长、稳投资的撬动作用,是积极财政政策提升效能的重要体现。

(三)坚持主动作为,积极投身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一是足额保障社会民生。全年共安排民生支出56.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4%,推进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严格落实直达资金机制,及时分配和拨付资金,高效推动惠企利民。二是织密织牢民生防护网。全年共安排4.6亿元用于支持5万管核酸检测基地建设、大规模核酸检测、防疫物资供应、隔离场所设置等,探索构建健全基层医疗设施服务。三是积极助推乡村振兴。积极与省财政厅沟通对接,找准共同富裕场景下的财政“小切口”。安排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资金1亿元,及时足额兑现耕地地力补贴等直补资金,发挥资金保障职能,支持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

(四)坚持唯实惟先,着力提升财政运行和管理水平

一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通过向部门一把手宣讲、发放通知函,加大考核权重,督促落实事前绩效评估。着力提升绩效评价质效,进一步推行项目总支出评价,优化绩效抽评指标体系,组织开展财政扶持政策等重点评价监督检查。强化激励约束机制,首次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表彰项目,绩效管理结果纳入政务督查通报内容二是持续提高资金执行效率。建立完善资金执行率通报机制,通报范围由直达资金、债券资金覆盖至所有专项补助,进一步筑牢预算单位主体责任意识。三是注重全市财会人员队伍建设。集中举办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业务培训班,课程涵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风险防范与乡镇财源建设、绩效管理、数字化改革等一系列内容,以提高财会人员能力素质为抓手,重构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管理新格局。

(五)坚持整体智治,落实落细数字化改革标志性成果

一是巩固使用“一个门户、四个系统”。吃准吃透数字化改革的核心内涵、目标任务和路径方法,全部门覆盖、全层级贯通、全周期掌控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进一步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二是迭代升级现有应用。持续推进“浙里报账”、票据“无纸化”等重大应用场景建设,优化审批流程,以数字化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助力我市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三是多渠道保障资金安全。依托“政采云”平台,使用公款竞争性存放网上招标平台,本年度举办2期公款竞争性存放招投标,涉及资金40.4 亿元,通过数字化应用不断提升财政资金监督能力。

(六)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各类财政风险

一是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根据隐性债务八年化债计划,坚持“开前门、堵后门”,对新增隐性债务“零容忍”,积极稳妥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据省财政厅1-6月隐性债务化解进展情况的通报,我市位列全省第15名。二是防范化解社保基金风险。定期开展基金运行分析研判和风险预测,及时足额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地方负担6.79亿元,土地出让收入全口径提取社会保障风险金,力争省级财政倾斜帮扶,保障基金平稳运行。三是防范乡镇财政管理风险。充分发挥“技防”作用,对乡镇财政强基行动落实情况、全面推进和落实“乡镇公共财政服务平台+一卡通”建设等情况进行交叉核查。同时开展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和绩效考核“回头看”,主动作为查找基层财政管理工作中的短板,夯实基层管理基础。

(七)坚持统筹资源,纵深推进国资国企工作

一是全面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集中推进清廉国企建设工作,按照“应建尽建、能建尽建”原则,确定“标准型”清廉国企创建单位19家、“示范型”清廉国企创建单位9家。配套完成国企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国企专职监事制度,从制度层面推动国企改革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二是支持国企做大资产拓展业务。根据年初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做大国有企业资产,截止年底国企总资产达到1068亿元,比年初增加了248亿元。同时根据年度目标任务,各国企分别新增10个可持续发展业务,对11家下属公司实行混改。开展建筑设备租赁业务,承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产业,“多测合一”改革案例被评为省国资国企“一件事”优秀改革实践案例。三是切实落实国企及行政事业单位房屋租金减免工作。通过全市摸排、入户走访、线上宣传等方式,为全市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本年度共减免租金6852万元,惠及1061户。四是继续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利用“资产云2.0”平台,实时监控国有资产管理,将行政事业性闲置、出租房地产划转至国企管理,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五是优化国企人才队伍建设。完成2022年国企一般工作人员招聘计划,阳光招录紧缺和一般人才73 人。开展国企中高层以上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国企管理水平。

(八)2022年预算收支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4951万元,为调整后预算数的104.8%,自然口径下降0.5%,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增长6.4%, 其中税收收入250512万元,下降6.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2.6%;加上预计转移性收入655932万元(上级税收返还收入13183万元,上级转移支付收入284000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35000万元,调入资金267310万元,使用结转资金56439万元),收入合计1000883万元。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2597万元,上升3.2%;加上预计转移性支出198286万元(上解上级支出96000万元,援助其他地区支出82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6000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35089万元,结转下年支出50377万元),支出合计1000883万元。收支相抵,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分项目执行情况见附表一、二、三。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86293万元,为调整后预算数的91.8%,上升14.2%;加上预计转移性收入228941万元(上级转移支付收入7543万元,调入资金3578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204000万元,使用结转资金13820万元),收入合计915234万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05211万元,增长67.1%;加上预计转移性支出310023万元(调出资金23000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57491万元,结转下年支出22532万元),支出合计915234万元。收支相抵,全市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分项目执行情况见附表六、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90万元,加上预计转移性收入30万元(上级转移支付收入15万元,使用结转资金15万元),收入合计12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0万元,加上预计转移性支出90万元(调出资金90万元),支出合计120万元。收支相抵,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分项目执行情况见附表九、十。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实现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执行数16549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23.1%,减少38.1%,主要是2022年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金华市级统筹后基金收入统一在金华市级体现。剔除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后,增加20.9%,主要是财政补助收入和保费收入增加。实现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执行数13207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0.2%,减少51.7%,主要是2022年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金华市级统筹后基金支出统一在金华市级体现。剔除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后,支出增加18.4%,主要是因疫情发放一次性留工补助、稳岗补贴及待遇享受人数增加和标准提高。因基本医疗金华市级统筹,剔除医保基金后年初结余76074万元。收支相抵,本年收支结余预计33417万元,年底滚存结余109491万元。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分项目执行情况见附表十一、十二。

5.经批准举借债务的规模、结构、使用、偿还情况

(1)举借规模

根据《浙江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2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以及调整部分地区专项债务限额的通知》(浙财债〔2022〕19号),2022年我市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4.9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务限额0.1亿元,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8亿元。

(2)结构

截至2022年末,我市债务余额为753959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81596万元,占24.1%;专项债务572363万元,占75.9%。

(3)使用

2022年,新增一般债券1000万元,用于上华至琅琊公路建设。新增专项债券147000万元,用于城市停车场建设工程45000万元、诸葛镇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提升工程项目4000万元、女埠街道中心幼儿园工程1000万元、青湖幼儿园扩建工程1000万元、市民文化中心(文化馆)改建工程3000万元、市防疫应急医院建设工程4000万元、云山街道土地综合整治项目4000万元、上华街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项目63500万元、马涧镇严宅村土地整治项目21500万元。

(4)偿还

2022年,我市债务还本支出92391万元,其中一般债务还本支出34900万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57491万元,均用于偿还存量政府债务。


二、2023年预算草案

(一)2023年财政经济形势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十分关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当前,浙江正在深入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今年省委逐步提出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的要求,各地改革发展任务繁重。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适应改革发展形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提出新形势下“打造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的目标愿景,千方百计招大引强,丰富产业层次,壮大税源经济。但在看到工作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依旧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3年财政收支矛盾客观存在,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考验。收入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释放经济社会活力后,财政组织收入工作有喜有忧。喜的是2023年度税收政策利好,免抵调回补、缓缴税款入库等客观拉高税收收入;忧的是土地市场不甚明朗,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工作任重道远,多种因素叠加下,2023年财政组织收入工作依旧严峻。支出端,在兜牢“三保”支出、扶持政策兑付、在建工程项目、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重点支出基础上,服务保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各项重大工程落地,维护财政国资大盘稳定等方面,都对财力支撑提出了重大挑战,财政收入吃紧与支出刚性增长并存。在该种形势下,全市应继续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凝聚合力,切实增强预算刚性约束,加强资金绩效管理部门主体责任,着力规范资金使用,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同时深化改革,推进财政数字化进程,坚决做到集中财力办大事。

(二)2023年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市委、市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我市2023年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实际行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加快打造“重要窗口”,奋力推进“两个先行”,助力“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持续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严格预算刚性,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加大支出结构优化力度,全力保障“三保”等重点领域支出和重大改革政策落实,为全力打造“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提供坚实保障。

(三)2023年重点财政收支举措

1.攻坚克难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1)将税源培育摆在首位。聚焦长远推进招商引资,扶持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以打造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为契机,优化营商环境,继续培育欣旺达等一批新兴企业,注重产业链辐射和协同发展。同时注重存量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放水养鱼,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深入调研分析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成本效益情况,整体提升税源管理服务水平。

(2)科学有序利用国有资源。统筹盘活低效土地,着力增加资源性收入,制定清晰的时间表和路径图,精准把握收益入库节奏,最大程度发挥国有资源效益,以有效缓解收支矛盾,缩减收支缺口。

(3)凝聚组织收入合力。加强纵向沟通,将向上争取要素赛道作为主战场,争取更多上级资金、资源要素倾斜;强化横向协同,定期召开收入联席会议,共享信息,持续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财税改革动向,科学预测年度收入情况,合理把握组织收入节奏。

(4)预算安排有保有压。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目标做好服务保障,合理安排支出盘子,集中财力办大事、要事。贯彻厉行节约有关要求,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和非刚性、非重点支出,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的财力保障,提升财政支出绩效,为兰溪发展贡献财政力量。

2.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取得新成效

(1)落实科技投入大力保障工作。财政科技投入增长15%以上,撬动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由传统要素驱动逐步向数字赋能、创新驱动跃升,助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政策导向,支持延伸产业链,推动锂电池、新能源交通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

(2)继续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以各项政策为抓手,为企业减免税费16亿元以上,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以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建立优质企业培育库,全力做好财政要素保障。

(3)提升涉企政策精准性。对阶段性重点扶持政策、新调整政策、社会热点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强化结果运用;深化事前绩效评估,对拟新增或调整的政策作充分论证,确保政策效果;健全完善政策有机更新和退出机制,更好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全年安排涉企奖补资金5亿元。

(4)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债券。在统筹我市实际财力的基础上,科学争取专项债券项目,不为发债而发债;切实根据政府年度工作,聚焦重点领域,确保符合条件的项目都有债券资金使用;会同相关部门扎实开展专项债券项目储备行动,梳理项目资金需求、提高项目储备质量,加强项目库建设,提前完成项目前期谋划,真正实现“项目等资金”,为争取更多的债券额度打好基础。

3.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迈出新步伐

(1)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提升财政教育保障水平,严格落实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加大学校运转保障。继续落实好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待遇不低于公务员政策。

(2)保障改善民生取得新成绩。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资金保障,落实城乡居民“三免三惠”健康行动实施方案,规范统一医疗保障政策。支持乡镇敬老院建设,提高低保户、特困家庭和低保边缘户生活保障水平。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持续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低保补助标准等民生领域提标工作以及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及急诊大楼建设工程、北部医院建设项目落地。

(3)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形成财政撬动、金融倾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拓宽乡村振兴资金来源。推进农业“双强”行动,建立健全农业生产种质资源保护,农业科技创新突破等政策保障体系。深入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大力争取新年度乡村振兴建设项目,强化产业导向,加力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继续支持杨梅、枇杷、兰江蟹等特色农业发展,积极促进农民增收。

4.财政体制管理迈上新台阶

(1)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以及零基预算改革,强化预算全流程管理,进一步规范预算调整、调剂程序,优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运行,增强预算约束力和透明度。认真落实直达资金的相关机制,按月通报资金执行情况,压实预算单位主体责任。指导督促部门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夯实政府财务报告和部门决算编制基础。

(2)开展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健全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强化必要性、经济性、可行性论证,充分评估财政可承受能力,严把项目入口关。前移监管环节,推进事中纠错、纠偏,协同相关部门有效提升绩效监督效能。进一步构建部门整体绩效预算基本框架,形成以预算管理为主线、部门职责为依据,反映部门预算管理水平和核心业务产出效果的部门整体绩效目标指标体系,推进绩效管理结果应用,全方位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5] 

(3)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开展行业内专项监督检查,完成兰溪市乡镇内部控制指引建设,开展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以评促建。同时开展区域内会计人员信息采集工作,对我市会计人员单一管理模式向“单位+人员”双维管理模式转变,多渠道宣传发动,发展壮大地方财会人员专业队伍。

5.财政数字化改革实现新突破

(1)坚持整体智治高效协同。坚持按照“领跑全省、领先全国、整治智治、高效协同”的目标,以及省财政厅制定的“一个门户、四个系统”的财政数字化改革中完善应用推进使用,持续做好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浙里报账”等应用的优化与业务有机融合。

(2)用实用好移动办公系统。探索线上应用开发系统,对标省市级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以服务工作、优化流程为导向,数字赋能促进新时代下财政新业态新模式的典型平台。

(3)探索软件资产管理新模式。出台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办法,落实数字化改革体系化规范化建设要求,推进软件资产共建共享共用,组织各行政事业单位对软件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提高软件资产使用绩效。

6.财政风险防控开创新局面

(1)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紧盯全市隐性债务化债计划,坚持通过“真金白银”“核销”等途径,推动土地、砂石、旅游等资源统筹整合化解存量债务。严格执行“三个不得立项”,强化源头管控。同时,建立政府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实现“借、用、管、还”相统一。  

(2)防范化解社保风险。结合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被征地农民参保规范工作,进一步规范基金征缴和支出管理,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不断提升基金自求平衡能力。迭代升级社保基金管理制度,常态化开展社保基金收支测算,构建多层次风险防范机制,保证基金平稳可持续运行。

(3)防范化解“三保”风险。合理安排支出盘子,逐项足额编制“三保”支出预算,始终将“三保”支出摆在最先支出序列,加强财政收支节点管理,及时全面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确保全市运行平稳。

(4)防范化解乡镇财政风险。系统重构乡镇财政管理体系,持续推进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强化乡镇街道内部控制管理。同时开展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财经管理知识业务培训,财政、审计多方联动加强乡镇财政资金安全检查,推动优化乡镇财政队伍建设,提升乡镇内部管理水平。

7.助推国资国企改革新气象

(1)继续做强做大国有资产。加大学习交流和调研力度,探索将闲散国有资源分类分步注入国企,进一步做大资产规模,优化资产结构。加快国企发债工作,切实增强国企筹资运营能力。到2023年底,力争全市国企资产总额突破1100亿元。

(2)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引导国企拓展经营渠道,在继续服务市级重点项目的同时,主动参与重点区域合作,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协作,吸引优质民间资本,增强企业发展动能,2023年度各国企分别新增2个可持续发展业务,至少对1家下属公司实行混改。

(3)健全强化国企人员队伍建设。开展2022年度国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和国企目标责任制考核,以评促进。同时国企职工“阳光招聘”,加大高端人才招引力度,举办市属国企中层以上人员培训班和专题业务培训,从党建、廉政、业务等方面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并指导集团公司开展内部全员培训。打造优化专业化人才队伍。

(4)强化国企业务监管。充分发挥专职监事作用,重点对“三重一大”事项开展监督。组织推进国企重点领域、重点问题专项检查工作。建立健全年报审计及阶段性工作上报制度。

(5)深入打造清廉国企品牌。坚持党建引领,切实发挥清廉国企样本引领示范作用,继续做好示范型清廉国企培育工作。

(四)2023年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

(1)收入预算

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386345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2%。主要科目收入情况:增值税151745万元,企业所得税55100万元,个人所得税16000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17500万元,房产税15000万元,土地增值税10000万元,契税23700万元,非税收入66700万元。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386345万元,加上转移性收入613560万元(上级税收返还收入13183万元,上级转移支付收入260000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20000万元,调入资金270000万元,使用结转资金50377万元),收入合计999905万元。

(2)支出预算

拟安排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7921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5.6%。重点支出情况:教育支出140835万元,科学技术支出7265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4809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7884万元,卫生健康支出94814万元,农林水支出72577万元。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7921万元,加上转移性支出151984万元(上解上级支出96000万元,援助其他地区支出820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20346万元,结转下年支出34818万元),支出合计999905万元。收支相抵,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算情况见附表十三、十四、十五。

2.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3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预期725320万元,加上转移性收入70842万元(上级转移支付收入600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34000万元,调入资金8310万元,使用结转资金22532万元),收入合计796162万元。拟安排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533261万元,比上年执行数下降11.9%。加上转移性支出262901万元(调出资金21000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34238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8663万元),支出合计796162万元。收支相抵,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202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预算情况见附表十八、十九。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3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1000万元,比上年增加1011.1%;加上上级转移支付收入15万元,收入合计1015万元。拟安排全市国有资本经营支出1015万元;加上转移性支出(调出资金)0万元,支出合计1015万元。收支相抵,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预算情况见附表二十一、二十二。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预计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约 168687万元,增长1.9%,主要是财政补贴收入增加。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约 143693 万元,增长8.8%,主要是待遇享受人数增加和标准提高。收支相抵,预期收支结余 24994万元,预计年底滚存结余134485万元。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预算情况见附表二十三、二十四。

5.政府债务情况

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待省下达后,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根据地方政府债券到期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一般债务还本支出20346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专项债务还本支出34238万元。

6.2023年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资金安排情况

2023年拟安排资金55972万元用于19个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安排6002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49970万元。以上政府重大投资项目中,新建项目5个,安排资金2000万元;续建项目14个,安排资金53972万元。2023年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资金安排情况见附表三十。

各位代表,2023年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市委的全面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强化担当,主动作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决贯彻落实本次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要求,努力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为兰溪财政经济高质量发展书写新篇章!





附件:

名 词 解 释

1.一般公共预算: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行使、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2.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指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和预算管理法律法规建立,反映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的年度计划。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等内容。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指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收支预算。

5.转移性收入:反映政府间的税收返还、转移支付以及不同性质资金之间的调拨收入。包括税收返还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专项转移支付收入等。

6.基本支出:指行政事业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支出。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服务支出等。

7.绩效管理:指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即在财政支出管理中融入绩效理念,将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纳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以提高财政支出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目的的管理活动。

8.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指各级财政通过超收或清理整合结余资金安排的具有储备性质的基金,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以及视预算平衡情况,在安排年初预算时调入并安排使用。

9.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整合预算管理全流程,实现业务上贯通预算编制、预算批复、预算调整和调剂、预算执行、会计核算、决算和财务报告、政府采购、债务管理、资产管理等主要环节,融合全过程绩效管理要求,形成顺向逐级控制和逆向实时反馈的完整管理闭环。

10.两个只增不减: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11.政府购买服务:即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是指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及政府履职中所需的辅助性服务,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

12.“三公”经费:包括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

13.直达资金:指中央财政实行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附件:兰溪市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附表.docx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