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 信息索引号:

    11330781734509041E/2023-100746

  • 文件名称:

  • 信息名称:

    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2023-02-22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登记号:

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点击关闭详细目录信息

发布时间: 2023-02-22  14:24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2022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国之大者”,同心奋进,实干争先。低收入农户基本实现现代化获得省政府正向激励,地标富农集成改革获省共同富裕试点。

这一年,我们强化政治担当,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喜迎党的二十大,“三农”铁军彰显新气象。一是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13次。开展了“扛旗争先 崛起有我”作风建设大讨论、“青春奉献‘三农’,强国复兴有我”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演讲比赛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等活动。二是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动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清单落实,市委农办作用逐步发挥。以“七张问题清单”统领“三农”工作,领办省级清单库问题2个,金华市级4个,兰溪市级18个。三是全面推进清廉单元建设。对6家下属单位进行了内部审计,6个科室成功创建清廉科室。实行与农业项目廉政建设双向承诺制度,与69个农业项目主体签订承诺书,构筑“三农”亲清政商关系。

这一年,我们坚决扛起粮食生产责任,切实抓好粮食生产、菜篮子保障等工作,稳产保供迈上新台阶。一是农产品生产供给稳定。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2.37万亩,实现粮食产量8.22万吨。完成蔬菜播种面积11.87万亩。全年出栏生猪29.32万头。二是农业基础持续夯实。建成高标准农田3.03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粮功区)0.818万亩。全面完成粮食功能区“非粮化”整治优化,整治优化上图率达100%。三是农产品安全有保障。查处农业违法行为67起,罚没款15.47万元,农业行政执法队成功创建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强化农产品溯源管理,省级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100%。

这一年,我们深入贯彻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绿色治理有了新进展。一是有力推动绿色产业发展。认证绿色食品主体达24家,面积达2.99万亩,获评“中国杨梅优质生产示范县”,持续开展兰江流域增殖放流。二是有序推进“肥药两制”改革。创建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项目14个,示范面积达1.3万亩。成功争取农业农村部化肥减量增效“三新”试点,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以上。三是有效推进废弃资源利用。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以上,高标准建成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71.2吨,处置率151%。

这一年,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兰溪时对兰花产业指示精神,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四水共盛”取得新成效。一是农业“双强”加持赋能。实施农业“双强”项目5个,项目数和投资额居金华前列。汤友贵家庭农场和果香家庭农场被评为省级数字农场。积极推进兰溪花猪保种工作,成功克隆兰溪花猪3头,兰溪花猪种群数量超200头。二是农业产业平台持续做大。马涧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兰溪市数字田园产业发展示范一期项目和白露山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完成建设。浙江思晋兰农业可持续发展项目、东风湖数字智能化蛋鸡规模养殖基地项目等4个项目审批落地。三是地方特色产业持续做强。新增杨梅大棚750亩。深耕杨梅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获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文光批示肯定。地标促共富的“提低扩中”做法获省委常委、秘书长陈奕君批示肯定。

这一年,我们根据“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求,迭代升级未来乡村,和美乡村呈现新风貌。一是未来乡村提质扩面。迭代升级未来乡村建设标准,打造了洋港-王家-渡渎未来乡村示范线,成功举办金华市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和美乡村现场会。游埠镇洋港村、女埠街道渡渎村被评为省级未来乡村。二是古村落保护利用提档升级。兰江街道姚村完成项目建设,黄店镇桐山后金村和水亭乡西姜村全面推进建设,诸葛镇厚伦方村启动项目建设,女埠街道渡渎村成功申报省历史文化重点村创建名单,诸葛镇诸葛村被评为全国休闲美丽乡村。三是清廉村居提效增能。渡渎村被评为省级清廉村居标杆村,兰江街道兰花社区、马涧镇横木村、黄店镇王家村、香溪镇宝塔村、水亭乡西姜村等5个村被评为金华市级清廉村居示范型村社、93个村成功创建兰溪市级标准型清廉村社。

这一年,我们全面深化农业农村领域改革,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数字赋能实现新突破。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65万亩,完成土地确权档案资料归档工作。新增农业“标准地”1.25万亩。二是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全面开展“五整治五提升”行动,完善浙农经管”平台应用,强化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与浙农经管的财务管理模块贯通融合,支付贯通率达100%。三是积极探索数字“三农”建设。探索“杨梅产业大脑+梅好农场”发展模式。兰溪被列入“浙江乡村大脑”最强大脑的协同建设单位。“非法捕捞(内陆)监管执法一件事”成为省委改革办推进基层治理“一件事”集成改革中全省唯一承建单位。

这一年,我们聚焦共同富裕,着力缩小“三大差距”,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强村富民续写新篇章。一是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的村实现全覆盖,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82个,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73个。二是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大力推进产业富民,不断提高农民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90元,增幅8%。全面扶持低收入农户增收,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4531元,增速12.4%。三是城乡融合加快推进。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异地搬迁383人。成立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发展农创客240名。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金华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新增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3家、金华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6家,培训实用人才1716人。

2023年,兰溪农业农村工作将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先行为目标导向,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打造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夯基聚力。

一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全市农林牧渔增加值增幅在2%以上。实施绿色农田建设和粮功区提标改造7000亩,开展第三次土壤调查,做好“非粮化”整治后半篇文章,全方位夯实粮食生产根基。稳定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推动村集体集中流转土地5万亩,培育规模种粮主体10家,引进水稻新品种15个,粮食生产、油菜播种面积分别要达到23万亩和11万亩以上,启动香溪万亩粮食功能区运营项目,争创产油大县,全面启动产粮大县创建。抓好生猪稳产保供,能繁母猪保有量稳定在1.9万头。推动蛋鸡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诸葛东风湖50万羽存栏蛋鸡项目建设。推广稻渔共生模式,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其中稻蟹综合种养面积突破1000亩。成立农业发展公司,规划1个农创客创业园和3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完成马涧农产品加工园区一期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地标富农集成改革试点,创新果园流转机制,迭代升级“梅”好兰溪应用,实施山地轻捷化栽培试点,扩大特色产业规模经营,助推“扩中提低”。

二是推动农村现代化。挖掘未来乡村内涵,建设4个未来乡村,依托洋港、王家、渡渎、马坞未来乡村,围绕游诸人文风情线、两山一溪、马涧杨梅共富风情园组团式打造未来乡村,以“八有八无”环境整治为基础,开展“无违”创建,实施一批微改造、精提升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推动和美乡村片区化,争创省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深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要激活乡村资源,盘活闲置农房1000户以上,新增农业标准地10000亩。村集体总收入3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0%,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70%以上。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深化善治示范工程,纵深推进清廉村居建设,抓好善治村、清廉村居等示范创建。

三是推动农民现代化。实施低收入农户零就业家庭清零行动,持续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9%以上,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到15%以上。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异地搬迁1000人以上。坚持人才引领乡村振兴,依托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壮大“农二代”群体,培育农创客200名以上,金华市级“新农匠”30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1000人次以上。以院地合作、“揭榜挂帅”、产业技术团队等项目为载体,通过柔性引才,壮大科技人才队伍,推动乡村经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