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81753975656W/2023-109530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市人力社保局
2023-11-23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23-11-23 09:07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2023年,市人力社保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市委十五届二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再创人社事业辉煌”总基调,紧紧把握人力社保工作主线,按照“能早则早、能快则快、能多则多”的工作方针,在暖企惠民、人才招引、技能提升、社保扩面等领域对标攻坚,实干争先,踔厉奋发,为奋力打造“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贡献人社力量。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稳字当头,就业形势持续向好。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就业11275人,完成市目标任务数的112.75%;登记失业3个月以上人员帮扶就业3683人,失业人员环比增幅-5.17%,累计帮扶人次达1.3万人次。一是瞄准重点群体“帮就业”。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加大就业帮扶力度。截至目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扶实现就业1218人,就业帮扶率达100%;就业困难人员帮扶1011人,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01.1%;为1622名城镇“4050”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就业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政策扶持资金560.6万元。二是拓宽岗位渠道“促就业”。通过线上线下招聘,集中为企业、务工人员牵线搭桥,提供高效精准就业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招聘活动177场,提供岗位1.2万余个。开通融资“绿色通道”,简化贷款手续,目前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204万元,同比增加101%,扶持创业389人。三是助企纾困解难“保就业”。大力实施稳岗返还政策,加强大数据对比,以真金白银为企业“输血供氧”。截至目前,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补贴2583.54万元、一次性留工培训补贴3608.7万元、一次性扩岗补贴56.1万元(年底还将发放33.75万元),惠及企业4000余家,稳定岗位7万余个。
(二)精准发力,社保根基不断巩固。深入各乡镇(街道)和企业,全面推进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稳妥同步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截至目前,全市企业养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2.03万人、2.06万人、102.63万人、15.20万人和24.71万人。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国家统筹及社保费缓缴政策,推进快递业等新业态从业人员积极参加工伤保险,目前已为61家企业申请缓缴老保险费1533.08 万元、工伤保险费136.567万元、失业保险费77.178万元;我市新业态参保单位745家,工伤参保人数10959人,新参保人数1106人。
(三)靶向施策,人才工作成效显著。一是人才招引量质齐升。拓宽“人才直通车”招聘方式,实现“五车道”同步招引,全力保障我市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目前引进人才111人,其中综合事业单位38人(博士2人)、教育系统29人、卫健系统2人、国企17人、民企25人。扎实做好各类人员公开招聘工作,目前共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19人、机关事业编外人员和国企职员195人、专职社区工作者135人。二是技能人才持续壮大。通过开展各类技能竞赛和企业技能等级认定,累计新增高技能人才3746人,完成省定目标的257.3%,完成金华市目标的156.1%。三是人事管理规范推进。根据上级关于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有关工作部署要求,制定了实施方案和风险舆情防控预案。下步将按照省厅批复抓好制度的落地工作,目前已对符合晋升条件的28名十级职员晋升九级职员。
(四)多措并举,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一是打好根治欠薪“攻坚仗”。联合建设、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开展根治欠薪 “冬季”行动“回头看”,开展各类专项行动6次,主动巡查用人单位560余家次,处置各类欠薪纠纷1116起,为3013名农民工讨回薪资3452余万元。二是完善劳动纠纷“调解网”。加强部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加大对企业用工指导,做好群体性劳动纠纷风险预警。目前共立案受理389件,当期审结395件,调解结案308件,裁决41件,仲裁结案率98.8%,调解率89.6%,均超过金华考核指标。三是有效处理信访“破难题”。做好来信来访、网上信访件办理,截至目前共办理各类信访投诉件419件,其中来信来访件12件,“8890”来电245件,网上投诉件162件,均妥善有效处置,所有国家、省、市挂号信访全部得到兜底化解。
(五)主动对接,试点任务完成圆满。今年就我市申办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和工作试点等事宜,多次赴省、金华对接汇报,获得大力支持。目前我局争取到承接上级试点任务3项,其中省级试点2项(基层人社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试点改革,全省试点改革地区仅7个县;全省人社系统数字化改革,共有省就业大脑驾驶舱和浙里大社保驾驶舱2项重点数改应用。目前已完成应用开发推向全省试运行)、金华试点1项(企业技术人才薪酬制度改革)。
二、存在问题及困难
主要体现在四大压力:一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由于历史原因,加之近年来退休人员增长快、待遇不断提高,我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不断加大。职工养老保险基金从2001年出现当期赤字,剔除上解下拨因素,2019年赤字98438万元,2020年赤字163488万元,2021年赤字134822万元。今年9月底,抚养比为1.86:1,支付能力为-6.69个月(金华平均9.13个月);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和引才压力。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企业难招技能人才、高层次人才,劳动者则难实现稳定就业;受我市人才政策和当前大环境影响(我市在人才中的城市“知名度”影响还不够,购物、娱乐、就医、求学等配套设施与其它二、三线城市比还不够完善),引才留才形势不容乐观;三是和谐劳动关系压力。目前我市的总体劳动关系平稳有序,但受疫情常态化、经济下行和国际形势等多重因素影响,欠薪案件、劳资纠纷不容忽视;四是干部能力素质压力。部分干部职工使命担当、专注专业、规矩规范还很不够,存在一头热、一时热的倾向,再创人社事业辉煌任重道远。
(一)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主要实施“三项行动”。一是实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行动。通过开展专场招聘会,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失业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分级分类精准帮扶。全年开展各类专场招聘30场次以上,帮扶困难人员再就业500人以上,失业人员再就业1300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二是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倍增行动。大力开展创业创新活动,进一步浓厚创业创新氛围。全年开展创新创业大赛1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800万元以上,开展创业培训250人以上,扶持创业200人以上,带动就业1000人以上。三是实施特色品牌提质扩容行动。结合我市特色产业,着力在品牌影响力上吸引乡贤返乡创业,助推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深化与劳务输出大省协作交流,拓展省外劳务协作基地,定期组织企业招引产业工人,缓解企业用工紧张。全面铺开高质量就业社区(村)创建,加大就业帮扶和指导。全年计划创建高质量就业社区村30个以上,建立劳务协作基地3个以上,推送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做好“三个提”。一是提待社保扩面。梳理我市企业用工情况,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水平,夯实缴费基数。健全养老待遇增长机制,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档补缴政策,缩小职工和城乡居民缴费水平差距,提高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社保基金支付能力大提高。二是提宽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指导新业态所属行业进一步规范从业人员管理,拓宽权益保障范围,确保新业态从业人员享受到传统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三是提强工伤事故防控。加大工伤预防宣传力度,点面结合,以典型为引导提升预防工作质量,建立企业红黑榜,对工伤事故发生率高、管理不规范的企业进行警示提醒。根据工伤保险支缴比,调整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率,2023年1月份开始调整。
(三)打造人才聚集高地。主要突出“三个化”。一是招聘多元化。继续开展人才直通车、在金高校学子“人才专巴”暨兰溪产业游和百城百校巡回招聘活动,吸引更多人才留在兰溪。全年力争引进大学生6500人,硕士500人,博士50人,新建博士后工作站2家,进站博士后2人;开通“人才专巴”暨兰溪产业游30趟次,参与学子1000人以上。二是招引精准化。配合教育局绘制好“兰溪学子地图”,掌握在外学子就学分布情况,按图索骥,精准招引。三是提技扩大化。以“共富联盟”为抓手,以职业院校为基础,大力实施兰溪工匠培育工程,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在2023年创成高级技工学校的基础上,再利用3年时间力争创建技师学院。全年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万人以上,新增技能人才6200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3000人以上。
(四)致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主要用好“三个载体”。一是用好省级试点载体。依托基层人社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省级试点,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纵深推进“兰溪无欠薪”建设,做好企业和职工权益“双维护”“双保障”。全年完成劳动用工体检300家企业、培训劳动关系协调员400名、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3家。二是用好“党建+安薪”载体。推广“党建+安薪”经验,对在建工程项目、新业态用工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关注六项长效机制落实情况。全年劳动基层纠纷平台调处率达100%;工资监管平台注册率达100%,线上发薪率达100%。三是用好案前调解载体。持续推进矛盾纠纷不出企,不断完善案前调解机制,打造联动工作模式。加强初信初访办理,实现仲裁案前调解的案件结案率100%,调解成功率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