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
发布时间:2023-11-22 10:17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膏方又称膏滋、煎膏,是将中药饮片加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糖或蜂蜜等制成的稠厚状半流体状剂型,由于煎膏剂经浓缩后含较多的糖或蜂蜜等辅料,故具有药物浓度高、体积小、稳定性好、便于服用等特点。膏方是一种融治疗与补益作用为一体的传统中药剂型,不同于一般保健品。是根据病人病症和自觉人体有何不足的情况下,医者进行辨证,确定服用膏方人员气、血、阴、阳的亏虚,同时结合致病的因素,开具出的一种全方位、多方面的药性组合。可以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亏虚调整的综合作用。 煎膏剂的效用以滋补为主,兼有缓和的治疗作用,药效滋润。膏滋剂或调和阴阳,或益气养血,或活血化瘀,或疏肝理气,或镇静安神,或健脾益肾等,以达到补虚扶弱、抗衰延年、纠正亚健康状态、防病治病的功效,是很好的进补佳品。 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浙江省“健康浙江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医“治未病”智慧健康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瘀毒证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一食疗整合联盟副理事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健康管理分会副会长,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从事中医药基础理论和抗肿瘤创新药物研究。科教成果:担任“十三五”、“十四五”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主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18项;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8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二百余篇,出版著作13部。 长期致力于中医理论与临床工作,擅长灵活运用中医特色理论治疗各类内科杂病,如失眠、眩晕、抑郁等神经内科疾病,以及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第四批全国中医优秀人才,浙江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辽宁省特聘教授,浙江省卫生创新人才,现任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中医“治未病”智慧健康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儒医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主任委员等。科教成果:近五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等6项,已验收973计划项目等15项。研究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11项,主编专著7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师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国家中医药教学名师李德新教授、国家中医药教学名师郑洪欣教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睡眠障碍、心系疾病、脾胃病,对疑难疾病的诊治有独到见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准脉诊、针药并用治疗方案与学术思想。 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越医名家,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医文化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省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骨伤学科带头人,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分会、省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政协绍兴市第六、七、八届委员,绍兴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绍兴市中医药学会会长,绍兴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二级)。 从事中医骨伤工作35年,善于根据患者体质、年龄、受伤部位、疾病性质的不同,辨证施治; 擅治骨折伤筋、风湿骨痛、膝骨关节炎、颈椎病、腰突症、骨质增生症、骨质疏松症等,研制灵仙痛消外用方、颈痛药枕方、舒筋外洗方等,深入研究中老年人骨关节病、筋骨酸痛的膏方调理,已形成辨证用药、手法手术兼施、专病研究、治养并重的诊疗特色。主持完成科研项目获省中医药科技二等奖1项,厅(市)三等奖8项,独著、主编出版《绍兴医药文化》《理伤续断一得录》《骨折必读》《颈腰病必读》《神经与运动损伤必读》《顾氏伤科经验与特色》《越医薪传》《越医文化》《餐桌上的本草》等,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级继教项目7项,发明专利3项。擅长骨关节病,颈腰病,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与方剂分会主委,浙江省抗癌协会理事,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肿瘤分会常委。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30余年,一直致力于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研究。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0余项,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和浙江省中医药、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8 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著作5部,参编国家级、省部级教材12部。 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医肿瘤专家吴良村教授、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王泽时教授。擅长治疗消化系统肿瘤(如胃癌、食道癌、大肠癌、肝癌)、妇科肿瘤(如子宫肌瘤、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肺癌、甲状腺肿瘤等肿瘤病人术后、放化疗后的辅助治疗,以及胃肠炎、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月经不调、失眠等疾病的中医药治疗。 浙江省医坛新秀、浙江省中青年临床名中医,第五批全国名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级名老中医裘昌林工作室成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分会委员,浙江省卒中学会理事,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常委、中医基础分会委员、膏方分会常委。科教成果:主持省自然基金二项、省中医药重点研究项目一项、厅局级六项,并获得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浙江省卫生医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发表论文40余篇,编写著作3部。 擅长疑难病和罕见病的中医药治疗,如:重症肌无力、脑卒中、难治性癫痫、睡眠障碍、胃肠道、甲状腺等疾病。 浙江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中医师、教授,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骨质疏松专委会常委;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骨伤科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常委。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病、骨关节损伤、脊柱疾病。 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省中医院乳腺科主任中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浙江省中医院乳腺病中心创始人及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擅长中医外科及各类乳房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治疗,如乳腺增生、多发性难治性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肿等乳腺疾病,乳腺病患者冬令进补膏方等。 浙江省名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首届百名杰出女中医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擅长小儿肺系疾病及脾胃病的诊治及小儿外治疗法的临床运用,尤其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鼻炎、哮喘、咳嗽及腹泻、厌食、便秘、遗尿等疾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研究。 主任中医师,德清县名中医、湖州市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亚健康分会、外治委员委员,省中医药学会文化研究分会副主委、外治分会常委、体质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中医师分会委员,市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主委、文化与研究分会副主委、治未病分会副主委、德清县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等。 从事中医内科临床三十余年,对内科常见病中医药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失眠、脾胃病、肺系病、月经病、更年期综合症,以及亚健康人群的体质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