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兰溪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
2023-04-13
发布时间: 2022-06-08 09:41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兰溪市交通局 二〇一一年二月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1.1 任务依据 1.2 规划目标 第二章 “十一五”期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评价 2.1 发展成就 2.2 总体评价 第三章 “十二五”期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形势和需求 3.1 “十二五”形势对交通运输发展的要求 3.2 “十二五”交通需求分析预测 第四章 指导思想、编制原则和总体目标 4.1 指导思想 4.2 编制原则 4.3 总体目标 第五章 “十二五”期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重点 5.1 交通战略重点 5.2 基础设施建设 5.3 交通设施养护 5.4 交通运输服务 5.5 交通行业管理 第六章 “十二五”期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保障措施与对策建议 第一章 概述 1.1 任务依据 1.1.1 任务依据和研究背景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是党的十七大首次在党代会政治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十一届全国人大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并组建交通运输部之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二五”期间,我省处于工业化后期和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加速推进的过程中,交通运输发展面临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深入体制机制改革等形势,同时金融危机影响和资源环境约束等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迫切需要进一步理清交通运输发展思路,统筹安排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根据交通运输部的统一部署,将全面启动各级“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兰溪市位于金华市西部,钱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部边缘,素有“三江之汇、七省通衢”之美誉,公铁水交通便捷。兰溪市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金衢丽产业带的重要枢纽节点城市。东南邻金华市区,西南接龙游县,西北毗连建德市,东北与义乌市、浦江县交界,总面积1313平方公里,共设19社区、646个行政村,总人口约65.70万,人口密度是501人/平方公里。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78.6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4.1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09元,比上年增长10.9%。作为金衢丽产业带的重要交通枢纽节点城市,兰溪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为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兰溪市将以区域交通一体化、城乡交通一体化、综合交通一体化为发展主线,紧紧围绕着 “大港口、大路网、大物流”三大建设,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本次规划地域范围是兰溪市行政辖区,研究对象是兰溪市境内及周边区域的公路、水运、铁路等综合交通运输线网,以及运输场站和运输服务系统。规划以2008年为研究基年,预测2009、2010年,规划期限为2011年—2015年。 1.1.2 工作依据 1)、《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交通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及其它技术标准、规范、规定; 4)、《浙江省公路、水运交通建设规划纲要(2003-2015)》,浙江省交通厅; 5)、《浙江省公路、水运交通建设规划(2001-2015)》,浙江省交通厅; 6)、《金华市域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金华市人民政府; 7)、《兰溪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兰溪市人民政府; 8)、《兰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5),兰溪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9)、《兰溪市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2004~2020),金华市交通局,兰溪市人民政府,2004年12月 10)、《金华兰溪港总体规划》,浙江交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06年8 月。 1.2 规划目标 围绕全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立足于做好“三个服务”,全力建设“大港口、大路网、大物流”,推进转型发展,打造现代综合交通,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续走在前列”的总体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着力优化兰溪综合交通资源,加快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兰溪综合交通的跨越式发展,编制“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为支撑和促进兰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综合交通现代化提供保障。 1.2.1 公路 以兰溪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总目标为依据,根据城市发展形态和城镇体系规划、产业布局,在“十二五”期内,建设以临金高速公路、数条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为主骨架,干支结合的公路网络,形成与全国全省的公路主干线衔接、与周边市县联系、市域内各乡镇通达都较为顺畅的内联外通的公路网。形成干支配合、层次清晰、纵横协调的公路交通格局,初步达到“131工程”目标。 “131工程”是建设快捷、畅通的公路网。具体即为: (1)、兰溪市区可在10分钟之内进入高速公路,城区与高速公路的连接线采用一级公路标准; (2)、大多数乡镇在30分钟之内可到达高速公路及市政府所在地,乡(镇)到市政府所在地公路及乡(镇)与高速公路连接线采用二级或二级以上公路标准; (3)、多数行政村用1小时左右的时间到达高速公路,1小时内到达相邻县市。乡村与高速公路、干线公路连接线采用三级或三级以上公路标准。加快农村公路改造。 1.2.2 水运 加快兰江航道“五升四”升级改造,积极推进金华兰溪港方下店港区建设,筹备女埠港区,配套物流建设,逐步改造衢江、金华江航道,振兴和发展兰溪水路交通。 第二章 “十一五”期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评价 2.1 发展成就 自2006年以来,兰溪交通建设完成了多个区域骨干网公路的建设和一大批国省道、农村公路的路面改造任务,同时,联网公路进一步延伸,方便了道路周边人民群众的出行。 2.1.1 基础设施 2.1.1.1 公路 在“十一五”期间,兰溪完成了包括灵马公路和溪芝线公路在内的重大建设项目及数个国省道路面改造工程,道路通车里程有了大幅增长,道路路况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十一五”期间公路工程建设和路面改造投资完成情况一览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建设规模 总投资 (万元) 工程完成情况 备注 1 灵洞至马达公路工程 一级公路6.423公里 7855 已建设完成 总投资14457万元 2 溪西至芝堰公路改建工程 二级公路19.798公里 10506 已完成二期工程 12.4公里 总投资14575万元 3 330国道兰溪市区过境段改建工程 一级公路13.43公里(其中跨江大桥858米) 36420 于2009年3月开工 总投资45025万元 4 45省道路面大修工程 路面改造3.815公里 710 已于2006年改造完成 K15+985~K17+400、K20+800~K23+200段 5 330国道永昌至诸葛段路面改造工程 沥青路面改造9.63公里 1780 已于2007年改造完成 6 21省道路面改造工程 沥青路面改造2.11公里 500 已于2007年改造完成 7 45省道(黄湓大桥)主桥加固工程 1020 已于2007年改造完成 8 兰溪市杭金衢高速公路沈村互通口至市区连接线工程 一级公路9公里 40003 一期工程于07年开工,08年初完成,二期工程于08年开工,09年11月完工 9 330国道城区段路面“白改黑”改造工程 沥青路面改造5.39公里 1550 已于2008年改造完成 10 330国道兰溪城区至永昌段路面改造工程 沥青路面改造6.63公里 1710 已于2009年改造完成 11 45省道K12+400-K15+985、K23+200-K24+700段 路面改造5.085公里 895 已于2009年改造完成 12 45省道 路面改造6.3公里 1870 计划于2010年实施改造 合 计 104819 除完成上述公路建设和国省道桥梁加固、路面改造外,在2006~2010年间,还完成了330国道破板修复11000m2、46省道破板修复5000 m2、47省道边坡治理44000 m2、330国道孔塘桥改造,以及国省道安保工程64公里,共完成投资1250万元;在2010年,预计投资400万元,完成47省道边坡治理21000 m2,合计1650万元。 公路养护方面,在“十一五”期间,对全市163.782公里的县乡道进行了路面大中修,27座危、旧桥梁进行了拆除重建、加固和维修,设置了近10万米的钢质护栏。 “十一五”期间农村公路改造、危桥改造、安保、水毁实施一览表 养护 年份 农村公路路面 大中修工程 病旧桥梁 改造工程 安全保障工程 其它工程 合 计 2006年 永游线13公里/268万元 2座桥梁/33万元 268 2007年 21.17公里/983.84万元 5座桥梁/100万元 4条县道1条乡道/36.9万元 水毁公路修复71万元 1191.74 2008年 59.581公里/1325.84万元 3座桥梁及桥梁栏杆改造716米/549.82万元 3条县道钢质护栏13011米/319万元 水毁公路修复285.27万元 2479.93 2009年 38.541公里/1540.96万元 13座桥梁/720.1万元 24条县道2条乡道钢质护栏36731米/898.5万元 09年甘建线水毁公路修复120.3万元 3279.86 2010年 31.44公里/1350万元 4座桥梁/480万元 5条县道14条乡道6条村道钢质护栏51019米/1123万元 2953 合计 163.732公里/5468.64万元 27座/1882.92万元 2377.4万元 476.6 10172.53 在“十一五”期间,继续实施通村公路及农村联网公路,道路里程持续增长,建成了马涧客运站、横溪客运站和219个港湾式停靠亭,使人民群众的出行更为方便、快捷。 “十一五”期间通村公路、联网公路实施情况表 单位:万元 年份 通村公路或联网公路实施里程 (公里) 完成投资 中央补助资金 省补助资金 地方配套 备注 2007年 联网公路28.9 通村公路31.25 1485 1765.5 348 152 289 1255.5 1196 通村公路为距离等级公路500米范围内 2008年 联网公路33.6 2001.5 504 1497.5 2009年 联网公路66.2 4024 327 854 2843 2010年 联网公路26.5 1706.8 414 合计 186.45 10983 675 2213 6802 “十一五”期间客货运输站场建设完成情况 项目 名称 计划 性质 占地 面积 (m²) 建筑 面积 (m²) 客运 (人次/日) 货运 (万吨/年) 建设 起止 年限 总投资(万元) 车站 等级 备注 游埠客货运站 新建 5890 2000 1700 7 2008- 2010 580 三 于2009年建成 横溪客 货运站 新建 3274 934 600 7 2010- 2011 350 四 2010年建成 “十一五”期间港湾式停靠站建设情况表 年份 内 容 合 计 备注 2006年 已建11只 138只 完成投资138万元 2007年 已建30只 2008年 已建30只 2009年 已建27只 2010年 已建40只 “十一五”期间公路、场站建设投资汇总表 序号 内容 完成投资(万元) 备注 1 重大建设项目及国省道路面大修项目 104819 2 国省道中修项目及安保工程、边坡治理 1650 3 农村公路改造、危桥改造、安保、水毁项目 10173 4 通村公路、联网公路 10983 5 客货运输站场 930 6 港湾式停靠站 138 合计 128693 “十一五”期内公路网结构变化情况 项目 总计 (公里) 按技术等级分(公里) 等级公路 准四级 高速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2004年底到达数 649.607 14.716 11.463 89.928 147.594 385.906 2005年底到达数 739.689 14.716 24.55 129.023 123.704 447.696 2006年底到达数 1105.153 14.716 30.872 141.258 100.59 714.017 103.7 2007年底到达数 1125.888 14.716 30.893 140.93 99.274 738.013 102.062 2008年底到达数 1170.049 14.716 30.893 145.666 97.038 779.674 102.062 2009年底到达数 1219.223 14.716 30.893 149.13 97.024 796.503 130.96 2010年底到达数 1238.057 14.716 30.934 150.777 96.184 945.452 截止2010年止,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238.057公里,国道线2条,全长45.566公里,G330温寿线兰溪段30.85公里,G60沪昆高速公路兰溪段14.716公里;省道4条,总里程77.665公里;县道32条,总里程355.89公里;乡道78条(含专用公路4条),总里程277.042公里;村道481.9公里。桥梁313座,其中特大桥1座,大桥10座,中桥57座。 公路技术等级方面:全市公路普遍技术等级低,二级及以上公路191.275公里,仅占15.87%;三级公路96.184公里,四级公路945.452公里。其中沥青路面总里程140.574公里,占市内公路总里程的12%,水泥路面总里程960.473公里,占县内公路总里程的82%,其他均为简易铺装路面,占整个公路的6%。 自2007年1月1日起,根据《兰溪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文件精神,全市所有农村公路列入日常养护范围,农村公路养护比例达到100%。 2.1.1.2 内河水运 在“十一五”期,港航部门对全市各渡埠进行了局部的改造,在增强 安全保障的前期下,提升运力,方便周边人民群众的日常出行。 “十一五”期间渡埠改造情况 序号 渡口名称 县(市、区) 跨越河流 改造时间 工程总造价 (万元) 1 洋港渡 兰溪 衢江 06年(左) 45 2 施家渡 兰溪 兰江 06年(右)/07年(左) 15/20 3 中洲渡 兰溪 衢江 08年 6.71 4 三港渡 兰溪 衢江 08年 5.62 5 泉湖渡 兰溪 兰江 08年 7.38 6 芝堰渡 兰溪 芝堰水库 08年 17.99 7 考坞源渡 兰溪 芝堰水库 08年 52.08 8 插口渡 兰溪 衢江 08年 11.2 9 沈村渡 兰溪 金华江 09年 9.74 合计 155.72 金华市辖内共有航道四条,分别为兰江、衢江、金华江和梅溪,“航道总里程58公里。其中五级航道22.7公里,六级航道7公里,七级航道2.3公里,等外级航道26公里。 “十一五“期末兰溪市航道现状表 航道名称 起 讫 点 里程(KM) 等级 兰江 将军岩-马公滩 22.7 五 衢江 马公滩-马鞍徐 3 六 马鞍徐-洋埠 20 等外 金华江 马公滩-兰溪电厂 4 六 兰溪电厂-通济桥 6 等外 梅溪 外董-施村桥 2.3 七 “十一五”末内河航道养护情况: “十一五”期间,开展了境内干线航道兰江、衢江、金华江的养护疏浚及航标设置维护,共投入养护经费260万元。兰江航道按照五级通航标准养护,衢江航道下游段3公里、金华江航道下游段4公里按照六级通航标准养护。累计完成航道疏浚里程约10公里,打捞沉船10艘,更新维护岸标7座,设置维护浮标8座,并对6座桥梁设置桥梁标志。 2.1.2 运输服务 2.1.2.1 运输生产情况 在“十一五”期内,随着地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公路客、货运量持续增长,见下表: “十一五” 公路运输发展主要指标统计表 指标 时 间 客 运 货 运 客运量 (万人) 周转量 (万人公里) 平均运距(公里) 货运量 (万吨) 周转量 (万吨) 平均运距 “十一五” 实际量 2005年 898.35 32044.04 35.67 792.31 46366 58.52 2006年 1075.03 38346.14 35.67 912.31 53389 58.52 2007年 1228.08 50302.16 40.96 1066.49 55441 51.98 2008年 1400.08 57347.4 40.96 1247.79 64865.8 51.98 2009年 1584.44 64912.42 40.96 1310.17 68108.57 51.98 2010年 1823.69 61653.61 40.96 1401.88 72876.65 51.98 货物运输量在“十一五”期间逐年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船舶以砂石运输为主,随着兰江砂石逐年资源枯竭,导致运输量下降,而长途货物运输受制于七里垅船闸的通过能力,因此发展缓慢。以砂石、煤为主要运输货种,其中砂石占全部运输量的90%以上。 “十一五” 水路运输发展主要指标统计表 年份 货运量(万吨) 货物周转量万吨(公里) 客运量(万人) 客运周转量(万人公里) 05年 251 10623 9 39 06年 254 14326 13 97 07年 279 11199 2.58 14.1 08年 223 10399 --- --- 09年 212 10536 --- ---- 10年 200 9000 ---- ----- 客运量主要是本地一艘短途客班船的运输量,该客船于2007年下半年停止营运。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企业的货物进出需求持续上升,在“十一五”期,港口吞吐量却持续下降,主要原因是现代物流速度加快,企业对水路运输时间要求不断提高,船舶运输却受富春江船闸的通行能力限制,导致船舶运行不畅,使企业对水路运输需求下降导致港口吞吐量降低。 “十一五”港口吞吐量 年份 05年 06年 07年 08年 09年 10年 港口吞吐量 (万吨) 291 265 247 238 230 210 2.1.2.2 服务水平 “十一五”期间兰溪市国省道干线公路交通量变化情况表 交通量观察站名称 年平均日(昼夜)交通量/辆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330国道马公滩 10022 19562 23442 22692 25942 32458 330国道章宅岗 11244 33295 39825 37707 42305 49302 47省道石骨山 12373 18426 21172 22018 23315 27072 公路:在“十一五”期间,各国省道干线公路交通量增长十分迅猛,车辆成倍增加导致车流量迅速增长。交通量的巨大变化使道路进一步变得拥挤,在农村集会和水果产销季节已使交通干线公路局部地段出现拥堵现象。 建制村客运班车通达情况,营运客车实载率,营运货车实载率、甩挂 运输、集装箱运输、特种货物运输、厢式货车运输等专业化运输情况见附表-表1。 水路:“十一五”期,我市通过鼓励个体经营者组建水运企业;收购船舶,扩大自有运力规模;委托经营吸纳个体船舶;鼓励企业联手,组建新型水运企业等方式,实现了内河运输结构优化升级,切实转变内河运输增长方式,提高水运业专业化、集约化程度。 “十一五”期,货物承运价格维持原有水平,没有太大的变化。2009年开始实行费改税政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船户的负担,但是就目前国内燃油市场发展来看,柴油价格仍处于上涨趋势,导致运输成本支出加大,同时运费结算不正常的现象依然存在,水运经营者的利润空间小,单船效益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又因本辖区地处钱塘江上游的富春江辖区,货物运输受制于七里垅大坝船闸通过能力,所以运输效率十分低下。 2.1.2.3 运输装备 公路:公路客运和货运汽车装备规模及结构变化情况,中高级客车占 营运客车比例,重型车、专用车、厢式车占营运货车比例。海运船舶装备规模及结构变化情况,海运货运船舶平均吨位变化见附表-表1。 水路:2006年船舶357艘,21775净载重吨,2010年船舶176艘,17844净载重吨。船舶平均吨位从60.99吨,提升到101.38吨,船舶向大吨位发展。“十一五”期间淘汰挂桨机48艘,1414总吨,实现了本辖区干线航道上全部淘汰挂桨机航行的目标。 2.2 总体评价 2.2.1 公路交通 至“十一五”期末,除兰溪市南部,在330国道兰溪市区过境段改建工程建成后与330国道、46省道呈三角状围绕上华街道,45省道和灵马公路贯穿灵洞乡范围,使该区域交通较为顺畅外,在兰溪市东北部区域,以47省道为干线呈树杈状分布的道路网在“十一五”期内未有根本性改变;在兰溪西部和西北部,以330国道、游埠至诸葛连接线和溪芝线三条二级以上公路呈“N”状涵盖了整个区域范围。公路成线不成网的格局十分明显,骨干道路等级偏低并未有大的转变。 在“十一五”期间,兰溪交通建设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公路里程增长十分迅猛,尤其是联网公路以及数个重大建设项目的开工和建成,使兰溪市交通条件日益便捷和完善。但是,兰溪市道路整体等级偏低并未得到根本性转变,路面狭窄、路况差,尚不能满足兰溪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的需要,对内,骨干公路等级低,未能有效打通经济欠发达区域——柏社乡,引领道路沿线范围内经济发展;也未能连接经济发展重点区域——游埠工业园区,以及女埠工业园区配套建设。对外,与经济发达县市义乌、金华婺城区的连接尚未建设,使之未能接受经济发达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迟滞了相关区域的经济发展。纵观“十一五”期兰溪交通建设,虽然国省道、大部分县乡道公路经过了路面改造和大中修,道路路况得到了很大改善,行车条件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观,但兰溪市公路等级普遍偏低、公路路面狭窄的状况并未得到本质的改变。 随着兰溪经济社会的发展,兰溪交通运输在“十一五”期内增长十分迅猛,在市域范围内,多个交通瓶颈日益显现,尤其是330国道穿越城区段、以及国省道主干线沿线主要集镇地段都出现了拥堵现象。在节假日、农村集贸交流会和水果盛产时节,拥堵无日不在。不仅大大迟滞了车流通行速度,更给广大沿线百姓带来了不便。 2.2.2 水路交通评价 在“十一五”期间,受富春江船闸改造进度影响,兰江航道、金华江航道、衢江航道未能在项目前期工作中有大的进展,金华兰溪港也受富春江船闸通行能力影响未有突破。因此,兰溪水路交通在“十一五”期间仅完成了总体规划,项目的推进需待富春江船闸在“十二五”期内的进展程度再适时跟进。 第三章 “十二五”期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形势和需求 3.1 “十二五”形势对交通运输发展的要求 根据兰溪市2005~2010年GDP增长在8.3%~16.5%之间,2008、2009 年主要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GDP增长率有所下降,但总体仍呈上升趋势。可以预计,在“十二五”期,兰溪经济发展仍将实现较快增长。兰溪市2005~2009年GDP及产业发展情况见下表: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增长率 第一产业 (亿元) 第二产业 (亿元) 第三产业 (亿元)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财政收入 (亿元) 2005 88.27 12.3 9.57 51.86 26.84 13424 9.44 2006 101.95 13.1 9.91 61.09 30.95 15435 10.4 2007 126.6 16.5 11.9 79.5 35.2 19189 13.8 2008 142.6 10.5% 14.02 89.8 38.78 21685 16.1 2009 147.76 9.2% 14.9 88.36 44.5 22444 17.18 2010 178.62 12.7% 17.66 107.17 53.79 20.33 在“十二五”期,兰溪市仍将紧扣创业富民、创新强市主题,围绕“强工业、兴三产、优环境、促民生”四大重点,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强工兴市”战略,全力保持兰溪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因此,工业经济仍是兰溪今后经济发展的重点,并将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在“十二五”期实现较快发展。同时,作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到各个重大建设项目,仍将围绕促进经济发展、方便人民群众出行、实现便捷运输为目标进行建设。 在经济发展方面,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支持和配套,目前乡镇、街道工业园区交通不通畅的现象仍然存在,道路等级偏低、路面狭窄的情况未能得到根本的改观,严重影响了园区内企业的运输生产条件,同时也制约了工业园区、产业区块的升级和集团化发展。另外,边远山区和具备发展潜力的现代农业基地交通条件仍不乐观,一方面影响出行,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同时,市域对外的交通需求十分强烈,经济园区与经济发达区域的连接更是迫切。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隔江相望却仍以渡船为联系纽带的情况仍未解决,周边群众呼声日益高涨,尤其是横溪镇与义乌上溪镇的连接、游埠镇与金华洋埠镇的连接、女埠街道与香溪镇的连接等等。 在人民群众出行方面,兰溪公路网中三、四级公路占绝对多数的情况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持续,势必造成大部分农村交通边缘化,影响农副产品的输出和现代农业技术的输入。农村公路等级低、路面狭窄,甚至部分自然村仍没有硬化的公路通达,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的影响将直接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在交通运输方面,道路等级低、路面狭窄势必影响过往交通车辆的通行效率,造成交通服务水平低下、道路拥堵等情况。同时,客、货运站场的发展迟滞也造成交通运输资源的浪费。在“十二五”期,经济发展将实现新高,货运要求将更为迅速快捷,人民群众生活更为富足,对交通的需求将更为旺盛,实现便捷、舒适的物流交通和公共交通将是大部分企业和人的基本要求。另外,随着金华兰溪港的建设,物流的集聚效应将对交通的需求达到新的高度,如何连接物流港区和规划建设的物流基地,使之形成物流环网,将对“十二五”期公路交通建设提出新的课题。 3.2 “十二五”交通需求分析预测 3.2.1 公路运输发展预测 随着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未来几年,随着私家车、摩托车、电动车不断增加,人民群众出行交通方式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公路客运量的变化将趋于平稳而略有增长,货运量将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不断增长。 公路运输“十二五”发展预测主要指标表 指标 时 间 客 运 货 运 客运量(万人) 周转量(万人公里) 平均运距(公里) 货运量(万吨) 周转量(万吨公里) 平均运距(公里) “十二五” 预测量 2011年 1860.16 62886.68 40.96 1487.65 77635.43 52.19 2012年 1895.5 64081.5 45.85 1595.78 83283.76 52.19 2013年 1931.5 65299 45.85 1723.46 89947.38 52.19 2014年 1966.26 66474.3 45.85 1878.57 98042.57 52.19 2015年 1995.75 67471.4 45.85 1957.63 102168.7 52.19 3.2.1 水路运输发展预测 随着我国经济复苏,水路货运量将有所增长,特别是七里垅船闸将在2014年左右改建完工,金华兰溪港港区的同步建成,将给水路运输带来迅速发展,因此“十二五”期间的运输量预测如下: 水路运输“十二五”发展预测主要指标表 年份 货运量 (万吨) 货物周转量 (万吨公里) 客运量 (万人) 客运周转量 (万人公里) 港口吞吐量 (万吨) 2011年 200 9000 --- --- 210 2012年 210 10670 --- --- 220 2013年 235 10750 --- --- 230 2014年 300 60000 --- --- 500 2015年 400 80000 --- ---- 839 第四章 指导思想、编制原则和总体目标 4.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紧紧围绕现代交通“三大建设”战略目标,以交通转型发展为主线,更加注重综合交通运输,更加注重交通结构调整,更加注重交通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交通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努力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切实推进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进程,为我省“率先实现更高要求的全面小康、稳健推进基本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交通基础。 4.2编制原则 1、坚持转型发展。针对我省进入人均GDP6000-10000美元的新发展阶段,“转型发展”成为我省“十二五”规划的主线,要实现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与体制转型。“转型发展”同样也是“十二五”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主线,交通转型发展的核心是“实现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2、坚持综合交通发展。要切实强化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合理布局,提高交通运输总体效率和效益,体现各种运输方式的“协作、协调、协同”。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与其他相关规划衔接,要实现建设与管理并重,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城乡交通一体化、各种运输方式发展一体化。 3、坚持创新发展。要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依靠创新增强交通转型升级的动力。要努力推进交通创新发展,推进交通行业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交通科技进步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交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兴交、人才强交”。 4、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与环境遭遇重大挑战的今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切实履行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努力提高交通运输效能,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和谐的交通运输行业。 4.3总体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根据省“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提出的我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具有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基本跨入高收入国家(地区)行列,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并结合我省交通发展新阶段的基本特征,我省公路水路交通“十二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1331”,即围绕“交通转型升级”这一条主线,推进大港口、大路网、大物流三大建设,构建区域交通、城乡交通、各种运输方式三个一体化,实现公路水路交通全面适应小康社会发展这一总体目标。 第五章 “十二五”期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重点 5.1 交通战略重点 5.1.1 实施“三大建设”战略 根据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建设“大路网、大物流、大港口”的“三大建设”交通发展战略,在“十二五”期间,兰溪市将紧紧围绕建设骨干公路网以及金华兰溪港和配套疏港公路为目标,在提升公路网服务水平的同时,积极建设港口配套物流基地,将兰溪打造为浙中西部公路交通发达、水路交通畅通、物流蓬勃发展的重要交通枢纽。 5.1.2 实施“三个一体化”战略 一是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即在保持公路活力、提高公路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的同时,突出加快水运的发展,实现公路、水路交通与铁路站场、重点物流基地和港口码头的运输连接环网;二是加快推进城乡交通发展一体化,即强化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的衔接,重点加强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组织管理,推进公共交通三级客运系统建设,提高农村交通公共服务水平;三是实现区域交通发展一体化,即加快推进区域内的交通运输发展,同时加快实施与周边兄弟县市区的连接线路,促进区域内经济互补、经济互联的共赢发展。 5.2基础设施建设 5.2.1 公路 5.2.1.1 规划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也是交通发展的关键时期,就兰溪交通建设发展而言,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响应交通厅提出的“三大建设”战略目标,重点建设金华兰溪港,配套发展物流产业,同时建设一批疏港公路,是我局面临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目标。另外,对外连接经济发达县市义乌与金华“金三角”区域,对内打通“水果长廊”马墩线,连接市区与省重点镇游埠镇,是我局预定的未来几年内的重点建设目标。 5.2.1.2 建设重点 “十二五”期是兰溪市交通发展的关键时期,除建设一批骨干公路以提高兰溪公路网服务水平外,还需重点配套金华兰溪港和兰溪衢江、金华江的航运开发建设一批疏港公路工程。 兰溪市交通建设“十二五”规划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建设年限 总投资 (万元) 备注 1 临金高速公路兰溪段 高速公路24.708公里 2012-2015 446100 2 330国道兰溪市区过境段改建工程 一级公路13.43公里 2009-2011 45025 3 兰溪横溪-义乌上溪公路工程 一级公路4.385公里 2013-2016 45231 4 330国道兰溪永昌至建德交界段改建工程 主线一级公路13.333公里;连接线二级公路11.22公里 2014-2016 61124 5 兰溪马涧-墩头公路改建工程 二级公路23.72公里 2012-2014 36264 6 兰溪-龙游公路改建工程兰溪段(含游埠-洋埠支线) 一级公路5公里,二级公路22.3公里(含双洋大桥) 2014-2016 118200 7 溪西-芝堰公路改建工程 二级公路19.798公里 2005-2012 4069 三期工程 8 金兰中线(兰溪段)改造工程 一级公路15.159公里 2014-2016 88635 9 45省道兰溪段改建(茆竹园至汽车北站至女埠后郑) 一级公路18公里 2014-2017 63000 10 章宅岗-士元公路 二级公路19.5公里 2013-2015 31200 11 黄店-香溪-马涧公路 一级公路18公里,包括跨兰江大桥 2014-2016 63000 12 诸葛-黄店公路 一级公路12公里 2014-2016 42000 13 47省道改建工程(兰溪至马涧段) 一级公路18公里 2014-2016 28600 合计 高速公路23.1公里,一级公路117.307公里,二级公路60.62公里 1072648 1)临金高速公路兰溪段:作为省高速公路骨干网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的建设,将极大的缩短兰溪与省会城市杭州的空间距离;带动道路沿线范围内农副产品的发展。 2)330国道兰溪市区过境段改建工程:工程将在2011年初交工并投入使用,将极大的改善市区交通环境,拓展兰溪发展空间; 3)兰溪横溪-义乌上溪公路工程:该项目的建设得到了义乌和兰溪两市领导的高度重视,计划将在2011年动工兴建,该项目对带动兰溪东北部经济发展,接受义乌经济辐射,发展义乌“后花园”起到积极作用; 4)330国道兰溪永昌至建德交界段改建工程:该项目是330国道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的等级提升工程,它对提高国道服务水平、发展诸葛旅游产业有很大的助益,同时打通金华兰溪港衢江港区对外的连接通道,加强港区物流发展的辐射纵深; 5)兰溪马涧-墩头公路改建工程:该工程的建设将结束柏社乡境内无二级以上公路的历史,对发展当地杨梅等特色水果产业以及高山蔬菜、有机茶叶等农副产品的发展起到”致富路”的作用; 6)兰溪至游埠快速通道(含游埠至金华洋埠接线公路):该工程是连接兰溪城区与兰溪重点乡镇游埠镇的主要干线,也是兰溪市交通规划中配套金华兰溪港建设的重要疏港公路,该项目的建设将结束兰溪城区与游埠镇连接公路等级低下的历史,同时也是兰溪经济开发区与游埠工业园区的经济连接通道; 另外,兰溪游埠镇与金华洋埠镇隔江相望,陆路相通却要绕经兰溪城区,如今游埠工业园区和金三角经济区发展势头良好,该项目将连接两个乡镇,更是经济连接的通道,对提高两地经济互补、协调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7)溪西-芝堰公路改建工程:该项目二期建设已于2009年交工验收,在“十二五”期,将实施三期建设,直接连通全国文保单位——极具旅游发展潜力的芝堰古村落; 8)金兰中线改造工程:作为兰溪连接金华的空间距离最近的道路,同时也是金华兰溪港方下店港区主要的疏港公路,该项目一直是金华、兰溪两地最为看重的干线公路。该项目不仅使两地之间的经济联系更为紧密,同时也极大的增强港区的辐射距离。 9)45省道兰溪段改建(茆竹园至汽车北站至女埠后郑):该道路是金华兰溪港女埠港区的主要疏港公路,连接了方下店港区,使两港区能在空间上进行资源共享,加快了大宗货物的流转速度,延伸了女埠港区的辐射范围。 10)章宅岗-士元公路:该道路是兰溪西部道路网的加密和有效补充,道路沿线范围内人口密集,经济发展受交通条件的限制一直未有很大突破,该项目的建设,将为区域内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发家致富起到“先锋官”的作用; 11)黄店-香溪-马涧公路:该道路连接金华兰溪港女埠港区和洲上港区,同时延伸至兰溪东北部主干线47省道和兰溪西北部主干线溪芝线,结束两岸隔江相望却只依靠渡轮或绕行兰溪市区往返的历史,不仅方便了沿线人民群众的出行,更是实现了兰溪女埠工业园区和马涧、梅江工业园区的无缝对接; 12)诸葛-黄店公路:该段道路是黄店-香溪-马涧公路的延伸,也是港区物流的延伸和经济发展的延续。对该区域边远山区人民群众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更是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契机。 13)47省道改建工程(兰溪至马涧段):道路属于浙江省最后的二级加宽公路,公路先天不足,缺少非机动车道,使道路的安全性受到影响。为对接临金高速开工的日益临近,在“十二五”期内进行拓宽很有必要。 5.2.1.3 农村公路 “十二五”期农村公路实施计划表 年份 实施联网公路里程 (公里) 投资 (万元) 备注 2011 30.9 2098.5 2012 23.9 1626 2013 86.87 6066.5 2014 83.05 5799.8 2015 90.68 6332.7 315.4 21923.5 在提升兰溪公路网骨干线路公路等级的同时,还需对市域内重点村庄和边远自然村实现连接和互联。 5.2.2 场站 5.2.2.1 客运场站 以为旅客提供最快速、最舒适、最满意的运输服务为出发点,充分借鉴国内外场站发展实践、建设标准和节点运输等现代旅客运输理论,形成长途班车客运场站、城乡公交客运场站、旅游客运场站和城市公交场站之间密切联系、相互衔接、合理分工、有序运营的道路客运场站体系。 在“十二五”期,着重市区长途客运枢纽站客运西站的建设和重点乡镇客运场站的布局,以兰溪客运北站和新客运西站的建设和运营为中心,在墩头、马涧、香溪、女埠、永昌等重点集镇和人口集聚量大的乡镇建设客运站,进一步加快兰溪市农村客运场站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港湾式停靠亭的配套建设,实现兰溪市客运场站的跳跃式发展,保障城乡公交一体化的顺利实施。 2011-2015年站场建设建议计划表 项目名称 计划 性质 占地面积 (m²) 建筑面积 (m²) 客运 (人次/日) 货运 (万吨/年) 建设起 止年限 总投资 (万元) 车站 等级 汽车西站 搬迁 70000 50000 9000 24 2011-2015 15000 二 墩头 客货运站 新建 3210 1350 400 5 2011-2015 470 四 马涧 客货运站 新建 4430 2120 1500 8 2011-2015 490 四 香溪 客货运站 新建 3515 1280 900 7 2011-2015 480 四 女埠 客货运站 新建 3500 1200 800 6 2011-2015 475 四 永昌 客货运站 新建 3200 1200 900 6 2011-2015 480 四 2011-2015年兰溪港湾式停靠亭规划表 时 间 内 容 合 计 备 注 2011年 备建80只 410只 2012年 备建80只 2013年 备建70只 2014年 备建100只 2015年 备建90只 5.2.3 水路 5.2.3.1 规划目标 遵照《金华市内河航运发展规划》和《兰溪市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金华兰溪港总体规划》,贯彻水资源综合利用、保护有限航道资源的原则,积极振兴和发展兰溪市的水路交通。根据兰溪市目前江河的自然条件,全面规划 “一港三江”的发展建设,逐步建立兰溪市的水路网,以完善全市的综合运输体系,为兰溪市和浙中西部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一港即金华兰溪港。 三江即兰江航道、衢江航道和金华江航道三条干条航道。 5.2.3.2 建设重点 兰江航道:金华市域内的兰溪马公滩至将军岩,长22.7公里,兰溪市 的干线航道之一,是兰溪港通向杭州、浙中北部及邻省的水路唯一通道,规划等级为Ⅳ级航道,通行500吨级船舶。目前全线已经达到Ⅴ级航道标准。 衢江航道:洋港至马公滩,长23公里,兰溪市的干线航道之一,是兰溪港通向衢州地区的水上集疏运通道。规划等级为Ⅳ级航道,通行500吨级船舶。目前航道呈自然状态,最小水深仅0.5米。按照《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布局规划》,拟将衢江通过梯级渠化方式使之达到四级航道通航标准。 金华江航道:兰溪电厂至马公滩,长4.5公里,航道规划建设为四级双线航道,满足通行单船500T级标准。 水上康庄建设:“十二五”期间兰溪市水上康庄工程主要建设项目为 全市“三江一库”范围内的9个渡口扩建与公路连线道路建设。每个渡口与公路连接线平均长约3公里,每公里平均造价约30万元。总投资约为720万元。 “十二五”金华市航道规划建设重点 航道 类别 航道名称 起讫点 里程 (公里) 规划等级 通航能力 (吨) 投资估算 (亿) 内 河 航 道 兰江 马公滩~将军岩 22.7 Ⅳ 500 2.5 衢江 洋港~马公滩 23 Ⅳ 500 25.5 金华江 兰溪电厂~马公滩 4.5 Ⅳ 500 0.8 内河港口泊位建设、新增能力:兰溪港是浙江省五大内河主要港口之一,钱塘江中游主要水路中转枢纽,担负金华及衢州部分地区的煤炭、矿建、石油制品、化工原料等物质的中转及储运任务。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将逐渐成为具有装卸、存储、旅游客运等多功能的综合性地方港口。根据《金华兰溪港总体规划》,“十二五”期间兰溪港拟建方下店、女埠港区主作业区。 “十二五”兰溪港规划重点建设项目 港区名称 码头名称 建设性质 建设期限 靠泊能力 (吨级) 泊位总数(个) 总投资 (亿) 方下店港区 主作业区 新建 2011-2015 500 20 3.6 女埠港区 主作业区 新建 2011-2015 500 13 3.0 合计 33 6.6 规划建设的疏港公路与连接线:公路是兰溪港最主要的集疏运通道,但在过去的公路发展规划中兰溪港的疏港公路未得到明确的规划布局,造成兰溪港无疏港公路。随着兰溪港建设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应将疏港公路作为兰溪市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全面的布局规划,着重考虑港区与大宗货物流量大的区域、与公铁物流中心的对接,以及港区与港区之间的连接环网,使之形成一个货物周转快捷、运输方便的流转圈。另外,在建设兰溪港疏港公路的同时,同步规划建设疏港公路与港区的连接线。以确保物流能通过水路、港口、公路进行快捷的流通。 “十二五”港区重点疏港公路和连接线规划表 港 口 名 称 港 区 名 称 疏港公路 规划建设期限 公路名称 建设规模 兰溪港 方下店港区 金兰中线改造工程 一级公路15.159公里 2013-2016 45省道兰溪段改建(茆竹园至汽车北站至女埠后郑) 一级公路18公里 2014-2017 女埠 港区 45省道兰溪段改建(茆竹园至汽车北站至女埠后郑) 一级公路15公里 2014-2017 黄店-香溪-马涧公路 一级公路18公里,包括跨兰江大桥 2014-2016 诸葛-黄店公路 一级公路12公里 2014-2016 洲上 港区 黄店-香溪-马涧公路 一级公路18公里,包括跨兰江大桥 2014-2016 董宅桥至将军岩公路改造工程 二级公路11公里 2015-2017 衢江 港区 兰溪-游埠沿江公路工程 二级公路22.3公里 2013-2015 330国道兰溪永昌至建德交界段改建工程 一级公路13.333公里 2012-2014 5.3 交通设施养护 5.3.1 公路养护 5.3.1.1 规划目标 到2015年,全市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公路网总体技术水平有明显提高,路网结构趋向合理,服务水平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我市推进城市化发展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前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提供坚实的公路交通基础保障。建立科学、高效、新型的现代化公路管理体系和监管体系,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按照“精简高效、职能明确、权责一致、运转协调、办事规范”要求继续推进公路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严格执行公路管理法规,基本实现公路管理法制化;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实现公路养护管理与生产分离,建立并完善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市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公路养护管理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基本建成文明公路行业。 5.3.1.2 养护重点 “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14399万元用于我市农村公路的养护工程,计划分为路面大中修、危桥改造、安保工程等三个方面进行分年安排实施。“十二五”养护工程计划具体情况如下: 1)进一步加大路面改造力度,使我市农村公路路况得到进一步改善,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和行车的舒适度。 2)继续实施安全保障工程,进一步提高公路安全保障水平。在基本完成国省道和县道安全保障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安全保障工程。公路运行安全进一步提高,安保工程内涵不断丰富,乡村公路安全设施逐步规范和完善。我市公路技术等级在四级以下的占了绝大多数,为了保障行车安全,改善行车条件。“十二五”期间重点对乡村公路上高边坡、急弯等危险路段设置波型梁钢质护栏、标志牌、示警柱以及路基加宽等。安保工程总投资为2885.46万元,采取分年实施,计划设置波型梁钢质护栏140313米等。 2011-2015年农村公路大中修实施计划表 序号 计划时间 路线名称及里程 实施总里程(公里) 概算总投资(万元) 备注 1 2011 甘建线12.593km、董将线6.043km、殿下线5.54km和2.461km、永游线2.241km和乡道上坑线2.352km。 31.23 1561 2 2012 水里线13.634km、潘石线5.883km、杨横线6.821km,游诸连接线6km。 32.338 1707 3 2013 马墩线8.505km、灵马公路2km、杨荸线4km、永山线6km、永游线6.415km以及乡村公路10km。 36.92 1846 4 2014 章士线13km、马竹线6.613km、杨龚线3km、天马线4km、游诸连接线3km及乡村公路10km。 39.613 2025 5 2015 施猫线3km、石寺线3km、皂石线3km、新蒋线4km、女后线6km、浦施线3km,芝建线1km、太下线1km、灵马公路2km以及乡村公路12km。 38 1900 合计 178.101 9039 2011-2015年安保工程实施计划表 序号 实施年份 路线行政等级 路线条数 实施数量 (m) 所需经费 (万元) 备注 1 2011 乡道 15 17550 356 村道 63 24763 534.56 2 2012 乡道 19 18650 401.1 村道 37 20040 405.6 3 2013 乡道 23 27600 522 村道 27 11310 226.2 4 2014 新增村道 10200 220 5 2015 新增村道 10200 220 合计 140313 2885.46 5.3.1.3 危桥改造 进一步加大病危桥梁隧道改造力度,基本消灭国省道和县道的已有病危桥梁和隧道,对乡村公路上的病危桥梁逐步进行加固改造,全面提升公路设施服务水平。 2011-2015年危桥改造计划表 序号 改造年份 桥梁座数 桥梁总长(延米) 预计总投资(万元) 备注 1 2011 6 339.2 953 2 2012 7 130.5 365 3 2013 7 132.1 371 4 2014 7 119 330 5 2015 5 167.8 456 合计 32 888.6 2475 强化桥隧养护监管,建立桥隧养护管理逐级考评体系和问责制度,明确相关单位责任和义务。加强桥隧养护工程师培训和考核工作。加强对长大桥梁、隧道及特殊结构桥梁动态监控。到2015年,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桥隧技术管理体系、行政管理体系和监督检查体系,全面提高桥隧的养护管理水平。 5.3.2 航道养护 5.3.2.1 规划目标 “十二五”期间,航道养护规划以兰江、衢江、金华江下游4.5公里航道达四级航道标准为前提,内容主要包括衢江、兰江、金华江基建养护和航标、岸标养护。养护目标保证衢江、兰江和金华江达到四级航道通航标准,年通航保证率达80%以上。同时,保证助导航设施能正常运行。 5.3.2.2 养护重点 养护重点:主要包括兰江航道、衢江航道和金华江下游4.5公里航道。 加强航道和导航设施的日常维护和巡查力度,确保航道正常运行,保障往来船舶的通行安全。 “十二五”分航道养护计划表 航道 内容 衢江航道 兰江航道 金华江航道 总投资 (万元) 航道疏浚 280 250 100 630 航标维护 50 50 40 140 合 计 330 300 140 770 5.4 交通运输服务 5.4.1 道路旅客运输服务 5.4.1.1 规划目标 1、兰溪市长途客运规划目标:在原有营运网络的基础上,重点依托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公路主干线,构建快速客运系统,形成快速、便捷的客运走廓,依托县乡道路等支线公路,加强与周边县镇的联系,形成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客运网络结构。依托目前客运总站和其他乡镇配客点的基础条件,形成一心多点的客运站点经营模式。 近期(2013年前):基于快速客运经营经验,构建公路快速客运系统,大力发展快速直达客运,形成客运市场的重点和龙头。 中期(2015年前):加强长途客运的广度和深度,构建和优化对外客运网络,使客运市场呈现形式多样,重点突出的局面。 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目标:城乡公交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条件,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路网结构的不断改善,现行的公路客运班车运行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为此,市委市政府在2009年实施了兰溪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将全部农村班车线路重新收回国有,由长风客运公司组织运营。 1)发展思路: 干线公交化、支线网络化。以干线终点或干线途经重要乡镇为中心,沿线开通区间网络通村班车,将干线公交与支线通村班车进行有效合理的衔接,形成辐射型公交网络,对全市农村进行覆盖,提高班车的通达率,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兄弟的出行,减少出行换乘的中间环节。建立形成以市区中心站为枢纽,乡镇中心有乡镇客运站,村村有港湾式停靠站的公交站场设施网络布局,使农民兄弟享受到城市的候车条件。充分体现社会文明的进步,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2)服务人性化。公交网络形成后,从农民兄弟的目的和特点,选定了车厢容量大,适合农民出行适当带货的经济适用车辆。根据乘客出行的不同层次设定途中的服务程序,营造“亲切、友好、自然、谅解”的氛围,推出“便民、利民、 惠民”的举措,进行亲情、友情、微笑等人性化服务。 2、兰溪市长途客运发展重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出行势必日趋频繁。保障长途客运班车车辆性能安全、加密长途客运班车车次、满足人民群众各种出行需求,是“十二五”期兰溪长途客运发展的重点。因此,在未来几年,必须加强长途客运车辆性能维护,购置舒适度更好、安全性能更高的高性能客车是保证长途客运安全的必然要求,同时加强与经济发达县市区交通客运平台的共建,设置合理、经济的长途客运班次是保证长途客运良性发展的主要途径。 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重点: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具体区域及三级网络的建立,是确保我市道路公共客运能否安全、有序、规范运行的关键,根据我市地域环境和目前客运现状,拟对我市城乡公共客运按区域分为8个区域。 (1)、城市区域 城市区域包括现三江公交公司所属1路、3路、8路、9路、18路、22路等线路,该6条线路予以保留。 (2)、副城市区域A区(客运西站) 副城市区域A区包括兰溪至洞源、兰溪至姚家、兰溪至何尖岗、兰溪至厚仁4条线路,营运车辆15辆。 (3)、副城市区城B区(客运北站) 副城市区域B区包括兰溪至功塘、兰溪至上郭、兰溪至烟溪等3条线路,营运车辆7辆。 (4)、副城市区城C区(城区中转枢纽) 副城市区城C区兰溪至石宕金、兰溪至大园畈等2条线路,营运车辆11辆。 (5)、城北区域(城区中转枢纽) 城北区城包括兰溪至马涧、兰溪至穆澄源、兰溪下陈、水阁、兰溪至坑边、将军岩等6条线路,营运车辆41辆。以马涧为中转枢纽(拟建准四级客运站)和香溪镇为中转枢纽(拟建准四级客运站)。 (6)、西北区域(客运西站) 西北区域包括兰溪至芝堰、兰溪至朱家、兰溪至午塘、兰溪至穆坞、兰溪至砚坦等5条线路,营运车辆23辆。以女埠为中转枢纽(新建四级站)。 (7)、西南区域A区(客运西站) 西南区域A区包括兰溪至游埠(水亭、孟塘)、兰溪至珠带式、兰溪至八角井等4条线路,营运车辆21辆。以永昌为中转枢纽(新建四级站)。 (8)、西南区域B区(客运西站) 西南区域B区包括兰溪至诸葛、兰溪至游埠(下王、伍家圩、后湖)、等3条线路,营运车辆32辆本区,域线路改造完成后,拟把中心镇游埠、诸葛作为镇村班车中转枢纽。 以中心镇游埠为中转枢纽(在建四级站),以诸葛镇为中转枢纽(在建四级站)。 5.4.2 道路货运及现代物流发展 5.4.2.1 规划目标 货运场站和物流中心的最基本功能是运输功能,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应与已有的交通枢纽相协调,紧靠道路运输网络,布置于交通干线附近,同时,必须充分分析兰溪城市规划确定的空间结构、用地规划和产业布局,尽量靠近货运需求量巨大的工业园区和规划中建设的吞吐量巨大的港口和码头。配套金华兰溪港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利用兰溪得天独厚的港口岸线资源,把兰溪打造成浙中西部重要的物流中心。 5.4.2.2 发展重点 综合金华兰溪港发展规划,结合兰溪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园区发展规划,考虑兰溪产业发展和产业转移布局,在建设嘉宝物流基地项目基础上,在兰溪女埠街道配套金华兰溪港女埠港区建设女埠物流基地;同时在兰溪东北部47省道和义兰公路连接处附近建设梅江物流基地,为金华兰溪港洲上港区和义乌产业转移、区域内经济发展配套。使兰溪物流产业布局与兰溪地理位置一城三片经济发展相一致,同时与兰溪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相一致。 2011-2015年兰溪物流基地建设计划表 名称 站址 服务性质 建设规模 投资 备注 嘉宝物流 基地 兰溪马公摊 物流基地 占地 740亩 5.8亿 已被列入省重点建设工程,于09年开工建设,计划于2011年建成 女埠物流基地 兰溪女埠街道 物流基地 占地 500亩 5亿 服务于女埠港区、女埠工业园区及经济开发区 沈村物流基地 兰溪马公摊 物流基地 占地 300亩 3亿 服务于兰溪江南高新技术园区 永昌物流基地 兰溪永昌街道 物流基地 占地 500亩 5亿 服务于经济开发区和赤溪工业园区 梅江物流基地 兰溪梅江镇 物流基地 占地 500亩 5亿 服务于兰溪东北部地区马涧和梅江、横溪工业园区 5.4.3 水路运输服务 5.4.3.1 规划目标和发展重点 1、运输量达400万吨,运输周转量80000万吨公里; 2、吞吐量达350万吨。 5.4.4 运输装备发展 5.4.4.1 规划目标和发展重点 公路运输装备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见附表-表1 水路运输装备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1、总数达300艘,净载重吨65000吨,平均吨位200吨以上; 2、300吨、500吨级标准船型; 3、集装箱、散装水泥、油品专业运输船舶。 5.5交通行业管理 5.5.1 法治建设(含路政、运政、港政、航政管理) 加强对执法监督检查工作的领导,组建工作班子,健全工作机构,制订年度执法监督检查工作计划,查纠行政执法过程中的各类违规行为。建立集体通案制度,公示自由裁量标准、案情和处理结果,实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结果的动态管理。完善监督机制,将内外监督、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执法监督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突出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收费行为的监督,坚决查纠各类违法违规执法行为。 另外,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调控。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程序,严肃执法纪律。要把整顿和规范交通运输、建设市场作为“十二五”期间加强行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突出重点,集中整治,远近结合,综合治理,为交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5.5.2 科技创新(含节能减排) 行业管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紧紧依靠交通科技创新。交通科技在加强行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要特别注重和加强三个方面:一是科技创新要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服务。二是要特别重视软科学研究和学习,要通过理论指导,为加强行业管理提供思想和思路。三是要依靠科技,增加必要的先进装备,武装我们的管理执法队伍。 5.5.3 人才教育 人才资源是交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强行业管理需要一大批人才去组织实施。要在继续做好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培养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吸收培养党政管理人才的力度,进一步加强交通系统党政领导干部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交通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在推动行业管理跨越的同时,实现交通队伍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5.5.4 信息建设 信息服务体系是交通管理部门为交通经营者和交通消费者提供信息而建立的收集、处理、发布信息的制度体系。在“十二五”期,要重点建立两大制度:一是信息收集处理制度。二是建立信息发布制度。要通过这两个制度的建立,为经营者确定经营战略、消费者作出消费选择提供服务,要把构建信息服务体系作为加强行业管理的主要任务,树立服务公众的观念,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使交通管理部门真正成为交通发展的引领者和服务者。 5.5.5 安全保障 安全保障体系是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建立的涵盖运输和建设等所有交通领域的安全保障制度、规范和办法的总和。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必须树立和落实两大理念: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交通行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二是树立大安全的理念。要从全行业稳定发展的角度从建设“平安交通”、构建“和谐交通”的高度去落实安全问题。 在“十二五”期,必须加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一要强化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落实隐患排查和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船舶、船员和通航水域监管体系。二要强化道路运输监管,制定道路客运企业安全评价办法,加强对长途客运站、货运集散地、危险货物储运场、港口公路货运集散地等源头的安全监管,形成道路运输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5.5.6 廉政建设 重点要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有关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完善整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强化廉政教育,始终做到警钟长鸣,努力确保“十二五”期系统内不发生一例重大违法违纪案件,为交通事业的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5.6 “十二五”期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保障措施与对策建议 5.6.1 资金保障 在“十二五“期,交通建设投资巨大,在资金筹措方面,除了继续争取省市支持外,重点是要实现交通建设投资资金来源多元化,扩大筹融资渠道。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作为重要的公益设施,对改善区域交通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要动员和鼓励全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要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抓住金华兰溪港开发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外商投资和银行贷款建设,拓宽筹融资渠道,迅速扩大建设资金总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资金来源多样化,加快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5.6.2 制度保障 在“十二五”期,交通建设任务繁重,需进一步深化交通政风行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做到热情服务、依法行政、廉洁奉公、勤政为民。 1、建设优质工程。严格质量管理,工程优良率达到90%,合格率达到100%;科学组织施工,强化现场监管,完成年度建设任务;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工艺,提高建设质量效益;不拖欠征地拆迁补偿款,不拖欠农民工工资,工程设计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制度,落实养护资金、责任和人员,加强养护检查和考核。 2、规范行业市场。严格许可程序,减少办事环节,限时办理行政许可、年审等业务工作;加大运输市场整治力度,从严查处非法营运、欺行霸市和违规经营行为;加大超限超载治理力度,科学检测,卸载放行,按标准收取赔补偿费;加强安全教育,排查、整改安全隐患,搞好水陆运输管理,让群众座放心船、乘放心车、走放心路。 3、严格行政执法。加强执法教育,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加强执法管理,严格执法纪律,坚决执行交通部“七条禁令”和相关制度;加强执法服务,文明规范执法,杜绝粗暴野蛮执法行为,推行“轻微违法首违不罚制”、“自由裁量权类比制”。 4、创优运输服务。完善服务设施,增设便民服务窗口,为旅客提供安全、舒适、优质的候车、乘车环境;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提高班车和出租车档次,礼貌服务,规范作业,保持车辆技术良好;不断加强服务管理,依法经营,明码标价,无倒客、甩客、宰客行为。 5、加强廉政建设。扎实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创业干事环境;公开交通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公开交通建设项目,公开招投标;加大惩治和预防力度,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从严查处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不接受服务对象的任何馈赠和宴请。建立政风行风建设长效机制,广泛收集群众对交通行业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监督。 附表 表1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框架表 指标分类 具体指标 单位 2005年 2010年 2015年 1.基础 设施 规模 公路网总里程 公里 739.689 1270 1800 公路密度 公里/百平方公里 83.2 93.19 高速公路里程 公里 14.716 14.716 38 普通国省道里程 公里 108.916 108.916 农村公路里程 公里 99.074 1097.128 二级以上公路里程 公里 173.68 192.474 等级客运站 个 二级2个 四级3个 二级2个 三级1个 四级4个 二级2个 三级1个 四级8个 等级货运站 个 / 3个 8个 沿海港口深水泊位数 个 / / / 沿海港口综合通过能力 万吨 / / / 内河港口综合通过能力 万吨 251 200 400 内河四级及以上航道里程 公里 0 0 50.2 …… 结构 二级以上公路比例 % 22.75 16.06 23.5 普通国省道二级以上公路比例 % 97.9 97.9 100 等级公路通村率 % 99.5 99.5 100 通村公路硬化率 % 99.5 99.5 100 二级以上客运站占等级客运站比例 % 18.2 二级以上货运站占等级货运站比例 % 四级以上内河航道比例 % 0 0 86.5 …… 养护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好路率 % 75.6 / / 农村公路养护里程 公里 616.057 1126.417 农村公路养护比例 % 100 100 100 航道养护里程 公里 2 2 58 2.运输 服务 运输生产 公路旅客运输量 万人 万人公里 89834 320440 15052.15 616536 11231.08 514945 公路货物运输量 万吨 万吨公里 792.31 46366 1401.88 72876.6 1957.63 102168 水路旅客运输量 万人 万人公里 9 39 / / 水路货物运输量 万吨 万吨公里 251 10623 200 9000 400 80000 公路水路客运量占综合运输比重 % 公路水路货运量占综合运输比重 % 沿海港口吞吐量(其中:集装箱) 万吨/ 万TEU 内河港口吞吐量 万吨 291 210 839 运输装备 营业性客车总数 客位/辆 501 488 583 30座以上营业性客车总数 客位/辆 51 76 105 营业性货车总数 吨位/辆 3793 5368 6895 甩挂运输车总数(拖车/挂车) 辆 / 97/97 116/116 中高级客车占营运客车比例 % 42.5% 77.74% 89.93% 重型车、专用车、厢式车占营运货车比例 % 6 1.8 / 22.19 3.54 16.71 30.85 6.56 25.64 沿海船舶拥有量 净载重吨/艘 内河船舶拥有量 净载重吨/艘 21775/357 17844/176 65000/300 内河货运船舶平均吨位 吨位 60.99 101.38 200 沿海货运船舶平均吨位 吨位 …… 服务水平 普通国省道公路拥挤度 普通国省道公路平均运行时速 沿海港口适应度(能力/吞吐量) 公路营运客车实载率 % 70.47 51.36 50.78 公路营运货车实载率 % 30.63 40.57 52.37 客运班车通村率 % 90.28 96.44 99.78 …… 3.行业管理 法制建设 科技创新 节能减排 人才教育 信息建设 安全保障 廉政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