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817252579706/2022-84552
兰溪市民政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思路
市民政局
2022-01-29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22-06-06 15:19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民政局以兰溪市“三个年”活动为载体,以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争先创优、攻坚比拼,各项民政工作取得较快发展。
一、特色亮点工作
1.适老化改造提前超额完成。生活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省政府下达任务数290户,今年完成360户。利用智能化手段创新“监管二维码”,通过微信端即可实现事前、事中、事后改造全过程实施监督。
2.婚登场所标准化建设高效推进。占地面积1500平米,按国家5A的婚姻登记处标准化建设,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跃升全省领先水平。
3.镇街社救培训实现“双覆盖”。历时两个月,完成民政分管领导、民政助理以及村主职干部的社会救助培训,累计参训人次达1450余人,实现全市镇街和人员“双覆盖”。
4.慈善“三级网络”建设有力推进。建立3个村级慈善工作站(姚村、长乐、锦溪)、创建2个慈善文化村(姚村、长乐),成立16个分会,实现乡镇街道慈善分会全覆盖。10月8-9日,金华市慈善工作“三级网络”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兰召开。
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根据年初制定的重点项目作战图,压实责任,紧紧围绕“四攻坚四争先”行动要求,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一)民生实事落地见效。今年已建成乡镇级示范型居养中心4家,16个乡镇(街道)实现全覆盖;市社会福利院联合兰溪市中医院打造康养联合体,发挥“医院医疗资源+福利院康复基地”优势,为老年人提供24小时医疗康复服务,已于8月份投入运营;5家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工作已全面完成,运营后能打通服务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最后一公里”;16家示范型儿童之家全部建成,提前半年完成任务,切实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水平;城区5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已全面完成,可满足城区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已开展16期养老护理员(家庭照护者)培训,共培训1043人次,完成目标任务,同时开展了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通过率98%,11月14日成功举办第一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65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57名选手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通过率达88%。
(二)慈善事业成果丰硕。9月份举行“慈善一日捐”活动,共收到306万元善款,同比增长37.45%;慈善总会首次设立乡镇级冠名慈善基金--兰溪市白露源教育基金,截至目前慈善总会共设立冠名慈善基金6个,总金额710万元;获得金华卓远实业有限公司捐赠100万元,救助脑瘫患儿;同时积极选树典型,兰江街道姚村人姚宝熙,2021年1月入选“浙江好人榜”,5月荣登 “中国好人榜”。
(三)社会组织规范发展。组织市妇联、工商联、经信局等16家业务主管部门召开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专项清理整治工作部署会;开展社会组织“双随机”抽查40家,并组织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与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行动,取缔2家非法社会组织。投入108万元用于资助社会组织开展公益创投项目,社会组织活力有效激发。兰溪市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入选全省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
(四)养老服务供给优质。“中央厨房+”配送餐模式在全市近一半乡镇推广,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运营率、覆盖率全覆盖。9月份与上海海阳养老服务公司进行多轮洽谈公建民营项目,2家敬老院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预计年内签约。
(五)社救移民精准高效。我市于10月1日完成低保调标至900元/月。今年开展探访关爱5149次,其中联合社会组织开展2000户。截至目前,2021年累计新增低保户421户665人,清退359户607人,动态调整933户。累计临时救助713户次,总救助金额达276余万元,其中由市级审批的大额临时救助373户次,救助金额231余万元。今年在去年统筹移民资金的基础上,今年继续统筹3373.5万元资金用于购买物业,已拨付3291.5万元,可为移民村创造270多万元收益。
(六)移风易俗更加全面。完成全市44个骨灰堂建设布局规划;乡镇级骨灰堂已审批11处共计82780格,其中马涧镇镇级骨灰堂6000格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向阳公墓完成数字化骨灰存放架1500格,殡仪馆改扩建二期项目已完工并投入运营,目前谋划三期改造项目,重点突出集中治丧功能;组织相关部门召开“身后一件事”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推进乡风革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要求将移风易俗内容写入村规民约,探索村规民约后半篇文章,形成工作闭环。
(七)数字民政高效便捷。婚姻补领工作涉及全市约13万对人员。作为金华市试点县市,兰溪民政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布置,招录14名暑期大学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进驻乡镇(街道)现场办公。继续深化婚育户、收养登记、逝者身后事三个“一件事”办理,按照省、市统一安排,积极推进民政领域数字化改革。
三、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民政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对照省“民政30条”、金华“民政22条”及兰溪市委市政府“民政25”目标任务,重点突出“四个精准”,确保民政工作提质增量、取得实效。
(一)以兜牢民生为底线,在精准救助上“着力”
1.夯实四项基本救助。进一步健全完善“1+8+X”大救助体系机制,依托“浙里救”平台,对低保、低边、特困及临时困难群体分层分类实施精准救助。严格按照《浙江省关于健全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自2022年1月1日起,对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认定、标准、服务内容、供养形式等予以规范。
2.关注困难儿童群体。2022年启动乡镇(街道)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站建设,建立健全基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机制,年底实现全市乡镇(街道)全覆盖。新建示范型儿童之家16家,基础型儿童之家132家,基础型儿童之家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3.加大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寻亲力度。一方面加大巡街与救助力度,推进符合“三无”政策的流浪乞讨人员落户安置,同时利用网络化、信息化等手段,不断提升寻亲实效。
4.做大做强移民经济。完善水库移民创业致富机制,推广移民村抱团发展,重点扶持村集体资产型项目,巩固提升移民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开展新时代美丽移民村建设。
(二)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在精准养老上“发力”
1.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对接“浙里养”平台,在游埠洋港、黄店王家智慧颐养房基础上,向全市面上推开,实现养老服务应用场景建设“数字化、可视化”。
2.加大居家养老供给。据统计,我市目前约98%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居家养老仍是目前首位需求,我们将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完善老年人做到工作跟着老人走、服务送到家门口。2022年,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00户,新建城区居家养老中心2家,适老化和康复辅具体验展示中心投入运营,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3.加快敬老院改造提升项目进度。加强沟通协调,全力推进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确保2022年年底全面完成改造提升任务。同时加快敬老院“公建民营”实施,引导养老机构连锁化、品牌化运行,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4.做大民办养老机构。百城康养二期、恒园康养中心列入2022年重点项目,加大协调指导力度,力争项目开工建设。引导养老机构设置失智失能床位,2022年底达到“10张/万名老年人”标准。
(三)以“五社联动”为抓手,在精准管理上“聚力”
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的基层治理作用,促进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
1.推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抓好村社换届“后半篇文章”,完善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修订,深化基层民主协商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2.大力提升社区服务能力。继续开展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训,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创建“引领型”和“完善性”社区,在黄龙洞社区试点“智慧社区”建设。
3.加强社会组织管理。继续实施公益创投项目,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能力。同时以行业协会整治、“双随机”专项检查为契机,推动社会组织规范化发展。
4.提升慈善服务能力。不断健全慈善救助体制机制,引导慈善资源合理流动,推动“互联网+慈善”“社工+慈善”发展。继续开展“中华慈善日”、“慈善一日捐”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慈善的良好氛围。不断强化慈善三级网络建设,充分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2022年建成村(社区)慈善工作站110家以上,进一步夯实慈善工作基层基础,打通慈善救助最后一公里。
5.提升社工服务水平。2022年全市建立乡镇(街道)社工站9家,实现全市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同时通过鼓励考试、组织培训等方式提升我市持证社工人数,2022年持证社工人数达到1160人以上,提前完成“十四五”时期目标值。
(四)以优质暖心为目标,在精准服务上“用力”
1.提升殡葬服务能力。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和殡葬改革,以推进乡风革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大惠民殡葬力度。启动殡仪场所设施提档改造项目,提升治丧服务水平。新建乡镇(街道)级骨灰堂6处50000格。
2.提升婚姻登记服务能力。以5A级场所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婚姻登记软硬件服务水平。兰溪作为金华市婚姻补领工作试点县市,继续进驻乡镇(街道)现场办公,确保完成试点任务。
3.提升数字服务能力。继续推进民政领域数字化改革,在完善逝者“身后事”、婚育户、收养登记等“一件事”改革的基础上,推动政务服务向涉及群众最关注的“一件事”延伸,扎实推进养老机构开业运营“一件事”、救助对象服务享受“一件事”,民政事项实现“一套材料、一表申请、一次提交、一次办结”。
4.提升队伍锻造能力。强化党风廉政、意识形态建设,继续扎实推进“干部作风提效年”活动,把牢“严”的主基调,从严管理党员干部,浓厚民政创业干事氛围,打造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团结高效民政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