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选登:关于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优化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的建议
信息来源: 市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2-06-27 14:48
浏览次数:
字号:[ ]

关于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优化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的建议应炳军姜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要有合理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要真正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猪肉、蔬菜等农副产品供给安全。作为粮食主销区,兰溪市受“七山二水一分田”地理条件及气候条件影响,我市粮食自给率不足50%。全市15.02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中,“非粮化”面积3.99万亩。2021年粮功区“非粮化”整治,已恢复粮食种植1.24万亩,2022年仍需完成粮功区“非粮化”整治2.75万亩。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是当前乡镇(街道)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也是农村工作的“硬骨头”。从调研情况来看,目前我市“非粮化”主要有苗(树)木、花卉、草皮种植,水果、茶叶等多年生经济作物种植,挖塘养殖水产,抛荒等类型。2021年“非粮化”整治12440.1亩,其中苗(树)木、花卉、草皮种植9360.57亩,占比75.25%;水果、茶叶等多年生经济作物种植560.08亩,占比4.5%;挖塘养殖水产1552.34亩,占比12.48%;抛荒967.11亩,占比7.78%。除抛荒外,其他“非粮化”类型的经济收入远高于种粮收益,因此严重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

现提出以下建议:一、充分认识“非粮化”整治优化重要意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化推进、食品消费升级,粮食需求相当长时间内仍将保持刚性增长,粮食生产供给又面临耕地和水资源硬约束、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出、国外进口不确定性增加等挑战,未来粮食供需还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严重威胁我市粮食安全,“非粮化”整治作为落实粮食生产的重要抓手,要进一步提高全民思想认识,严守耕地红线,坚守粮食安全底线,坚决打赢粮食安全保卫战。

二、全力落实乡镇(街道)粮食生产工作责任。要深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新机制。建议各乡镇(街道)要把握农事关键期,科学有效的推进“非粮化”整治优化工作,同时要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做深做细群众工作,及时总结整治的好经验、好方法,确保顺利完成“非粮化”整治优化目标,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做好“非粮化”整治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做好“非粮化”整治的后半篇文章才是粮食生产的关键,建议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制,摸清粮食生产区域底数,划定粮食生产重点区、一般区,部署安排全年粮食生产计划,保持“良田”种粮属性,确保完成全市粮食生产目标任务,落实粮食安全责任。

三、充分发挥村集体土地流转主体责任。顺应当前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形势,建议村集体要主动开展耕地集中连片流转和整村流转,充分调动村集体的积极性。建议市财政对集中连片流转承包耕地100亩(含)以上、流转期限5年(含)以上的村给予奖励,另外给符合以上条件且种植粮食作物的村,按实际种植面积每年给予村集体奖励。同时,加快建立兰溪市土地流转交易平台,上线全市土地流转供需情况,可在线上实现以农户或村集体为单位与土地承包方完成交易,让农户受租金,让大户有地种。

四、加强农田宜机化改造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因兰溪市特殊的地形特点,农田高低错落,宜机化水平较低,且多数粮功区“非粮化”地块普遍存在农田排灌渠、机埠、堰坝等设施老旧、不完善、不具备的窘境。建议根据农田宜机化建设要求,在有集中连片改造条件的地块,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开展农田排灌渠、机埠、堰坝等基础设施的维护修缮。建议市财政全额保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经费,重点项目可采用以奖代补方式进行相应补助。按照“谁使用,谁运维”的原则,建议各乡镇(街道)或村集体自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日常运维。五、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水平建设。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既要效率,更要效益。建议加快建设市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示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农技服务、农机服务等农业相关的社会化服务。建议市财政每年安排资金给植保飞防、杨梅剪枝等服务项目给予一定补贴。可将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应用、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等内容列为评分项,每年开展优秀种粮大户评比活动,并对获得优秀种粮大户称号的给予奖励。六、加强粮食企业培育和引进。建议制定粮食企业培育计划,鼓励现有粮食企业兼并重组和资产整合,支持企业引进高端技术和人才,同时培育或引进产值高、技术强的粮食企业,在推荐和认定各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时,同等条件下对粮食产业化企业予以倾斜。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具备条件的龙头骨干企业参与地方储备粮代储、轮换等相关业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