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箸能生两眼明

发布日期: 2022- 06- 2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诗词书画,也在一饮一啄、一杯一箸间。一双筷子,长约数寸,看起来很是寻常,却是独特的文化载体,包含着深邃的哲理与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中国人的礼仪、哲学等紧密相连。

据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筷子。安阳殷墟曾出土6支青铜箸头,可接柄使用。筷子原先并不叫“筷”,古时称“箸”“梜”,均表示辅助用食之意。后来,因“箸”和“住”同音,船家特别忌讳,便改称“快儿”,希望船可以快行,讨个口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筷子”这一通用叫法。

看似平平无奇的一双筷子,只需通过手指控制用力,使之分开、闭合,相互配合,便能轻松移动食物。不同于西方餐具那样把食物切开、扎破,我们手中的筷子可以一直保持食物的完整性,吃东西时慢慢地把食物夹起拿走即可。小小筷子,四两拨千斤,一切和顺畅达。

一杯一箸间,折射出中华礼仪之光。人们用餐、用筷时要干净利落、举止典雅,忌迷筷,举筷不定;忌翻筷,以筷挑菜拣食;忌刺筷,以筷当叉戳食;忌指筷,持筷说话点人等。毋庸说在宴席上,“长辈先动筷”的基本规矩,看似简单,却包含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尊老敬老文化。筷子,让中国人的一日三餐,处处以礼存心。

一双筷子,更是一份温暖。家里添丁,游子归家,有客来访之时,家里的主人总会说“添一双筷子”。筷子自成一双,往往还被用作送给新婚夫妇的礼物,寓意成双成对。一双筷子,夹起的是温暖人心的人间烟火;添一双筷子,添的是一家人的团圆吉祥。

成双成对的筷子还有一份“和为贵”的意蕴。中国人说“一双筷子”,不说“两根筷子”,两根为一双,组合成一便可齐心协力,互动统一。

不要小看一双筷子。筷子一头圆、一头方,象征天圆地方;手持筷子,五指需要上中下配合使用,象征着天地人三才;筷子一分为二、却又合二为一,象征着阴阳结合、包容和谐。它是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认识与理解,代表了中国人对天地朴素的信仰。

“兄弟一般长,见面就帮忙。”这是一个关于筷子的谜语。双木即成林,筷子也是团结友爱、和睦相亲的象征。它告诉人们,兄弟之间就应该像一双筷子一样,互相帮衬。人心齐,泰山移,手足之情、人与人之间交往理应如此。

一箸能生两眼明。一双不起眼的筷子,见证了人类文明从生食到熟食的进步,也折射出几千年来礼仪之邦的耀眼光芒,更蕴含着中国人阴阳和谐的哲学思想。当你举起手中的筷子,不妨将此谨记在心。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