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1 14:33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什么是公益林?
公益林是指以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功能,依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划定,经批准公布并签有公益林保护管理协议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根据管理权限公益林划分为国家级公益林、地方级公益林。
公益林的保护和利用,应当遵循森林自然演替规律,以封山育林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措施,实行严格保育。
公益林有什么生态功能?
公益林发挥着涵养水源、固土保肥、积累营养、固碳释氧、森林游憩、净化大气、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森林防护的功能。
为什么要融合优化省级以上公益林?
为充分发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成果在国土空间管理中的“统一底版”要求,把“三调“与“林地一张图”融合,把原有公益林区中非林地及不符合公益林生态区位和地类的予以剔除,保持地类、生态区位符合公益林管理。
省级以上公益林优化的依据是什么?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开展国家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工作的通知》(林资发〔2021〕51 号);《关于开展林草湿数据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对接融合和国家级公益林优化工作的通知》(林资发〔2021〕53号);浙江省林业局关于开展《2021年浙江省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和省级以上公益林优化工作的通知》(浙林资〔2021〕42号)。
公益林优化需剔除哪些地类?
(1)“三调”为林地,符合省级以上公益林区划条件,且细划地类为乔木林地、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的原省级以上公益林不得调整。细划地类为苗圃地的,予以剔除。
(2)“三调”为非林地的原省级以上公益林,予以剔除;“三调” 为林地,属于在册耕地造林,但不是退耕还林的,予以剔除。
(3) “三调”为林地,新批准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更新造林、前期漏划等,符合省级以上公益林区划条件的乔木林地、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可补充区划为省级以上公林。
(4)省级以上公益林因区划错误、纠纷插花山落图难和茶叶、柑橘、油茶等经济林,可同步优化。
公益林优化后,保护管理协议书协议需要重新签订吗?
需要重新签订,因优化后各行政村及村组公益林面积发生改变,且公益林补偿资金清册需要重新编制。
如何处理融合优化后矛盾纠纷山场?
纠纷无法调解的山场,双方协议,共享公益林补偿资金,协议不成的,双方均退出公益林(天然林停伐管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