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14 14:44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成果61:天然活性同系物的分子辨识分离新技术及应用
项目领域:生物科技
院校名称:浙江大学
成果简介:
该项目针对天然活性同系物分离和高值化利用中存在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在长期研究积累的基础上,历经十余年科技攻关,取得以下核心发明技术:
1、首创了天然活性同系物分子辨识分离新方法,实现了疏水性同系物、强亲水同系物、疏水疏油同系物、两亲性同系物等四大类、十余种天然活性同系物的高效分离,验证了新方法的先进性,极大降低了分离过程的物耗和能耗;
2、发明了弱极性甾类同系物分子辨识分馏萃取关键技术,在国际上率先实现 98%纯度 24-去氢胆固醇的工业生产,为开辟以 24-去氢胆固醇为原料制备活性维生素 D3 的全新路线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3、发明了表面活性同系物相间分配可控的低乳化分子辨识关键技术,开发了从粉末磷脂中分离制备高纯度磷脂酰胆碱的全流程新工艺,建成了国内唯一工业规模的注射级磷脂酰胆碱生产线。
主要创新成果:
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7)和国家“青年千人”计划(2015)的资助。
应用领域与前景::
核心技术经教育部组织鉴定认为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该核心技术已在浙江花园生物高科、苏州富士莱医药、浙江伊宝馨、海正药业等 4 家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应用,近 3 年累计新增销售额 12.35亿元,新增利润 2.44 亿元。
成果62:化学-酶级联法烟酰胺生产成套技术及其产业化
项目领域: 生物科技
院校名称:浙江大学
成果简介:
项目以 973 计划等国家项目为依托,浙江大学联合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和安徽瑞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明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酶级联法烟酰胺生产成套技术”并成功实施产业化,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和封锁,实现了我国从技术空白到技术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主要创新成果:
1. 针对国外技术均使用野生菌所产腈水合酶作为催化剂,发酵酶活和水合反应时空产率低的本质缺陷,从传统的“挖土”转向“挖基因”新思路,发现了新型高效腈水合酶 NHase_08;创造性地运用 N 端插入氨基酸标签、RBS 序列设计和同义突变、乳糖自诱导和 DO-stat 反馈补料高溶氧发酵等基因重组表达新策略,解决了如何获得新型高效工业用腈水合酶的关键科学问题。构建了腈水合酶高产基因工程专利菌株,高密度发酵所产腈水合酶活力是国际最高水平的 4.1 倍,发明了连续补加 3-氰基吡啶生产烟酰胺新技术,显著强化了催化效率,腈水合酶催化高效制备烟酰胺生产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2. 发明了基于物料回收套用、尾气无害化处理和渗透汽化去除萃余液废水中低浓度 VOC 的 3-甲基吡啶高效氨氧化合成 3-氰基吡啶生产技术,解决了国外现有技术存在的反应过程效率低和含氰危废减排等技术难点。
3. 在新颖醛氨缩合催化剂创制的基础上,发明了吡啶/3-甲基吡啶比例可控的醛氨缩合新技术和塔釜残液中多甲基吡啶的高效分离技术,解决了吡啶/3-甲基吡啶产出比例不能调控和高沸点蒸馏釜残量大的问题。
应用领域与前景:
技术成果已在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和安徽瑞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产业化应用。建成了年产 1 万吨烟酰胺和 5 万吨吡啶新生产线,烟酰胺和吡啶的总产能均约占全球 20%。产品经 SGS(国际计量认证)检验,达到欧洲质量标准,成功打入欧洲市场。近三年累计新增销售 30.75 亿元,新增利润 5.45 亿元,间接效益 1500 亿元,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院校简介: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C9)、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成员,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曾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称誉为“东方剑桥“。
如果您对上述成果感兴趣
欢迎与我们联系
兰溪科技大市场
0579-8890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