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81769646177T/2022-104802
(“浙十年”兰溪篇之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品品质飞跃发展——兰溪农业·浙十年
市统计局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22-10-18 16:16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兰溪严守耕地红线,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打造农业品牌,提高质量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目前,兰溪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2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8万吨左右;聚焦“四水共盛”,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诸多农产品品质提升,农特品牌外溢效果明显;成功培育“兰江蟹”“汇潭甘蔗”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6个,数量居全省前列;畜牧业逐步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回望这十年,如画的“丰”景,便是兰溪广大农民生活“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更上一层楼”的美好画卷。
一、基础产业与主导产业的有机结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兰溪市根据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以粮食功能区建设为抓手,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方针政策,高标准建设粮食功能区的农田基础设施,高水平培养从事粮食生产的骨干农户和家庭农场,高起点提升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基础的粮食生产技术体系和全程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得全市粮食生产潜力不断提升,粮农的经济效益也逐年提高,牢牢确立了粮食产业的基础地位。与此同时,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地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积极发挥兰溪农业的比较优势,下大力气发展杨梅、枇杷、花卉苗木、中药材、木本油料、水产等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形成了一批具有明显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农民的经济效益逐年提升。坚持基础产业与主导产业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大政方针,也使农民不断增收有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兰溪农业更有活力,更具特色。
二、结构调整与品质提升的有机结合
2021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26亿元,比2012年的增长了30%,年均增长2.3%。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农产品生产效益提高,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调整,2021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为51.4:0.8:32.7:12.0(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占3.1%),与2012年相比,农业和渔业比重分别提高3.2和0.7个百分点,牧业比重下降5.2个百分点。经济作物占比稳步提高,2021年,主要经济作物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88.1%,较2012年提高10.4个百分点,其中蔬菜占比39.6%,较2012年提高15.7个百分点。地理标志农产品作为地方特色产品的“金字招牌”,能发挥优势品牌效应,带动特色农业产业“抱团”发展,2015年以来兰溪先后成功申领了兰溪小萝卜、兰溪毛峰、兰溪杨梅、兰溪枇杷、汇潭甘蔗、兰江蟹等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成为全省拥有地理标志农产品最多的县市之一。2021年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值合计超9亿元,助农增收效果明显。目前,全市形成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畜牧业向规模型、特色型和节粮型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以生猪、家禽为主的畜牧业得到长足发展。
(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市坚定不移地加强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以粮食功能区建设为抓手,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方针政策,高标准建设粮食功能区的农田基础设施,牢牢确立了粮食产业的基础地位。在此基础上,坚定不移地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积极发挥兰溪农业的比较优势,下大力气发展杨梅、枇杷、花卉苗木、中药材、木本油料、水产等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形成了一批具有明显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农民的经济效益逐年提升。同时,全市根据“五水共治”的要求,坚决关停饮用水保护区、三江五溪两侧禁养区的畜禽养殖以及其他不符合要求的小规模、散养性畜禽养殖,引进华统牧业有限公司等大型养殖场,全市畜牧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养殖方式转变,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显著优化。
(二)推动品质提升。在坚定不移地加强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基础上,兰溪市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致力于加快发展有比较优势的本地特色产业,杨梅、枇杷、花卉苗木、中药材、木本油料、水产等主导产业的种养殖面积和产品数量快速增长。在促进各种农产品面积和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全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推广和采用农作物、瓜果、苗木等动植物新品种、新技术,全方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积极推广具有避雨和显著减少病虫害功能的设施农业技术;涉农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源头管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抓好畜禽屠宰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加强疫情监测和应急管理,规范动物检疫,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和流通防疫监管,有效地预防了和杜绝了重大动植物疫情的发生,为农产品安全提供坚实的基础。依托现代农业信息化管理技术,切实加强农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切实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管理,加大农产品著名商标和驰名品牌的培育力度,使得农产品在数量增长的同时,品质也得到提升。
三、科技创新与龙头引领的有机结合
近年来,兰溪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加快推广应用农机新技术,不断培育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全市农机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和突破。兰溪以引导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为主线,严格落实“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先购后补、县级结算、直补到卡”,不断优化农机装备提升农机化服务水平。今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兑付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81万余元,补贴农机具350台(套),受益农户252户。
近年来,兰溪对每个主导产业确定若干家领军企业加以重点扶持和培育,特别是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经营模式创新和与农户联结机制创新的扶持和奖励,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涌现出了“陶奉源”、“华统牧业”、“柏灵香榧”等著名品牌、名牌农产品。
四、数量增长与品质提升的有机结合
在坚定不移地加强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基础上,兰溪市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致力于加快发展有比较优势的本地特色产业,杨梅、枇杷、花卉苗木、中药材、木本油料、水产等主导产业的种养殖面积和产品数量快速增长。在促进各种农产品面积和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全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推广和采用农作物、瓜果、苗木等动植物新品种、新技术,全方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积极推广具有避雨和显著减少病虫害功能的设施农业技术;涉农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源头管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抓好畜禽屠宰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加强疫情监测和应急管理,规范动物检疫,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和流通防疫监管,有效地预防了和杜绝了重大动植物疫情的发生,为农产品安全提供坚实的基础。依托现代农业信息化管理技术,切实加强农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切实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管理,加大农产品著名商标和驰名品牌的培育力度,使得农产品数量增长和品质提升有机结合得到可靠保障。
五、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在优化结构提升的同时,着力凸显现代农业的生态保护功能。发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推广实施稻鱼综合种养、兰江蟹养殖等生态养殖,做好珍珠产业的转型升级,将水产与水体治理、生态提升相融合;利用杨梅、枇杷、中医药产业的特色,积极发展采摘旅游,结合古村落开发和美丽乡村建设,农业的三产功能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较好地实现了农业产业功能由单一的食物供应向生态保护、生产发展、生活休闲的三生复合农业的转型升级和功能提升。通过“三产融合”发展休闲农业;谋划建设万亩文旦、茉莉花茶、杨梅、枇杷、香榧、小萝卜、蜂蜜等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田园综合体等等,通过不断加强对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规划引导、培训指导、服务质量监管等系列工作,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兰溪成为金华地区首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目前全市已有各类旅行社9家,星级农家乐105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681个,特色旅游村3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乡镇覆盖率达到60%以上。各类农事节庆(会)成绩显著,农村第三产业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