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正:积德行善 秉义守正

发布日期: 2022- 01- 1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陈龙正(1585-1645),字惕龙,号几亭,嘉善县王带镇(今惠民街道)人,居魏塘陈家埭(地址在今魏塘街道陈家埭),崇祯七年(1634)进士及第,担任过中书舍人、南京国子监丞等职,乐善好施,操履冰洁,著有《政书》7卷、《几亭学言》《几亭文录》各20卷、《救荒策会》7卷等。学者称其为“几亭先生”。

图片4.png

图为陈龙正像

  陈龙正为人刚正,家教严苛,以治家教子严谨闻名,家训思想主要集中在他自己所写的《家矩》中。《家矩》共31节,主要从培养良好性格、待人接物、生活节俭、情趣高尚等几个方面着手,语言平易浅显,意涵朴素深长,是一篇格言体家训。

  “不悭贻后人性不悭,必不至大富;不贻子孙以大富,则不生侈心。”“一善言入耳,终身不忘;一邪言入耳,亦时时动念。”“大抵亏己一分,饶人一分,无不可了。”似为随手写来,陈龙正却在质朴的语言中体现了治家之规、教子之道、处世之法,其核心要义为秉义守正、敛性节欲,是型家范世的规约。

图片5.png

图为陈龙正亲笔信札

  在对外物的看法上,陈龙正主张“爱惜之误为暴殄”,对外物的处理方法,家长要时时提醒子侄,让他们明晓物尽其用的道理,不致由爱惜而生暴殄。从陈龙正要求族人的种种看法和做法上看,他秉持的是“自治所以治人”“全交乃在好学”,认为只有对自己严格约束,善于学习者,体悟出外物和自我之间的道理,才有能力规范他人。

  正是由于陈龙正治家有方,他的儿子陈揆从小就受到这种氛围的熏陶,自幼勤奋好学,善于自治,成年后颇有成就。陈揆汇编了其父的《几亭全书》60卷行世,还编撰了《陈祠部公家传》等著述。

图片6.png

图为《几亭全书》书影

  陈龙正不仅重视对个人家庭的教育,还积极致力于教化一方百姓、改善社会风气。其朋友要去绍兴任职,当时的六部胥吏大都出自绍兴,他建议朋友注意教化胥吏的家庭,如果把胥吏的家庭教化好了,将来胥吏也会变好;胥吏变好了,天下就能治理好。未居庙堂的陈龙正仍心系国家,想通过自己身体力行的善言善行和秉义守正的传世家风,来教化一方、带动一方,最终达到经世济民的目的。

  明末自然灾害频发,战争不断,致使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地。为救济百姓,稳定一方,陈龙正发动乡绅设立义庄,通过以宗族到胥五区再到嘉善全县的同心圆状的辐射方式实行救济。在建设义庄的过程中,专门制定包含义田使用分配、对老弱病残等资助对象的发付办法、对孝子节妇的资助褒奖等16项条款的“义庄条约”。特别是在防止营私舞弊方面,更是“谨之于初”,规定义田不能由族中亲支耕种,以防止从中谋利,从中可以看出他仗义济民的纯粹之心和廉洁公正的磊落做派。

  此外,陈龙正还积极倡导成立“同善会”,赈贫助善。“同善会”每季度举行一次会讲,时间定在二、五、八、十一月的十五日。每一次,他都会鼓励会员捐助,助人践善,后人评价他为民间慈善组织的先行者。

图片7.png

图为志愿者在西塘古镇景区“红立方”党员志愿服务驿站为游客提供热水

  一座城市的正能量,离不开善的力量。在嘉善,“善”的基因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反而在赓续和传承中熠熠生辉。省吃俭用十几年捐资助学的“爱心妈妈”陈阿条,以自己病弱之躯收养兔唇弃婴的“中国好人”赵广同,活跃在嘉善各个角落的“红马甲”们……这些凡人善举,昭示着“善”的人文精神已然深深扎根在嘉善的历史人文土壤中,经历千百年而生生不息,愈发纯粹坚韧。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