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部门动态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②——女埠街道

发布时间:2021-09-30  10:01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女埠街道地处钱塘江上游,兰溪市中西部,隔兰江与香溪镇对峙,2012年列入浙江省第四批历史文化名镇。兰江水运南北贯通,上溯金华、江山、下达建德、杭州,距兰溪城水路5公里,陆路7公里的女埠古街为旧时杭州、建德至兰溪、金华古驿道之必经之路。

三国吴宝鼎年间(266—269年),东阳郡新守丁潭(会稽山阴人),乘舟经过此地时,见江边有一群浣纱的少女,遂称之为“女儿浦”,后来人也跟着如此称呼。到了明朝朱元璋巡游江南时,其乘坐的御驾渡兰江,突然遭遇狂风巨浪,可过一会便可以平安登岸,由此赐此地为“平渡镇”。清代对此地的呼名不一,因为街道像双龙卧于江面,有人称之为“双龙镇”。同时又相传乾隆帝在此地下船时,浣纱女用捣衣板为其接上岸,乾隆帝赐名“女儿埠”。直到民国初期,此地才广泛地被称为女埠镇,2004年撤销女埠镇,设立女埠街道。

女埠古镇的核心区为女埠集镇古街,全长1400余米,分上、下街。上街西北侧有集成巷、方祠巷、青石巷、水车沥巷、吴祠巷和财神巷通新区,东南侧有邵家巷通兰江堤岸。下街有开发巷、泽基巷、广成巷、草堂巷、勤俭巷、草堂前巷和水神巷通兰江堤岸,是兰溪现有古街中保存风貌最好、体量最大的古街。主要建筑有周氏宗祠、王氏宗祠、真教寺等。

▲码头

古镇建筑大多清末民初的建筑,基本未作大的改动,商店至今仍作为商业用房。这些建筑立面丰富,牛腿、栏杆、墀头及铺面、柜台等,都显示出丰富性与传统性。整个街区的道路、河流、商店、民居等都较完整地保留着传统风貌与历史格局。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9处,文物保护点5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有女儿滩和焦石等沿江风景及黄店接壤的白露山风景区,又是唐代宰相舒元舆、明代学者章懋和诗人方太古的家乡,是一个千古风韵之地。唐代宰相权德舆,宋代诗人、文学家黄庭坚、杨万里,明太祖朱元璋,都曾在此留下诗文遗迹,尤其是大诗人黄庭坚在《浣溪沙》写下了“新妇滩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沉钩”的生动描述。千年古街,古貌宛然,养在深闺人识否?

▲浙西特委旧址

同时,女埠街道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其上街五龙庙为大革命时期中共浙西特委成立大会的会址,焦石村为抗日根据地之一。1927年建立中共兰溪临时特别支部,同年10月中共兰溪县委正式成立,女埠街道焦石人邵溥慈和上新屋人童玉堂先后担任特支书记和县委书记,领导兰溪人民进行革命争。

近年来女埠街道按照兰溪市“强工兴市、拥江兴城、文旅兴兰 环境兴人”四大战略的要求,坚持文化为内涵,旅游为载体,把文化元素融入旅游开发,以打造“古玩小镇 诗路女埠”为目标,推动文化与产业、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古镇、古村、古街、古玩和山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康养旅游和乡村旅游,积极讲好女埠故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