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映丹心 代代国为重

发布日期: 2021- 11- 2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一个聚居偏远山村的家族,先后竟出了七位黄埔军校学员、一名远征军、三位烈士,各行各业的高级科技人员更是多达百名,从建国至今,没有出现一例信访投诉和刑事案件,党员干部更是没有发生过一起违纪案件,这就是龙泉市安仁镇季山头村的季氏家族,民国十三年,孙中山曾为其题赠“通天护国”四字。

  创办两所学校两个武馆 开启崇文重武之风

  走进季山头村,一幢幢晚清、民国时代的高墙大屋鳞次栉比神秘庄严的季氏宗祠、祭神社堂镇守村庄,高大的烈士雕像迎风而立,行走在村中,古朴的窗棂和门楣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家族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10705170805_全貌副本.jpg

季山头村全景图

  村东的季氏宗祠大门右墙上写着季氏祖训:言必行,行必朴,安分而知足。左墙上写着季氏家规:尊朝廷、敦孝悌、重诚信、慎交游、崇俭朴……祖训家规共同构筑了季氏族人的精神谱系。

  据《季氏宗谱》所载,小九公开季氏家族之基业,二十五世永熙公则开季氏家族读书之风。永熙公为前清秀才,不但自己勤于读书,还设馆督促胞弟和五个儿子读书,其中两个为国学生、三个为秀才。村中读书之风日盛,家家勤俭,对教育却不吝其用,以期将孩子培养成国之栋梁。

  辛亥革命前后,这个人口仅数百人的小山村,竟然创办了两所学校两个武馆、两家药铺。琅琅的读书声和雄浑的练武声在山间交织回响,季氏子孙在书香之气之中多了一股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正亟需的刚勇血性。

  七位黄埔生一位远征军 书写救国铁血传奇

  在崇文重武的季氏家风熏陶下,一位年轻的季氏子孙立志救国救民,他抛下偌大的家业、安逸的生活,投笔从戎奔向黄埔军校,他的名字叫季步高。

  季步高,1906年出生,名大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省港大罢工委员会工人纠察队副训育主任和训育长、广州起义行动委员会委员、广州苏维埃政府军械处处长、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兼兵委书记等职。

IMG_1167_副本.jpg

季步高烈士遗像、遗墨

  季步高的家境较富裕,在温州有“木材行”,江西有“香菇行”但他从小就养成了勤俭的好习惯十四岁的季步高在日记“叶书曰人之一生当以勒俭二字为要余曰得其一可乎书曰不可夫勤而不俭一日得百钱而用二百钱不能成事也俭而不勤坐食空亦不能成事也余曰然。”小小年纪对勤俭就有深刻的理解。

  青年时期,季步高不仅学业扎实,而且思想活跃。他认为“青年人必当时时自警,勿谓恶小而为之”。平日,即便是件小事,他也要反躬自省。他在日记中就专门设有“本日之不良反省”一项。他还常常通过作画来表达自己的“自警”精神。他曾以瓯江蓬船为题材作过一幅题为《警世画》 的漫画,并附诗云:色作船头气作梢,中央财酒两相交。劝君体要船中坐,四面皆是杀人刀。正是这种自警精神促使他面对现实,砥砺着他的忧国忧民之心。

  1925年,正在上海大学就读的季步高亲身经历和目睹了“五卅惨案”,毅然放弃了即将领到的大学毕业文凭,去广州黄埔军校学习,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季步高临危受命,担任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在万分险恶的情况下,他带领同志分散隐蔽地进行革命斗争。7月,季步高不幸被捕,在狱中受尽敌人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8月,季步高在广州红花岗从容就义,年仅23岁。他的名字被载入中共中央组织部编印的《死难烈士英名录》。

  除了季步高,季山头村还有其他六位黄埔学员,分别是李逸民、季尉培、季良、季光闾、季临安、季光亮,这些来自上海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的高才生受家族家风的影响,怀着救国救民的满腔热血,纷纷投笔从戎,其中季尉培在抗日前线壮烈牺牲。

  此外,还有一位壮烈牺牲的远征军名叫季忆强,在《龙泉民国档案辑要》中记载着同族兄弟季大任写给他的一首送别诗,从中可以窥见这位季氏子孙的风采。“爸妈的热泪,洗不软你坚强的心;你英勇地背起行囊,快步前进!你还带着傲气说:‘祈战死!争光荣。’”

  英才辈出默默奉献 传承家族碧血丹心

  季氏家族苦学成材、报效祖国的碧血丹心,在战争年代体现得淋漓尽致,为自由和解放不惜牺牲生命,将青春和热血献给祖国;在和平年代则体现为自觉培养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材,为祖国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DSC03039_副本.jpg

季步高烈士雕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英才辈出的季氏家族也在祖国各地各行各业默默奉献。有“两弹一星”的功臣季光社,有倾心写作的文学家季红真,有研究历史的学者季平,还有从事医学、农业、金融、法律等行业的专家、创办实业的企业家、身居公职的国家公务员,其中学者、教授、高级工程师、作家等就有80多名。

  在季氏家族中,即便是普通的村民,也恪守着祖训家规家风,遵纪守法、辛勤劳动,用双手为家乡涂抹色彩。如今的季山头村仍保持着出门不用锁,一家有事全村守望相助的淳朴民风。

  时光流转,血与火的时代已经远去,家风却绵延不息,季氏子孙如今虽然星散五湖四海,但以国为重的家规家风是家族的共同密码,镌刻在每位季氏子孙的心中。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