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信息 >> 校园信息
市小学美术教师素养大赛在实验小学举行

作者 : 来源 : 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21-11-22 【字号大小:

为落实新课程理念,研究基于兰溪地方文化资源的跨学科主题式美术实践,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小学美术教师专业水平提升。11月4日一11月5日,市小学美术教师素养大赛决赛在实验小学举行。

此次比赛旨在“双减”背景下探究和落实美术核心素养课改要求,促进我市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水平提升,选拔和培养专业过硬、素质全面的美术教师。

张斐老师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展开教学,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了解兰溪绿水青山的重要性。通过“观山、探山、创山、拓山”四大环节,巧借兰溪地方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和自然材料,制作孩子们眼中的绿水青山,从人文意识的角度让学生了解环保的意义,传递正能量和价值观。潜移默化感知背后默默为家乡付出的英雄人民,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寓意,增强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高亮老师执教的《盆景艺术》基于行知小学拥有我市最大的盆景园以及中医药文化特色课程的开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图片对比、视频讲解、小组探究等形式学习盆景的历史、分类、结构、流派等知识,并深入探究了松树盆景的品种和外貌特征,以及罗汉松的寓意及医药文化价值。课堂上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实践,对中国盆景艺术的文化、制作和欣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赵君君老师以李渔的《芥子园画谱》中提取元素设计兰溪城市地标特色的衍生单元课程。在本课中以兰溪目前开展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情境,从“探笔墨、探造型、探构图、探立意”四大方面开展本堂课教学。让学生通过对家乡“李渔文化”的深刻认识,加强其对美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本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沈帆老师以“风筝”为主题,结合兰溪夏李村李渔故里戏曲小镇文化底蕴。本课基于城北中心小学报纸艺术工作坊中的实践案例,以旧报纸为主要制作材料,结合本地资源戏剧脸谱纹样进行装饰,美化风筝。让纸艺教学扎根于学生生活,唤醒学生艺术潜能,格物致知,托物寄情,在家乡文化的视域中明了和浸润。

徐佰翠老师执教浓浓乡情的《聚利古塔 兰溪记忆》。本课以兰溪本土文化为切入点进行探究学习。由六个活动展开,以美景、美食导入,带着全体师生欣赏有戏有味的兰溪,通过研学聚利塔的历史感受昔日兰溪的辉煌,以唤醒工业记忆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自豪、责任和担当。最后通过采访,迸发学生续写兰溪传奇的情感意识。

利用项目式学习让学生自主探求塔的特点,把兰溪本土元素融合到家乡的塔的创作中, 更是本课堂的创意。通过示范、交流,最后学生们创意无限,想象无穷。学生一幅幅带有家乡味道的塔摆放在文旅大巴车上,使爱乡之情推至高潮,师生共同祝愿我们兰溪追赶跨越,重振雄风,再奏时代最强音。

马妮苹老师围绕五年级上册《生活中的传统纹样》这一课,结合兰溪本土城隍木雕纹饰之美,运用岩彩颜料,拓展了材料与观念,运用岩彩绘制,并在课堂上进行城隍纹饰微型展览。学生通过自身认知,多个感官探索木雕,激发学生探索木雕之美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爱家乡、寻家乡传统木雕纹饰的情怀。同学们观看纪录片后,体会到城隍纹饰还美在它是兰溪的历史见证,美在它是这座城市的记忆。

唐珺老师执教的《婺韵悠悠绫罗意》设计灵感来源于金华本土戏剧婺剧,属于《美术》与《劳动》跨学科探究“婺剧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中的设计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婺剧服饰与当今服饰的对比,引导学生探究婺剧服饰中的款式、纹样、色彩等特点,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婺剧戏服的设计。课堂展示环节,以学生评委,学生走秀,学生自主阐述服装设计理念等环节,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董舒玥老师通过设置基本导向问题,引导学生欣赏家乡八卦村内古民居的美,侧重的是“黑瓦白墙”韵味的感受。课堂中,学生尝试用中国画的笔法,变化墨色表现八卦村里黑瓦白墙的建筑,了解家乡民居的建筑特点和艺术美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在美术创作中融入自己的审美认识与思想情感。

王文佳老师以兰溪清明节本土美食——清明粿为切入点进行项目学习,通过三个任务的思考,多个子任务的实践,以馃印纹样中的审美意识做横向挖掘,探究其中的构成规律,以纹样中的生命礼俗做纵向挖掘,探究其中的情感寓意与诗意表达,从而理解本课的驱动任务并得出属于自己的情感产物。课程设计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理解清明节中厚重的文化情感与家国情怀。

一部药都史,半座兰溪城,兰溪的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王婷琇老师引导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香囊,感受香囊的药用美、图案美、造型美,并通过双手一针一线缝制中医药香囊,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之情,养成耐心、细致的劳动习惯,发展美术素养。

叶晶晶老师执教的《灯彩辉映》,通过介绍兰溪七大镇的特色感受兰溪的本土文化风情。观板凳龙造型、赏家乡特色、猜元宵灯谜、舞板凳龙灯四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板凳龙制作方法以及家乡的美食美景如何展现在板凳龙上。“传承非遗文化•宣扬兰溪特色”活动正在路上,让我们一起行动!

扎染,是非遗文化里永不褪色的工艺;非遗,是人类文明里永不褪色的精华文化。张羽青老师基于兰溪厚仁——纺织小镇的本土蓝染文化对学生展开特色校本课程《蓝 妙“布”可言》教学。师生们在课堂上通过打结、卷扎、捆扎和夹扎等方法创作扎染作品。大家在这场沉浸式的体验中,感受到了扎染带来的魅力和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美。

参赛的每位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个性化的教学展示,诠释着自己对课的理解,体现了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学风采。

一次比赛,一次进步。

展示能力,寻找差距,积极探索;

以比促教,以比促研,共同提高。

“对话”课堂,以美育人;

别开“生”面,为“兰”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