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81742940229E/2021-97805
兰溪市经信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思路
办公室
2021-01-25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 2021-01-25 16:20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今年以来,市经信局紧紧围绕“强工兴市”战略,以“担当追赶、再创辉煌”为目标,扎实推进智能制造、降本减负、企业服务等工作,不断细化工作举施、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20年,我市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64.3亿元,同比增长下降1.78%,规上工业增加值141.6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工业投资59.02亿元,同比增长15.5%,位居金华各县(市)区第三位,制造业投资55.93亿元,同比增长13.7%,技改投资17.92亿元,同比增长21.2%,位居金华各县(市)区第二位。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智能制造建设成效明显
1.经验成果获上级肯定。第一批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建设经验总结《兰溪市创建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市做法和成效》获得高兴夫副省长和尹学群市长批示肯定。9月17、18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高勇来兰,高度肯定了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兰溪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表示兰溪这种将智能制造深入普通企业,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扎扎实实推进的做法值得在全国十四五期间推广。9月27日,高书记在福建泉州举办的“智能制造进园区”启动仪式上提到兰溪的模式,将是纺织工业“十四五”期间推进转型升级的优秀范例。12月7日,毛光烈主任带队市主要领导前往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对接推广兰溪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经验。12月17日,《全行业推进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的实践样本—以兰溪市棉织行业为例》政务信息获郑栅洁省长、高兴夫副省长批示肯定。
2.全国性、省级大会落户兰溪。11月26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兰溪市政府主办,市经信局承办的2020年全国纺织行业织布工(剑杆织机)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在我市召开。9月10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举办兰溪智能制造发展论坛,邀请国内行业领导、知名专家与企业,共同探讨兰溪棉纺织行业智能制造发展。5月29日,组织全省纺织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现场会暨金华市重点细分行业创新智造发展大会在兰溪召开。现场会全程线上同步直播,实现了组织形式、服务内容和覆盖范围的突破,线上观众人数近6000人。
3.试点建设亮点突出。第一批、第二批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建设顺利完成并通过验收,试点企业全部达到智能制造“4+X”体系建设标准,即:产线设备互联数据通、MES与ERP应用数据通、员工工岗PC数据通、车间看板与管理者手机数据通+智能验布或智能仓储等X种应用。试点企业有13家开展了5G+智能制造应用,万舟纺织、赐源纺织等企业,以“4+X”体系建设中的X项目为突破点,率先部署5G网络+智能验布系统。据测算,智能验布相比人工验布,效率提升一倍多,且准确率达99%以上,光人工费,每1万米布可省下105元。百企提升加速推进,在全市纺织行业开展智能制造“百企提升”活动,建成一批智能产线、智能车间(仓储)和智能工厂,基本实现“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
4.各类平台精心打造。今年谋划开展了纺织行业工业互联网云平台的建设。开展了云平台建设需求调查摸底,制定了平台承建单位遴选方案,8月组织召开了云平台建设方案评审会,经专家现场质询和综合评价,最终确定前二名入初选名单。并上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由天纵联合团队来承建兰溪纺织云平台。1月12日,在棉纺织综合体举行兰溪纺织云平台揭牌仪式,公司已注册为浙江布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同时在瑞域纺织和广华纺织开展试点工作。两家企业的丰田织机、整经机、浆纱机数据采集完成,MES后台账号和APP账号已开通,已提供企业试用。
构建集“棉纱贸易、仓储、物流、信息、金融”等多位一体的纺织供应链平台。经前期多次调研洽谈,目前物产化工已形成产业培育方案,确定运营基本思路,并按照“棉纱集采+供应链金融服务”推进平台建设。10月初,发展大会上与物产化工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相关内容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后续将加快推进业务试运营及在兰子公司落地。
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服务企业平台。兰溪市企业服务综合平台被评为2020年度全省11个优秀企业服务平台之一,是金华市7个企业服务平台中唯一被评为优秀的企业服务平台。
5.纺织数字产业园逐步成型。随着纺织智能制造的深入推进,我市总包商数量稳步提升,目前共有10家左右团队在兰溪开展智能制造工作,其中本地总包商6家(天纵、环思、集点、翼晟、华数、蓝狮),智能验布专业团队3家(翼晟、执信、普若威),其他总包商团队2家(沙塔、天富)。共有30-40人在兰溪服务智能制造项目推进工作。接下来,我们将建立服务商数据库,引进更多常驻型的优质服务总包商和研究团队,建设集纺织智造、人工智能应用、云平台服务、智造培训、服务创新等为一体的纺织数字产业园,形成新的数字产业。
(二)土地整治拓展空间
1.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开展企业综合分类评价工作,完成全市976宗共1647家3亩以上工业用地企业的综合分类.评价工作,其中A类111家,B类141家,C类635家,D类89家,持续落实差别化政策,今年累计加征D类企业差别化电费470万元,水费3.57万元,减免A、B、C类企业蒸汽费用770万元。
2.加强低效用地整治。我市低效用地盘活工作经验总结《兰溪市全力做好低效用地盘活工作 激活产业发展后劲》得到高兴夫副省长陈龙书记批示肯定。9月2日,金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现场会在兰溪召开。截至目前,完成梅江连片土地整治,涉及企业10家,土地面积50亩,以总价9627.4万元价格成功出让。针对兰江街道后陆村连片整治,牵头组织开展联合执法,目前地块内52家企业全部完成签约,土地面积339.48亩。2020年共出清低效用地企业182家,面积3409.88亩,整治“低散乱”企业(作坊)424家,超额完成金华下达的260家任务数,完成率163.1%,其中关停取缔303家,整治提升121家。
3.开展小微企业园建设。截至2020年底,兰创集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7个在建项目,总建筑面积69.13万平方米,已完成建筑面积66.6万平方米,其中鸿图科技、赤溪智造、横溪可津、永昌吉成四个小微企业园主体基本完工,云山1957文创园、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小微园完成建设进度80%以上,梅江兰创吉成小微企业园完成建设进度50%-80%,各小微园年投资额达12.6亿元,备案入园企业119家。
(三)企业服务持续优化
1.实时跟进重点项目。完善项目周查周报机制,对92个重点工业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制定“计划清单,进度清单,责任清单”三张清单,梳理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难题进行交办;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依托行业内龙头企业,组建企业上下游共同体3家,其中九舜纺织被列为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推广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及应用,建立产业链储备项目库,目前在库项目16个,其中5个项目列入省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库。
2.有效争取上级资源。我市主体培育、推进智能制造两项工作荣获金华市制造业重点细分行业培育专项财政激励。兰溪化工园区通过省级专家评审并认定。争取铸造行业产能合规,经省厅公示合规30家铸造企业,合规铸造产能近100万吨。争取金融支持,争取省中行“雏鹰助飞”专项贷款授信额度9000万元,已为6家企业放款2400万元。博远金属获工信部入选第五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合一织造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红狮水泥入选浙江省“雄鹰行动”培育企业。鑫兰纺织、汇明提花入选金华市隐形冠军企业。金梭纺织、轮峰车料、双灯毛巾、众鑫环保入选金华市隐形冠军培育企业。轮峰车料等42家企业纳入省“放水养鱼”优质企业培育库,获专项政策培育支持,入选数量为金华第一。巨江电源制造、甬金金属、万舟控股、日腾印染等4家企业入选浙江省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入围数排名金华第二。巨江电源科技、康恩贝制药、金梭纺织、甬金金属、蓝之梦纺织入选2020年度“浙江制造精品”名单,入选数排名金华第二。鑫兰纺织、蓝之梦纺织企业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鑫兰纺织的“鑫兰帷幄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获得2020年度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威臣纺织、九舜纺织、仕雅达纺织、永新织造企业认定为金华市企业技术中心,巨江电源认定为金华市工业设计中心。
3.积极组织企业培训。截至目前,开展企业家纺织行业智能制造、民营企业司法解读、企业家活动日等培训共200人次,组织金兆、威臣、红狮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229人次,组织万舟、新力五金、天雅江涛等职业技能培训1033人次。自今年5月举办首场企业家沙龙活动以来,分别召开龙头企业、中小成长型企业、隐形冠军培育企业等企业沙龙活动8场,收集问题整改清单,帮助企业解决融资、人才培养、政策落实、招工、供水供电等问题70余件。
4.开展企业“三服务”活动。截至12月底,千人联千企共收集涉企问题6232个,解决6214个,解决率99.7%。继续做好企业降本减负工作,全年为企业节约税费、制度、用工、生产要素等成本共计16.1亿元,同比增长25.8%。1-12月份共转贷462笔,涉及金额26.07亿元,受益企业160家。
5.全力应对疫情防控。年初疫情期间,我局作为物资保障组牵头单位,全力保障口罩、酒精消毒水、防护服等物资供应充足。为保障企业顺利复工复产,累计给予600余家企业共36万余只口罩采购配额。第一时间组织协调市域内7家医药用品及原材料企业复工生产。派专员驻点百浩工贸等口罩和防护服面料生产企业,协调解决用工紧缺、人员通勤和原材料供应等各种难题,得到央视媒体报道肯定。百浩工贸得到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的表彰肯定。
开展政企合力拓市场,组建18支市场拓展组分赴广州、福建等全国纺织集聚重点区域拓展市场,仅至4月份,签订近4400万米白坯布、口罩棉布订单。召开兰溪纺织产品等推介会、对接会5场,邀请绍兴客商来兰洽谈3场。
一、2021年工作目标和“十四五”规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我局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强工兴市”战略,开展为“重要窗口”加油干,努力实现“三十三百三千”目标任务。
三个十:工业总产值增长10%,达到727亿元(增加值增长9%,达到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市目标任务);工业投资增长10%,达到60亿元;亩均税收增长10%,达到13万元。
三个百:“百企提升”,实现百家纺织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百企入园”,实现小微园入驻企业过百家;培育百亿乡镇和企业:打造灵洞、女埠百亿强乡镇,实现自立环保、兴旺达企业产值超百亿。
三个千:强化连片开发,整治低效用地3000亩;深化千人联千企,指导服务企业2000家;优化人才培育,培训企业家及人才1000人以上。
· 1.围绕高质量发展,形成一县一经验。以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为目标,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市建设为抓手,建立政府主推、专家主管、企业主导的“政府+专家+企业”的整体联动模式;加快推进专家服务平台、纺织云平台、供应链平台建设,打造“技术+行业+产业”三维一体的平台化服务模式;将纺织行业建设为一条“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的标志性特色产业链。明年着重建好、运营好纺织云平台、供应链平台和“百企提升”,提高参与率和活跃度,争取打造省级乃至国家级平台,制定纺织智能制造全国行业标准,总结形成一条全国可推广、可借鉴的“兰溪经验”。同时,争取工信部主办的全国性智能制造现场会在兰溪召开,争取2021年中国牛仔年会在兰溪举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欣旺达、甬金迁建、新奥华纺织等项目建成投产。制定产能倍增项目认定管理办法和项目全程服务管理办法,打造项目全流程、全周期、滚动式管理机制,梳理产业链上各道工序及企业情况,编制产业链鱼骨图。
2.开展工业全域治理,实现土地有机更新。根据省开展工业全域治理工作要求,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建立“三区一线”空间管控体系,实现低效土地高效开发。到2025年规上亩均增加值达到150万/亩,容积率1.5以上,规上企业80%集聚在园区。倒排十四五期间低效用地挖潜时序,逐年提高整治门槛,到十四五末基本完成亩均税收5万以下企业改造提升。大力实施园区“二次开发”,推进园区空间、产业、形象、效益、服务提升,开展亩均税收3万元以下企业的改造提升,新建或改建项目用地容积率达到1.5以上,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达到80万元/亩。在全面总结梅江镇老工业区、兰江街道后陆连片开发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周边县市成功做法,全面推进全市范围内低效用地连片开发工作和“低散乱”整治行动。加强正面激励,原则上每个乡镇街道均应制订并确定一个连片开发区域。开展化工园区专项整治行动,加快推进化工企业集聚发展,引导入园。继续推进水泥行业改造提升,建设绿色、环保、集聚的水泥产业园。
3.对照“未来工厂”模式,引领项目高标准建设。今年省经信厅出台了培育建设“未来工厂”试行方案,对照“未来工厂”模式,出台技改项目控制标准,从容积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以约束。
对已有的传统行业继续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强AGV小车、智能仓库、机械臂等智能硬件的投入使用,推广普及智能检测、智能检验等软件系统,逐步形成数字化车间和物联网工厂。
针对招引项目要求必须配套ERP、MES、PLM等集成应用,引导项目积极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实现项目的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绿色化制造等。
打造数字化园区,推进光学膜产业园、鸿园科技园、赤溪智造科技园的数字化建设,积极开展园区绩效评价,争创星级园区。依托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积极探索“未来工厂”建设路径和标准,打造智能制造新模式新标杆。
强化“小升规”培育库建设,积极摸排升规潜力企业入库培育,确保全年新增规上企业60家以上;深化“专精特新”培育,建设兰溪“隐形冠军”培育库,详细摸清企业底数,邀请省专家来兰“问诊把脉”,引导企业朝“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省、市级“隐形冠军”及培育企业10家以上。
4.创新企业服务,打造企业家沙龙样板。依托企业家俱乐部和兰江英才俱乐部两个平台,以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企业家沙龙活动为支撑,营造长三角一流营商环境,凝聚企业家队伍,吸引高端技术人才。
一是建立健全服务企业机制,实现企业码问题上传、小管家协同平台问题交办、企业码问题反馈的闭环机制。
二是开展企业码专区建设,上线金融模块,实现企业转贷线上办理,简化审批流程,零次跑。上线亩均分类综合评价系统,企业一键查询评价数据,查看评价结果,应享政策等。
三是探索构建企业产值测算分析模型,结合企业每月用电量、用气量、能耗、货运等指标值,预测分析企业当月产值、增加值等关键数据,实时掌握企业最新动态。
四是持续做好企业降本减负,落实各级降本减负政策,明年力争为企业节约税费、用工、生产要素等成本1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