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4
发布时间: 2021-01-19 20:50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兰溪集平原、丘陵、江河三利,既有经久不衰传统特产,又有声誉鹊起的名优产品,如“金丝琥珀”蜜枣、兰溪大青豆、兰溪银露、兰溪毛峰、穆坞枇杷、马涧杨梅、女埠甘蔗等特色种植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特色农产品也已初步形成特色水果的产业带。
然而我市特色农业的发展仍存在较大问题。定位不够明确、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大部分生产经营主体资金缺乏、基础设施不健全、科学技术条件薄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识薄弱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特色农业的发展。特色农业的科技含量有待提高,农业普遍存在科技力量薄弱,科技投入资金不足,高技术的农技人员稀少等问题。
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突出自身特色,发展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避免出现农业发展的同质化和雷同化,注重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与附加值产业链发展。
2、大力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将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建设的核心,注重体现各类现代要素的示范和应用推广、切实做好产业带动与收益回报。
3、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的技术支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研成果来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切实加大知识产权投入,提高科技含量、保证质量安全。加紧培育和引进农业专业人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余金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力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兰溪依托农业资源优势,积极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已初步形成粮油、蔬菜、水产、水果、中药材、畜牧等块状优势产业,兰花、小萝卜、蜜蜂、木本油料、茶叶和梅江烧等区域特色产业,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其中2019年杨梅种植面积6.7万亩,产量3.6万吨,产值3.96亿元,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居金华市第一。每年杨梅节吸引大批游客,带动餐饮、住宿、运输等产业,促进全产业链经济增效。兰溪杨梅先后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浙江农业之最、全国精品杨梅金奖、浙江名牌、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十大精品杨梅。截止目前,兰溪已有“兰溪杨梅”、“兰溪枇杷”、“兰溪小萝卜”、“兰溪毛峰”4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成为全省拥有地标产品最多的县(市)之一,并获得了中国杨梅之乡、中国兰花之乡、中国蜜蜂之乡等荣誉称号。
推进兰溪农业产业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精准发力,按照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趋势导向和市场导向的原则,进一步补短板,拉长板,拉长板带短板。针对您提出的三条建议,我市落实以下措施:
1.编制发布《兰溪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5年)》,围绕兰溪“担当追赶、再创辉煌”总目标,规划提出:推进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集聚共享、绿色融合、创新求精、特色图强”的思路,进一步聚焦“水”优势、深挖“药”文化,做精做强兰溪水果、水产、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明确三水之乡(江南鱼米之乡、中国水果之乡、中国水生蔬菜之乡)、江南药都的产业定位和“一园一示范”(建成浙中国家农业生态公园,做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总体目标,实现兰溪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规划提出了相应的总体布局、重点任务、主要措施、产业规划和保障机制。
2.加强农业产业平台建设,一是重点建设一园三区四平台:一园,匠康.兰溪现代农业科技园;三区,白露山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水亭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园区、香溪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四平台,黄店农产品加工园、马涧科技示范园、锦亭农文旅田园综合体、马涧特色强镇。二是建设发展平台,整合成立“兰溪市农业发展投资集团公司”,覆盖具有兰溪特色的粮油肉蛋、菜果茶酒、珍珠鱼蟹、传统经典食品等全品类产品,实现种植、养殖、仓储、加工、贸易、配送、农旅等全产业贯通的产业实体和投融资平台。三是建设服务平台,建设兰溪数字农业服务中心,引领农产品质量追溯、电商、科技、品牌建设,提升兰溪农业综合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3.积极发挥兰溪乡村振兴专家顾问团的作用,切实加强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引进和建设,坚持“大院名校”与“乡土人才”并重,组建服务兰溪特色主导产业的科技领军人才、科技创新团队和科技特派员队伍。加大农村人才队伍培养,创新用好农民培训资金等大力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最大限度把农村各类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积极寻找乡村中的“土专家”、“田秀才”和致富能手,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作用,让乡村振兴战略能够落地生根,为广大农民带来实惠,带来福祉。
争取到2025年,农业特色产业鲜明,水果、水产、水生蔬菜、水稻与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的产值占农业产值的70%以上,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100人以上,新农人100人以上,特色主导产业的科技领军人才10个,培训乡村振兴各类人才10000人次,农业科技创新团队10个,新增各类农机装备3000台(套)、设施农业面积20000亩,新增农机综合服务中心2个。
农业农村局
2020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