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计划总结 > 计划总结
  • 信息索引号:

    11330781733793079K/2022-103536

  • 文件名称:

  • 信息名称:

    兰溪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思路

  • 发布机构:

    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 成文日期:

    2022-09-06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登记号:

兰溪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思路
点击关闭详细目录信息

发布时间: 2019-12-23  10:03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2019年是文旅融合发展“元年”,是市委市政府大抓文化和旅游的开局之年,我局紧紧围绕“担当追赶、再创辉煌”的目标要求,以融合发展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秉承着“把兰溪作为大景区来建设、经营和管理”的工作理念,聚焦文旅发展目标新任务,全力实施文旅惠民、产业项目推进、精品打造、文旅品牌培树、文旅市场平安创建等中心工作,着力打造新时代文旅发展高地。现将一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9年工作总结

(一)实施文旅惠民工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市镇村三级公共设施连线成网。市一级,高质量完成图书馆、兰溪剧院等市级公共文化场馆改造提升工程,体育馆改造工程完成前期工作,计划明年2月招投标;镇村一级,在兰江街道、云山街道、游埠镇、诸葛镇4个镇乡(街道)完成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建设,文化站建设全面提档升级,提前完成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4月份顺利通过全省首批零瑕疵标准化达标县市验收,成为金华首个达标县市。村一级,年度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任务在10月底全部完成(2个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3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个笼式足球场、3个拆装式游泳池、16个小康村升级工程);生态廊道健身休闲空间建设完成3处场所(柏社下蒋坞村、灵洞西山寺村、游埠金湖村)、6处设施(永昌孟湖村、梅江倪大村、云山岩头村、灵洞费龙口、游埠潦溪桥、赤溪常满塘村)。    

二是深化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组建了文化馆、图书馆理事会,有效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为全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  

三是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丰富优质。常态化开展文化五送活动,完成送戏下乡210场,送书下乡13000余册,送展览42场,送讲座32场,送电影下乡5127场,非遗五进活动66场次。创新开展点单式服务,文化大讲堂公益培训课程在网上接受群众投票,培训内容由群众说了算;举办舞蹈、声乐、书画、摄影等业余文艺骨干培训6期;举办基层文化管理员培训班1期,全年公益培训覆盖7000余人次。围绕文明市创建、主题教育、扫黑除恶、文旅融合等市中心工作,推出“一季一主题”文艺巡回宣传活动,为主题宣传创作的《创建文明先锋队》、小品《村口小插曲》、三句半《文明创建我先行》、小品《一网打尽》等节目深受群众欢迎。  

四是旅游服务品质显著提升。“旅游厕所”革命有效推进,完成新(改扩)建旅游厕所38个,其中国家3A级旅游厕所1个(游埠潦溪桥村游客中心厕所)、国家2A级旅游厕所1个(赤溪街道湿地公园厕所)、国家1A级旅游厕所4个(水亭畲乡公园内厕所、水亭村老街厕所、水亭村南入口厕所、水亭乡政府旁厕所)。六洞山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全面提质升级,新引进紫霞洞冰雕大世界项目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游览体验和观景效果。地下长河景区周一对兰溪市民免费开放,跨出旅游惠民实质性一步。打造“智慧文旅”平台,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和手段,构建智能型服务系统,使旅游体验向智能化、便捷化迈进,“一站式”文旅公共服务触手可及。  

(二)实施量质齐升工程,切实增强发展活力,强化内生动力

一是突出产业集聚发展优势。整合全市各景区资源,实现市域内品牌互推,客源互送,抱团营销,联动发展。开辟红色旅游新业态,规划了4条各具特色的红色旅游路线,其中杨东海纪念馆、中共浙西特委纪念馆入选首批金华市红色旅游教育基地,红色旅游产业迎来“春暖花开”。打造完整的研学旅游目的地产品体系和研学旅游体验,形成诸葛祭祀大典、畲族对歌、田园采摘、溶洞探秘等研学游业态丰富的旅游产品,古村落研学、诸葛文化研学、红色旅游研学、特色产业研学等拳头产品陆续上线,成功接待市内及周边省市的研学游规模团共计15万人次。新产业培育新动能,诸葛镇厚伦方村、游埠镇洋港村、柏社乡新宅村等新兴旅游景点逐渐火热,诸葛村还作为金华唯一一个村庄入选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新业态带动新经济,省内游客数量较去年同期有了大幅增长,据统计,1-12月份实现全市旅游接待人数2420.37万人次,同比增长18.12%;实现旅游总收入265.88亿元,同比增长23.43%。  

二是突出优质重点项目建设。今年文旅建设项目48个,计划投资额45.42亿元,已完成重点项目投资45.5亿元,开工率100%,提前完成任务目标。游埠镇摄影公社项目、郎静山纪念馆改造提升项目已完工。古城古镇古村保护工程稳步推进,永昌古街修缮、长乐展示利用、诸葛消防等工程基本完成,香山寺塔、东岳庙、覃恩堂等属地管理修缮工程有序进行,23处第七批省保四有档案,郭氏节孝坊、通洲桥两处第八批国保单位申报材料的编写和上报,省保以上文保单位修缮项目的立项申报等文物保护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建成文物建筑监管利用“五个一”数字化平台,实现文物信息展示、实时监控、任务指派、旅游服务等功能的信息化和一体化。梅江镇聚仁村通洲桥入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梅江镇恐龙足迹的发现为文物保护工作带来新的探索和发展。  

三是突出招商引资取得成效。整合梳理全市旅游项目,加大对引擎性旅游大项目的招引和体验式、场景式旅游业态的导入,编制《2019兰溪旅游项目招商手册》,重点做好三江六岸、特色街区、工业遗存、兰湖旅游度假区、古村镇等重点区块旅游项目招商工作。同时,做好已落地项目服务工作,推动游埠摄影小镇、黄店镇王家村民宿集聚区、越龙山等项目早出形象。今年以来,共外出开展招商27次,完成签约项目5个,意向签约11个,对接洽谈招商引资项目17个。  

(三)实施精品打造工程,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激发内在潜力

一是精品培育出彩出新。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诗画兰溪等主题开展艺术创作,推进歌曲《兰江的倾诉》、舞蹈《青丝鸟》、旅游歌曲《水亭有个三月三》、村歌《昨夜有梦到老家》、曲艺《李渔治水》等优秀剧目创编工作,获得金华市二等奖以上奖项5个。天一堂中医药文化成功通过省文旅厅初审,14名兰溪市级传承人成功晋级金华市级。“大美兰溪、浪漫四季”乡村体验2日游和“兰芝风情线”乡村体验1日游线路入选全省110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六洞山风景区成功申报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  

二是示范创建打造样板。成功争创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成功培育省文化示范村2个(马涧镇马坞村、兰江街道厚仁村)、省非遗旅游景区1个(女埠街道)、金华市非遗景区2个(永昌古街、诸葛镇长乐村)。游埠镇完成国家3A级景区验收工作,截至目前,兰溪已拥有国家4A景区2家、3A景区3家、2A景区1家。申报的2家省A级景区乡镇(街道)通过考核验收(省4A级景区镇-游埠镇、省3A级景区街道-女埠街道)。推进全市“百村景区化”建设,已成功创建A级景区村庄22家、AA级6家、3A级景区村庄2家,截至目前,我市已拥有省3A景区村庄8个。诸葛木舍民宿、梵尘客栈成功创建浙江省银宿级民宿。  

三是特色活动蓬勃开展。策划开展兰溪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国爱党爱家乡广场主题演出活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主线,组织4000余人七大行业干群开展大型颂唱活动,活动成效得到各界广泛赞誉。组织开展“唱家乡”“舞家乡”“美家乡”等系列庆祝活动,其中“舞家乡”——“我为家乡代言”少儿舞蹈大赛通过网络的方式向全市直播,视频直播点播量近19万,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引进内蒙古京剧团、安徽花鼓灯剧团、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等省级以上专业剧团来兰演出12场次。首届民间班社戏剧斗台活动和百台百戏活动的开展在群众中大受欢迎。兰溪市首届乡村帐篷宿营大会活动吸引了上海、江苏等游客参加,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第五届国际乡村马拉松赛全力助推兰溪全域旅游深入发展,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庆主题,体育赛事组织完成70余场。  

(四)实施品牌培树工程,切实增强对外宣传,提升综合影响力

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宣传推广活动,积极邀请省文旅厅、浙江卫视、中国美院、省文艺创研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先后4次来我市开展2019华为新影像大赛手机旅拍活动、诗画浙江文艺采风活动、《钱塘江诗路专题片》采景拍摄活动,相关作品在浙江电视台、华为手机背景图库、诗画浙江文艺作品集等陆续亮相,兰湖旅游度假区还获评全省首批、金华首处文艺创作采风基地。面向金华范围内各大高校教职工及全日制在校大学生,推出了“走进兰溪 走近你”在金高校师生免门票游兰溪活动,兰溪成为金华地区首个面向在金高校师生免门票的县市,自活动推出以来,已有8500人次走进兰溪、了解兰溪。瞄准“长三角”,开展精准营销,开通上海——兰溪系列高铁旅游12趟主题专列,截至目前,已接待来自上海、江苏、安徽的5趟高铁专列游客近1500人,在兰体验诸葛祭祀大典、中医药文化养生体验等本土风情。在浦江、磐安、永康等县市放映兰溪旅游产品宣传影片300场次,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扩大影响力。  

(五)实施管理提质工程,切实增强服务效能,净化市场环境

一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发展,全力推进“无证明城市”创建工作,集中力量对我局政务服务事项进行颗粒化梳理和完善,下好高质量发展先手棋。今年,共办理行政许可事项20件(包括新闻出版类12件),行政备案事项276件(包括新闻出版类191件),所有事项全部按期办结,群众满意度100%。梳理出我局的部门间办事事项23项,并逐项完成办事指南和流程图的编制工作。  

二是规范健全市场监管体系。整合原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市文物监察大队)、原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的执法力量,深化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组建兰溪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突出属地管理职责,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网络文化市场、“不合理低价游”等的监管,全力打造放心消费的文旅市场环境。出动检查执法人员1147人次,检查各类文旅经营单位1793家次,受理举报3件,查处违规经营行为案件17件,收缴各类非法音像制品900余张(片)、盗版书籍400余册,拆除地面卫星接收设施(小锅盖)130套,有力保障文化和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夯实旅游服务基础。围绕“提质、扩面、优服务”的总体思路,对标指导卧龙湖红彬部落农庄创建三星级饭店、兰江大厦三星级复评等工作,不断规范旅游企业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举办旅游饭店管理人才培训、A级景区村创建专题培训、乡村文化和旅游人才培训、营销人员培训共10期培训班600余人次。签订了《兰溪市旅游行业诚信经营承诺书》,根据《旅游法》和《旅行社条例》对旅行社经营领域的违规行为制定了惩戒规则和惩戒措施,进一步助推我市旅游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2020年,我局紧紧围绕“四大战略”布局,以“实施文旅兴兰战略,夯实再创辉煌基石”为内生动力,继续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开拓精神,守初心,担使命,力争让兰溪成为令人向往、令人留恋、令人怀念的诗和远方。  

二、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文旅工作要以文旅兴兰战略为统领,以深化改革为契机,以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为抓手,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的基本思路,重点抓好文旅融合后的机制、项目、平台、推介、队伍等基础性工作,为全域旅游质的飞跃夯实基础、搭好框架。  

1.抓机制。一是以市文化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平台,加强全市文旅一盘棋的统筹机制建设。完善领导小组联席会议、项目联审、数据统计、信息报送、难题攻坚、考核督查等工作机制,强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域旅游发展中的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对全市各地各部门涉文涉旅工作的统筹力和引领力。大胆探索在文旅融合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努力争创省文旅融合改革试点县。二是以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为目的,加强相关的培训、引领、奖励机制建设。在乡村旅游、民宿运营、住宿餐饮等方面积极探索开展最美庭院、最美民宿、名菜名点等评比,并举办相关技能培训,探索制定文旅融合示范村、示范户创建评比标准和奖励办法,以此激发群众参与、理解、支持文旅工作的积极性。  

2.抓项目。一是现有项目提服务。对越龙山、游埠摄影小镇、芝堰景区、赤溪常满塘、诸葛草堂等落地在建项目做好精准服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诸葛八卦村、游埠古镇、女埠古镇等已开放的景区加大业务指导力度,帮助景区实现提档升级。二是储备项目强谋划。围绕三江六岸、古城古镇古村、工业遗存、康体养生、山地运动、名人名家等优质资产,融入钱塘江诗路、全省大花园建设等省重点工作,积极开展全方位的文旅产业项目包装,分门别类构建产业项目库。三是重点项目抓招商。根据全域旅游、三江六岸4A景区打造计划,加大古城、兰湖、香溪万亩良田、诸葛长乐争创5A景区、中坤国际项目、丹曾人文(兰溪)学院、华铝区块童诗乐园、滨江路文创街区、工业遗存开发利用、芝堰王家等农家乐集聚村等重大项目招引力度。  

3.抓配套。一是以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为载体,全面落实全域旅游规划,谋划建设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开展高等级旅游厕所、旅游交通标识牌等硬件设施提档升级。紧抓“万村千镇百城景区化”的目标,努力创建30个浙江省A级景区村庄、4个浙江省A级景区镇、2个非遗旅游景区、2个民俗文化村,在基础设施配套和业态元素培育上,优化旅游体验。二是统筹品牌节庆活动。重点办好国际乡村马拉松、春节民俗活动、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论坛、寻味兰溪、跟着婺剧游兰溪、景区村庄导游大赛等市级品牌活动。同时,指导帮助各地各单位办好三月三畲乡风情节、兰湖灯光节、诸葛樱花节、梅江紫荆花节、女埠枇杷节等地方节庆活动,做大活动经济、开发夜游经济、文创产品、体验活动等配套项目,增强客流导入能力。三是持续做好送书、送戏、送展览、送讲座、送电影、送非遗等文化惠民服务,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满意率。  

4.抓推介。一是建成智慧文旅平台,实现“一部手机”游兰溪。加快完成我市文化旅游资源在智慧文旅平台的数字化录入和呈现,加快将我市文化旅游相关交通、餐饮、住宿、购票等线下配套服务转移到线上,加大对全市各景区及相关配套产业的资源整合力度,简化办事程序,实现“一部手机、一个码”游兰溪。二是做大李渔戏剧品牌,开展“跟着婺剧”游兰溪活动。市内在兰溪剧院固定举办李渔周末剧场、李渔戏剧节、民间戏曲班社斗台等活动,探索在主要景区开展定期非遗戏曲演出进景区。市外整合全市民营婺剧团力量,外出演出期间统一播放兰溪文化旅游宣传片,发放宣传资料。内外联动,打响要看戏到兰溪品牌。三是充分利用高速、高铁、高校等资源,开展系列推介活动。在重要高速公路沿线、服务区,增加兰溪文化旅游公益广告的投入。深化与上海-兰溪高铁旅游专列的合作,在高铁车站、车厢增加兰溪文旅宣传资料的投放。深化在金高校师生免门票游兰溪活动,策划开展开学季、春秋游,带着父母游兰溪等专题活动。四是针对中小学生、中老年人、在职职工等群体,联合教育局、卫健局、总工会等单位,重点开展研学游、康养游、疗养游等推介活动。  

5.抓队伍。一是常态化培训。开展文保员、体育指导员、“三团三社”等文旅体骨干培训工作,提升骨干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组织干部上专业课、外出考察锻炼,学习先进地区全市一盘棋抓旅游的工作理念,提升干部项目策划包装和招商引资的专业性。二是创新形式。组建兰溪首支涵盖摊簧、说书、道情、相声等曲艺形式的文艺轻骑兵,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时代主旋律和地方特色文旅内涵为主题,依托我市健全的农村文化礼堂阵地,下到基层一线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助推文化事业繁荣和文旅产业发展。三是深化改革。加快婺剧团改制工作,破解人事聘用、经济分配等难题,打破“吃大锅饭”“养老靠政府”的消极局面,做好与浙婺合作后管理工作,打造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演出团队,实现剧团破茧成蝶、焕发生机。探索剧院院线制模式,积极融入全省性的演出协会,争取引进外来剧团和演出团体,开办周末剧场,唤醒沉睡资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