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3-10 00:00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提起兰溪,你第一个会想到什么?很多人会说“兰溪杨梅”。和“金华火腿”一样,“兰溪杨梅”作为地方特产,已成为一块响亮的区域招牌。现在,这块招牌不仅要做大,还要做精。
“兰溪已经有足够的底气,成立国际性的杨梅学术研究机构。”今天,农业部杨梅产业首席科学家、省农科院科研处处长戚行江,在与兰溪市政府商讨国际杨梅研究中心筹建事宜时说。
兰溪是中国杨梅之乡,是浙江中西部最大的杨梅产区。目前,全市杨梅种植面积近7万亩,年产量2.5万吨,年产值3亿元,形成了以314省道为主线的“五十里杨梅长廊”,培育了500亩以上的杨梅村27个,千亩以上的专业村5个。
戚行江与兰溪杨梅有着不解之缘。上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他蹲点调研的第一站就是兰溪,并从那时起为兰溪引进黑炭梅种植。“世界杨梅出中国,中国杨梅出浙江,浙江杨梅出兰溪”的评价就是他最早提出的。
“浙江是杨梅主产区,叫得响的主要有慈溪杨梅、仙居杨梅等,但我觉得兰溪杨梅的优势更大。”戚行江说,兰溪杨梅不仅种植历史悠久,还是我省最早上市的杨梅,比其他产地提前7至10天,口感、甜度等品质都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中国特产的杨梅,其他非产区国家怎么搞研究?戚行江举了一个例子,原产于西藏、青海的青稞,其研究中心却是在浙江省农科院,“科研是相通的,我们可以把实验室下沉,邀请各国农业专家驻点研究,为杨梅产业提供技术扶持”。
“很期待能够参与杨梅研究,这是一个全新领域。”乌克兰农业大学教授斯维特兰娜·克斯德恩科表示,虽然乌克兰没有杨梅种植,但可以在土壤微生物研究、农产品安全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
今年1月7日,省农科院与兰溪市政府签订了国际杨梅研究中心科技合作项目协议。根据计划,省农科院将搭建技术平台和专家团队,加强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知名农业院校的合作,进一步提升杨梅产业支撑能力和影响力,着力解决杨梅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问题。目前,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汤勇、兰溪市副市长何吉军参加筹建座谈会。